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走私大明 > 分节阅读 345

分节阅读 34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觉有些不安,所以周重在得知了穆拉德这个苏丹之子的存在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利用这个孩子给奥斯曼帝国添乱,从而让对方无法全力发展帝国的实力。

“老朽觉得不太可能,从这个奥斯曼帝国的皇位传承上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皇位虽然也是父子相传,但他们更看重实力,谁的实力强谁就可以坐上皇位,那个赛利姆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既然敢把穆拉德送来,肯定会防备我们利用这个孩子的后手,再加上奥斯曼帝国又没有什么人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所以这个孩子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焦芳自然也明白周重话中的意思,只是他并不看好周重的想法。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五章 使团归来

也知道自己有些想当然了,赛利姆既然敢把儿子送到大明,肯定会防着大明利用这个儿子搅乱奥斯曼帝国的内政,所以那个名叫穆拉德的小家伙恐怕只能在大明做一个普通人了。

几天之后,周重在文渊阁再次将内阁召集起来,商议与奥斯曼帝国一起开凿苏伊士运河事情,从大明的角度来看,为了修建这条运河,大明不但提供了技术官员,而且还要付出一半的修建费用,而换来的仅仅是大明商船通过运河时,只需要缴纳七成的税收,这个条件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大明吃了亏,但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

苏伊士运河关系到大明能否直接与欧洲交易,所以这条运河所代表的经济利益可谓是十分巨大,只要运河开凿成功,那么大明的商船就可以直接到达欧洲,那时不但可以打破葡萄牙人对东西方贸易的垄断,同时也可以让大明的海贸再次上升一个台阶,这其中所代表的巨额利润也根本无法想像。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对大明来说,就意味着又多了一条巨大的财路,同时也打破了葡萄牙人的海上封锁,等到葡萄牙人无法再从东西方贸易中得到巨大的利润时,国力肯定会一落千丈,到时想要保持庞大规模的海军也会变得十分困难,甚至会逼着对方不得不裁掉一些海军,这对于大明来说,自然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可以说苏伊士运河对大明来说代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军事意义,所以周重才会不惜出人出钱的帮助奥斯曼帝国建造这条运河,这也得到了内阁的一致支持,毕竟这几年大明在海上势力的扩张,不但让大明的海贸更加兴盛。同时国内的工商业也要依仗着海贸的支持,否则光是靠大明国内和周边的国家,是无法消化大明生产的那么多商品的。

周重在与内阁达成一致后,立刻着手开始准备水利官员和修建运河的费用。其中费用这方面并不是很着急。因为大明需要派出自己的水利官员,与奥斯曼帝国的官员一起对整条运河进行考察和测量。最后估算出一个大概的费用,这最少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接下来两国才会开始调拨人手和财物,进行运河的真正修建。而且这条运河估计不是一两年就可以修好的,所以修建的费用也是逐年调拨,这样算下来,每年需要的费用对大明来说并不算什么。

一个月后,焦黄中带领的大明使团终于到达大明南方的广州港,与此同时,大明的水利官员也已经全部到位。这些人都是自愿去埃及的,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人品质高尚,而是因为周重给出极高的报酬,只要这些人能够主持修建完成这条苏伊士运河。那么朝廷不但每年给他们丰厚的薪俸,同时事后还会被封赏爵位,这对于一个官员来说,简直是无法拒绝的要求,所以不少工部的水利官员都是抢破头的要去埃及,大不了拼了这条命,也要给家里的老婆孩子挣来一个诰命和世代相传的爵位。

这次大明派出的技术官员共有三十位,大部分都是经验丰富的水利官员,领头的官员名叫邹同,以前曾经主持过黄海与淮河的清理,不过邹同今年都已经快六十了,事先他就已经交待好了后事,毕竟修建一条运河最少也要七八年的时间,甚至会更久,以他的年纪再加上路途遥远,天知道还有没有回来的的一天

又过了一段时间,焦黄中带领的舰队终于来到了天津港,这次周重为了表示对隆重,特意亲自去了天津港迎接,另外这次随焦黄中一起回来的,还有奥斯曼帝国的一个小小的使节团,这个使节团第一是想拜访一下大明帝国,第二也是在要让大明在苏伊士运河条约上盖上皇帝的玉玺,另外在他们离开的时候,邹同带领的水利官员也会与他们一起去埃及。

对于这些远道而来的使者,周重代表正德也对他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且他还暗中接风了一下穆拉德这个孩子,虽然大明不可能利用对方搅乱奥斯曼的政局,但是却可以通过他与赛利姆打好关系,所以对于穆拉德日后的安排,周重也做了相应的安排。

本来按照周重的计划,穆拉德会被安排住在北京,由那些他带来的仆人们照顾,甚至对方若有兴趣的话,周重还会安排他进入国子监读书,只是让周重没想到的是,焦黄中竟然会与穆拉德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不过这样正好,由焦黄中带着这样的弟子学习,效果应该比国子监还要强一些。

最后周重将穆拉德的住处安排在焦府的旁边,也方便他们师徒二人的走动,另外焦黄中立下如此大功,周重终于有了提拔他的理由,所以在经过内阁商议之后,暂时将焦黄中提拔为礼部侍郎,虽然礼部的职位比较清闲,但是焦黄中这个侍郎却是主管外交,这几年随着大明的扩张,与外界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外交则是礼部的职能之一,所以焦黄中这个职位也是十分的重要,地位和后世的外交部长差不多。

奥斯曼帝国的使团人数不多,毕竟赛利姆也没想到会在大马士革遇到大明的使团,所以匆忙之间只派了几个人,另外还有一些护卫,不过礼物却带的十分丰厚,比如大马士革的刀具,一下子就送出来一百把,这在大明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支奥斯曼使团在北京并没有呆太久,一来正德并不在这里,他们也不可能赶到辽东去见正德,二来周重也可以代替正德在条约上盖上玉玺,如此一来,这则条约算是正式生效了,而且那些大明的技术官员也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出发。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奥斯曼的使团在北京呆了大约半个月,然后就与邹同带领的技术官员一同上路,赶到天津港再次乘船离开了大明。虽然奥斯曼帝国的使团在大明呆的时间不长,但他们总算对大明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在奥斯曼帝国的使者看来,大明的确不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不但国土辽阔无比,从南到北竟然要乘船走上近一个月,而且各个港口也都是十分的兴盛,工商业也是极度发达,这些比他们奥斯曼帝国还要强,而当他们见到大明的京城时,也同样这座庞大的城市感到惊叹,哪怕是他们伊斯坦布尔,恐怕也无法与这座城市相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