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做许仙的日子 > 分节阅读 63

分节阅读 6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言,就是不是为争夺气运,他也要开口。

身为后世人,比起官儿们的贪污,其实更加无法忍受的是对外族的无能,甚至是卑躬屈膝。

许仙的声音是真的传进朱元璋的耳中。不说许仙高人的身份,他的话更加可能代表了上天的意思。单是邻居的比喻,他便听明白了。

对老朱而言,这样浅显易懂的道理才是他需要的,才是听得明白的。不比大儒们的引经据典,听得便吃力。对此老朱不是没有发过火,他说:“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就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大大的要不得。你要用实学教导,用不著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

但是那些大儒们还是那样说话,引经据典的,换了批,依然故我。他老朱怎么办总不能说,你们说的我听不懂吧

许仙说的,他听懂了,而且听上去还很有道理。老朱沉思了。

众大臣当然是面面相觑,他们只知道自从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是渐渐不听人言了。他们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只以为是朱元璋做了皇帝,架子大了,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他们就从来都没有想过老朱不是皇帝前,他们不是开国功臣时,他们的建言多是大白话,老朱听不懂,他们立即不厌其烦的解释。哪儿像现在,就是武将也时不时的拽上两句文。

永远“严与别人,看不到自己”的大臣们现在,不,应该说是永远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会变成了现在。他们只是时不时打量下许仙,猜测许仙与朱元璋的亲密度,羡慕朱元璋竟然会沉思许仙的建言。

多长时间了多长时间朱元璋没有这样沉思过了。

朱元璋沉思了好久,以双迷惑不解的眼问道:“朕不明白。如果不是王朝天命的更迭,为什么宋会灭亡,为什么我大汉天下会沦丧”

第124章、小翅膀

好家伙,好大的一个命题。幸好许仙现在脑子灵活了,记起了好多过去的事,否则还真无法回答。“陛下,可有纸笔”

许仙边讨要纸笔,拖延下时间,一边不断回忆他后世逛后世论坛可用的各种理论。

这些理论实在是多,找出自己需要的并不容易,这需要点时间。

当宦官送来了纸笔,许仙拿起笔来,写下了一个字。

这个字实在是太有名了,有名到老朱都知道。“止弋为武。”老朱自语说。

许仙说道:“不错,就是这个武字。但是却让某些人故意歪解了。不是止弋为武,正确的解法应该是正弋为武。”

武字谁都知道怎么写。这“止”与“弋”拼出的是“武”字吗但是它却影响了代又代的华夏人。

老朱说:“正弋为武。”

“不错。就是如此。”

老朱是听过儒学大师讲过汉武帝的,而讲到汉武帝便不得不讲这个“武”字。听的时候,他老朱也觉得人家说的很对,救了大汉国。现在才发现,这竟然一开头就是错的,不免有些不是那么顺畅。

“止弋,正弋”朱元璋不断念叨着。

不一会儿,他猛然大怒道:“混帐那些混帐又欺骗朕”

老朱勃然大怒,一丁点儿征兆都没有,搞得朝会都进行不下去了。怒不可遏,拂袖而去。

“许公子。”老朱走了,这时徐达走了过来,对许仙说,“谢谢你放过蓝玉一把。”

他是为了蓝玉的事来的。胡惟庸一案,许仙没有追究下去,使得蓝玉逃过劫。徐达是代蓝玉来感谢许仙的。

老实说,不是徐达提起,许仙都差一点儿忘了蓝玉那茬。

在胡惟庸身上,他收获得太多。不说紫极的贵气,单是了解了天人五衰的来源是气运,便是极大的收获,因为它关系到了白素贞,以及所有修道者。怪不得神仙会往人间做功德,一个气运便全解释了。

道心要求平静、淡薄,正所谓“太上忘情”。但是神仙们偏偏哪儿热闹往哪儿跑,这显然与道心不符。

这一矛盾的解决,于许仙绝对是重要的。他可不想修着修着,突然某一天气运不足,天人五衰了。

有了这么大的收获,蓝玉,显然为他抛之脑后了。

现在徐达提出,许仙也才想起来,说道:“将军客气。将军们为国讨还公道,为汉人杀回一丝气运,续华夏余脉,实在是功德无量”

“许公子客气将军什么的,外了,叫我徐达就可以了。”徐达眼睛亮,分外高兴。

徐达可不仅仅是一个武人,他还是这大明的左相国。所以他是十分清楚,眼看着天下已定,这武人身份的降低。

现在见许仙似乎对他们武人分外推崇,他自然是极为高兴,立即说道:“我在庆功楼置下酒席,希望许公子可以赴宴。”

面对徐达的邀请,许仙自然是应了下来。

徐达高兴地与许仙结伴而行。

只是他们他们这一结伴而行,文臣们急了。徐达是什么人他“以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为明王朝的开创立下了盖世之功。明朝建立后,被朱元璋授为太傅、中书右丞相,后封魏国公,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

而许仙呢老朱欲封的王。现在他们搅和在了一起,是不是说武将们的风向变了,欲支持许仙封王,以与许仙结盟。

这是大事,了不得的大事。

武将们本就手握实权,桀骜不驯。如果再和个可以影响陛下的“佞臣”勾搭在起,他们实在是不敢想象会有什么结果。

众文臣以目视他们的带头大哥品右相李善长,李善长则是看向刘伯温。

刘伯温则自言自语说:“功成而还,拜上印绶,待命于家,略无几微矜伐之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徐公能摆脱乡土观念的羁绊,不和同乡拉帮结派,没有卷进淮西集团的是非之争。淮西集团的骨干胡惟庸见徐公功劳大,威信高,欲结好于达,他根本不加理睬。”

刘伯温说白了,就是分析徐达不可能是拉帮结派。

李善长却是想的更多,国家的安定,军权的压制,文臣的上位任哪样,他都得考虑到,而他想来想去,也不能对许仙与徐达的结合视而不见。“走我们也去庆功楼。”

不要看许仙只是小小的童生,他这个小翅膀已经是渐渐搅乱了大明的走向,渐渐有成为了一极的趋势,而且是最难缠,最难为的佞臣一极。

看看许仙现在身边的人吧宗人令二皇子朱樉,皇太孙朱允文,两位公主不算什么,但她们连着马皇后。至于陛下,看看今天,一小小童生都上了这议事大殿,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其实他们就没有想一想,就是因为他们不许老朱封许仙成王,许仙也才搅入局中。特别是现在,个王爷的气运,许仙绝对想要。

而他们越早醒悟这点,他们越早可以与许仙和平相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