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走私大明 > 分节阅读 348

分节阅读 34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毛的需求极大,所以这些商人在进入草原交易时,优先收购的自然是羊毛,甚至以前做为常用货物的羊皮,现在都已经有些滞销了,因为随着纺织业的发展,百姓们首选的自然是便宜的纺织品,冬天也喜欢穿棉袄而不是皮衣,如此一来,对于皮革类的需求自然下降,当然这个下降的是最为低端的羊皮,若是牛皮、狼皮这些中高端皮毛,向来都是有多少要多少。

大明的商人最喜欢羊毛,草原上的部落自然也都不笨,他们很快就调整了自己放牧的动物种类,比如增大羊群的比例,然后减少牛群和马群的数量,其中牛群的数量少了,牛皮也会减少,而牛皮则是草原人制作铠甲的最主要原因,至于马群更不用说,缺少马的草原人简直就像是没有双腿的残废,根本没有任何威胁。

当然了,草原上的这种牧业结构的调整是十分缓慢的,而且以草原人的见识,他们也根本无法察觉这种改变对自己的影响,甚至不少“聪明”的部落已经在有意识的改变自己放牧的绵羊品种,以前他们养羊主要是为了喝羊奶吃羊肉,羊群可以说是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而现在因为大明商人最喜欢羊毛,所以他们开始养那些产毛量大,羊毛比较细长的品种,至于产奶量和产肉量则是在其次,毕竟他们只靠着卖羊毛,就可以从大明商人手中换来足够的粮食,甚至还可以换来美酒与丝绸,如此一来,他们根本不必费心的养那些产奶和产肉的羊。

这咱牧业结构的调整虽然缓慢,但却如同病毒一般在整个蒙古草原上漫延开来,毕竟草原上的牧人生活实在太苦了,甚至连基本的生命保障都没有,也许冬天里的一场白灾,就能让一个中型部落消失,而靠着与大明商人的交易,他们可以换来更方便储存的粮食,甚至还有保暖的衣服,有了这些,就算是在某年遇到灾荒,他们也能扛过去,而不像以前那样只能等着活活饿死。

只是随着这种结构的调整,慢慢的草原人就会发现,自己会越来越依赖于大明,比如羊毛这东西,现在是供不应求,但若是整个草原上的牧人都养羊,再加上毛纺织市场的饱和,日后总会有产量过剩的一天,到时就不是大明商人求着他们卖,而是他们求着大明商人来买了。

更加可怕的是,等到羊毛产量过剩的同时,草原人也会发现,自己的衣食住行都已经完全掌握在大明的手中,若是大明不买他们的羊毛,那么他们就会没有粮食、盐巴、茶叶、衣服、铁锅等等,甚至他们想要反抗之时,也会发现自己竟然连战马都会变得十分稀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一人数马,可以一日间奔袭上千里。

另外还有最为关键的,那就是以宣府和捕鱼儿海两地为起点修建的水泥路,这种硬化路面每隔百里都会有一座坚固的堡垒,每个堡垒都会驻扎着一个百人队,等到两条水泥路在草原上交叉而过时,就会形成一个十字形的铁链,将整个草原牢牢的锁住,日后任何地方有异动,都难以逃脱大明的眼线,而且借助方便的交通,大明可以在最快的速度能调集大军,将草原上的异动扼杀在摇篮之中。

眼看着草原的形势一天天好转,以部落为单位的草原人也开始慢慢的向大明靠拢,此消彼长之下,鞑靼的势力更加衰弱,甚至不少鞑靼的大部族首领为了本部落的生存着想,已经开始暗中派来前往大明,希望可以向大明讨要一些好处,然后将自己的部落送给大明,毕竟他们也都不傻,知道再这么下去的话,自己会跟着鞑靼一起灭亡,既然如此,还不如趁着现在给自己要一些好处,顺便也能让部落更好的生存下去。

鞑靼的衰亡,总算让大明上下都是松了口气,特别是周重与内阁,更是感觉身上少了一个大担子,为了这个蚕食草原的计划,大明可是投入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若是不能成功的话,那可就亏大了。

不过也就在北方草原的边患慢慢消失之时,周重也与内阁商量着该如何让正德回来,毕竟一个皇帝常年在外带兵也不像话,不过也就在这时,周重一直担心的一件事却忽然爆发出来。

第五百三十章 宁王造反

宁王朱宸濠造反了,虽然比历史上晚了两年,而且大明也早已经不是之前那个风雨飘摇的王朝,但是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却最终还是被皇位冲昏了头,在南昌举旗造反,打出来的旗号更是可笑,竟然说正德和周重都不是先皇的儿子,他要恢复大明朱氏王朝的正统。

对于这个宁王,周重一直都抱有戒心,特别是上次在北京见过一面后,周重就开始着手压制宁王的势力,只是当时他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海上,所以对位于南昌的宁王影响比较小,只有后来他恢复了身份,成为赵王和监国之后,才开始对宁王进行真正的抑制。

另外周重也数次向正德警示宁王有不臣之心,只是正德表面上虽然表示自己会注意的,但实际上根本没放在心上,甚至连周重提出的削减宁王府护卫的提议,也被正德嘻嘻哈哈的给打断了,后来周重又提了几次,但正德都不重视,周重对此也很是无奈。

其实也不怪正德,当初孝宗皇帝去世时,正德接任皇帝之位才刚刚十五岁,而且由于孝宗与张皇后的溺爱,使得正德的心性就像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平时只知道玩乐,结果现在父亲去世,让他感觉像是少了最大的依靠一般,整个人都变得有些迷茫无助。

也就在这个时候,比正德大十岁的宁王朱宸濠出现了,不但经常给正德送好玩的东西,甚至还经常陪着正德聊天解闷,虽然朱宸濠是抱有自己的目的接近正德。但他的出现。却是填补了正德缺少的亲情。甚至在正德心中,朱宸濠就相当于他的父兄,再加上正德又是个比较重视亲情的人,所以宁王在正德的心中,一直都是个无法取代的角色,这也是宁王为何可以几次三番离开南昌进京的原因,若是换成其它的藩王,恐怕连自己的封地都出不去。更别说进京了。

正德对朱宸濠的纵容,使得周重对宁王的压制并不是很顺利,只能用从外围清剿一引起宁王的势力,比如朱宸濠为了筹集造反用的钱财,竟然招募了许多江湖人物,特别是太湖中的水盗,几乎全都制造了宁王府,这也使得南昌一带盗匪横行,无数人家被盗匪袭击,从而导致家破人亡。

说起来这些年随着大明各方面的好转。全国各地的情况也都在逐步提升,不少地方都呈现出一副繁荣的景象。但是唯独南昌一带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还有不少当地的百姓拖家带口背井离乡,逃到宁波、松江一带的沿海地区谋生,甚至还有不少南昌的百姓主动加入海外移民计划,带着全家迁移到海外生活,毕竟海外的环境虽然不太安稳,但总比生活在强盗的刀口下要安全的多。

另外江西和南京的官员也早就发觉了宁王的异动,数次上书朝廷,指出宁王有不臣之心,比如身为江西巡抚的孙遂,就七次上书朝廷,报告宁王谋反的事实,但是朱宸濠不但与正德打下了感情基础,而且还收买了正德身边的心腹钱宁,钱宁不但向他泄露了正德的一举一动,而且还帮他拦截了地方官员对他的弹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