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李泰 > 分节阅读 143

分节阅读 14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问题,下官担心的是马上就要入冬了。这天天渐冷,那些被大水冲毁了房子,无家可归的人可怎么办。所以下官来找杜侍郎讨要个章程

李泰对周维民的话是十分的相信。周维民是从最低的官员做起的,而且在县令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多年,这些欺上瞒下的手段不说是尽数了解,也差不多。

不会发生被下边的县衙糊弄的情况,他说粮仓里最少存粮在八成以上,就一定会有那些的粮食。

“你做的很好。”李泰夸奖了周维民一句之后,叹息的道:“先不忙着灾民过冬的问题。杜侍郎和我现在的心思都放在了灾民口粮的问题上,过冬的问题在考虑中。却还没有明确的想法。如今这灾民口粮的问题却是重中之重啊。这点上,你们滑州做的很好。”

周维民傲然的一笑:“殿下,滑州可不像某些州县,粮食问题我们还是能保证的,肯定不会为殿下带来麻烦。”

周维民的话中有话。让李泰对他打量了一番:“这么说,你们也知道这河南府粮仓存在的问题了”

周维民点点头,左右看了一下小声的说道:“殿下。您要做好准备,可不止这河南府一的。具下官所知怀州、郑州、汝州、许州、陈州、汴州、宋州等等,好多州,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像河南府这样的情况。

听到周维民一连说了这些个州府,开始李泰还感觉到愤怒,后来却只剩下悲哀了,为这些灾民悲哀。叹息一声:“唉 ”就连你们滑州,在姜老刺史这样一个马上就要致仕的老人的带领下,都做不到账实相符,更别提别人了

周维民也跟着李泰叹息了一声:“殿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出了长安,这官员只有永业田和职分田,却没有了银钱俸禄,这这就难免了。”

周维民看着李泰提到粮食之后满面愁容,细细思量了一番之后,主动的说道:“殿下,您若是为了河南府的粮食发愁,我那里多少还能挤出来点,或许不够洛阳这些灾民卑用的,但多少也能顶上一眸子。您也别着急,我明天就赶回滑州,派人给您送来。”

“胡闹将滑州粮食运来河南府,滑州百姓会指着你鼻子骂娘的。小。李泰口中呵斥着。心中却十分欣慰,不管到什么时候,还是自己人用着舒心。

随后李泰冷笑一声。对周维民说道:“你管好你治下不出乱子就好,这个河南府我有办法整治他。只要不是太过,我还是有办法让百姓饿不着的。小。

第二百零一章未雨绸缪 0

第二百零一章未雨绸缪

幸泰了解了周维民在滑州的情况。毋他信誓旦旦的保证夷州”在灾民口粮问题上是没有问题的。这才让李泰稍减为他的担心。

周维民来到洛阳是为了和杜正伦商讨赈灾问题的,作为周维民最大的依仗,李泰自然要带着周维民去见杜正伦。

杜正伦的小院中还是人来人往的忙忙碌碌,各位书吏见到李泰急忙站在一旁侧身行礼,李泰一一的点头微笑,表示还礼。当李泰带着周维民走近房间的时候,低头忙碌着不知道在书写什么的杜正伦慌忙的起身见辛山

李泰将周维民介绍给杜正伦之后,就安静的坐在一边喝茶。听着周维民不断的和杜正伦争论着滑州的赈实事项。杜正伦给周维民的答复和李泰一样。目前只要能安排好灾民的口粮问题,不让他们饿肚子就可以。至于周维民最关心的灾民过冬问题杜正伦现在也一样没有考虑到。

到不是杜正伦不想考虑这个问题,而是实在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解决。目前来看,灾民的吃饭问题仍然是赈灾中的重中之重。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的周维民有些失望的离开了杜正伦的房间。李泰在送他出门的时候,偷偷的嘱咐他。先别着急,让周维民回李泰的小院先等等他。

周维民听从李泰的吩咐回到了小院,等待李泰。李泰却留在杜正伦的房间,将在洛阳县令郭明勋那里得到的推断一五一十的详细的告诉了杜正伦。

“不可能”

听到李泰的转述,杜正伦的一一反应就是这不可能。看着一脸无奈苦笑的李泰,杜正伦不敢置信的再次确认到:“殿下,您说的都是真的这事情已经到了这种程度”

“或许还要更糟。”

李泰不是个悲观主义者。但事实摆在面前,让他不敢肯定这河南府存粮情况到底如何。只能是做最坏的打算。

杜正伦也没有那副成竹在胸的神色,而是苦涩的跪坐在地面的毛毡上。无奈的连连摇头,半响才缓缓说道:“也算不幸中的万幸,这河南府粮仓里没有粮食了,但下边的各个。县的存量还有八成。好歹还能将就一下,尽量的节省,或者能够等到朝廷的大举调粮。”

面对杜正伦的自我安慰,李泰摇摇头说道:“杜侍郎,恐怕下边各县的情况也不乐观。有道是上粱不正下梁歪,这河南府的刺史都敢将州府官仓的粮食卖个一干二净;那下边的县令不说是有学有样,也差不多。本王估计他们的粮仓存粮最多也不过是五成。或许能够勉强应付一下他们本县的灾民,也不能持续多长时间,更别说让他们来周济州府了。”

听到李泰分析,杜正伦皱眉问道:“殿下,您网网不是还说,各个县衙的存粮应该有八成吗怎么现在就变成了五成”

“估计网网是杜侍郎在听到消息后神情恍惚没听明白我的意思。”李泰为杜正伦的疏忽找个理由,解释道:“我说的八成存粮是说河南府之外的其他州县,并不是说河南府。

就算是将要致仕,怕惹麻烦的姜老刺史掌管的滑州,存粮也不过是八成,别的州县的情况可想而知啊。”

“这个我了解。”不清楚杜侍郎和姜老刺史有什么关系,见到李泰此时拿姜老刺史做例子,杜侍郎急忙为姜老刺史说话了:“殿下,您久在长安,有所不知。下边各个州县的存粮是有损耗的,或是鼠患,或是脱水,或是保管过程出现失误,总之这粮仓存粮是一定和账册上的不符的。一般实际存粮都在账册的九成左右,或许还会更低一些。若是遇到了天灾,这粮食也难免有损失,存粮八成也是正常的。”

恐怕李泰不相信他的说法,杜正伦又补充了一句:“这样的情况的朝廷也是清楚的,户部和吏部都有明白人。怨不得那些官员。就是陛下也曾经为存粮的损耗问题发愁过。”

见到杜正伦连李世民都搬出来了,虽然李泰不知道杜正伦和姜老刺史之间的关系,但见杜正伦为他开脱,就知道是杜正伦误会自己了:“杜侍郎,您别误会,我说这些没有别的意思,地方粮库上的损耗问题,我也清楚。我不是说姜老刺史中饱私囊,就是简单的做个比较。对姜老刺史我还是信得过的。”

见到杜正伦的神色缓和下来。李泰又说道:“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若是这些下级官员都被我查处了,这赈实事宜也进行不下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