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李泰 > 分节阅读 128

分节阅读 12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关于灾后重建的了。

徐浩瑜的说了很长时间,李泰也将这些在心里一一的记住,虽然徐浩瑜没有提及在赈灾过程中,这些官员若是黑心之人能够得到什么好处,也没说出这些官员搪塞上官的把戏,只是这样李泰就已经知足了。

亲自提起执壶。慢慢的将徐浩瑜面前的酒樽斟满。李泰双手捧举起酒樽,感激道:“徐刺史,谢谢您为小王我解惑,说实在的,这些本是我离开长安之前应该做足的功课,但又因为我的疏忽而麻烦到您身上,我深感惭愧,同时也感激徐刺史的大力相助,就借徐刺史的这杯菊花酒表达小王的感激之情吧。”

李泰说着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徐浩瑜连忙陪了一杯,然后笑着说道:“殿下客气了,这些事情别说是我一个刺史了,就是衙门里面的老人都清楚。殿下就不是问我,随便找一个官吏,他们都能告诉殿下,下官可不敢居功。”

“不一样的。”李泰放下酒樽,微微一笑:“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我敢说。那些官吏虽然也清楚赈灾的过程,但绝对和您说的不一样。因为你是站在一州之上处理这些事情的,那些官员没有您的高度,也就无法有您这中对赈灾的理解。”

徐浩瑜仔细想想李泰的话,忽然为自己斟满一杯酒。然后一饮而尽,低呼道:“殿下说的有道理,当服一大白。”

李泰微微一笑,拿过执壶,再次为徐浩瑜斟满。谦虚的问道:“那依照徐刺史看来。本王这次的赈灾之行最该注意的是什么呢”

徐浩瑜端着酒樽考虑了很久。最后才慢慢说道:“依照下官看来,殿下最应该注意的不是如何赈灾,而是要注意这天灾之后的人

“”

李泰低头沉思着徐浩瑜口中这两个字的意思。

第一百八十八章人祸

第一百八十八章

,读两个小字徐浩瑜也是经过思索才对李泰说的师下八的为官一方,对待下边官员的小动作,不说是一清二楚,也差不多。原本在他和李泰从城里回来的时候。就想着提醒李泰,却因为李泰的态度问题,而没有开口。

现在李泰的虚心询问让他在一番左思右想之后,将这最关键的一点在李泰的面前点明白了。

徐浩瑜简单的两个字却是让李泰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天灾他是无力反抗的。但对于,当然要尽力避免,想到自己的情况,对官场的懵懂无知,仅凭着一腔热血是不可能弄明白这其中的黑暗之处,所以说他心里并不乐观。

细想起来,徐浩瑜说的“”是很有道理的,远处不说,就说是他眼前的小、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让人无可辩驳。他惩治这些凶恶之徒相对容易,但惩治不是目的。防患于未然,在事情发生之前阻止才是目的。

想到这里,李泰开始怀疑永嘉县衙门里的人,小山说的明白,让他家破的是衙役和官差,虽然让他姐姐命丧黄泉的人是谁还无法肯定,但李泰不得不怀疑这期间有官府衙役的参与,更甚者,永嘉县里的朝廷官员也跑不了。

想到小山,李泰心中是悲愤交加小心火上升,恨不得现在就去永嘉县里帮小山查个水落石出。只是这件事情却不是现在该办的,目前来看,摆在他面前最主要的是要让这样的杯具不在发生,将这些受灾的难民安置好了。

而他面前的徐浩瑜将话说了一半,却不肯再说下去了,低着头不停的喝酒。李泰心中抱怨,该死的徐浩瑜,明明已经将窗户纸捅破,却不肯将整个窗户推开,让他看个明白。

不得已,李泰只好放下身段求助于徐浩瑜,若说关于赈灾程序是讫问,那么李泰现在是真的要向徐浩瑜求助。他以为徐浩瑜是在等他开口,好让他欠个人情,所以笑着说道:“徐刺史,不知道您能不能将“。的事项具体的说说呢”

徐浩瑜听言,眉头先是一皱。喝酒的频率开始加快了。徐浩瑜的心中所想和李泰猜测的却不相同,略微点拨一下李泰已经是他看在李泰皇子的身份,以及房玄龄的面子上了,却不料李泰竟然开始深究起来。

虽然这些飘魅勉勉的手段他心里都清楚,但他是不能,也不敢说出来的。他没办法肯定李泰的心性如何,是否会误会他曾经也用过这些手段。李泰无心算计他还好。若是有心算计,利用这些话参他一本,那他可就是万劫不复了。

这还不是他最担心的,毕竟有房玄龄的情面上在,李泰也不能做的太过分。最关键的是,他若是将这些贪赃枉法,糊弄上官的手段都和李泰说清楚了。他怕李泰年纪轻轻。一时热血上头,将所有的官吏全部惩治。那么一来,他在同僚之间可就无法相处了。遭受到大家的排挤,他这个刺史也做到头了。

在这点上是他最忌讳的,若他是李泰的人还好说,为主子效命是应该的。同僚或许不会说什么。但他不是,所以他在心里是真的不想,也不敢和李泰将这些见不得光的手段说出来。

面对的李泰三番两次的询问,他不答又是不行,思考了很久,才缓缓说道:“殿下,非是下官不肯说。而是下官也是实在不知道啊。这个。“。也不过是下官的推断,却是不敢肯定的。”

见到李泰还要追问,徐浩瑜连忙一脸愁苦的说道:“殿下,您就别逼下官了,下官实在是不知道啊。下官虽然比不得殿下,但也算是久在高位之人,这些阴损之事下官是真的不清楚啊。或者殿下去询问一下具体经办之人,也许会有答案给殿下

李泰也多少的明白一些徐浩瑜的顾虑,但他面前实在是没有可供询问之人。这样的事低级官员为了讨好他,可能说出来。例如房玄龄那样的高级官员,位置已经坐的稳稳的,也敢告诉他。就是徐浩瑜这样不上不下,夹在中间的官员却不不肯和他交心的。

徐浩瑜这样的官员,上要顾及朝中大臣对他们的看法,下边又不敢过于苛刻属下,他还要让属下帮着他办事。出于这种想法,他也不敢一下子将所有属下得罪死。

李泰是他的上官不错,但不过是临时性的职位,等赈实事宜过去后,李泰还是那个闲散亲王。让李泰对他产生想法也不过是一时之事,还好慢慢弥补。若是让他的下属对他心生怨恨,对他的政令开始阳奉阴违,他能收拾一个两个。却不能一竿子将所有的属下全部打到。

虽然李泰明白这些事情,但也想尽最后的努力:“徐刺史,你不说也可以,但你总要给我指出一条明路吧。你就是不拿我的面子当回事,也不能对这些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难民们无动于衷吧。徐刺史,别的不说,想想出现在你面前的小山小看着他的可怜样子,你就没有点恻隐之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