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侠道行 > 分节阅读 260

分节阅读 26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告知了他,给了他不少盼头,人还活着,那就一切都可以挽回。

另外,白庸将在对方身上种了心魔的事情也一并说出,并将“心魔克心魔”的布局解释清楚,希望能以此唤回冼凡心,所以将相关的心魔术法也留下,虽说他认为将来冼凡心对上自己这边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这样做能令俞子期安心,也就足够了。

行至半途,众人遇见了久违的刑无私以及布施和尚,明白这就是白庸口中的援军了,于是相互寒暄一番,再度上路。最后在接近京州的地方,又遇见了来月弓洞天的三名志愿军,果然如白庸所料,月弓洞天也不愿坐视九华皇苑的进一步扩大,不论哪个方面都要竞争一番。

三人仅仅是台面上的助力,毕竟正道盟不是哪个门派的组织,也就如先前玄宗众人们困扰的问题一样,不能让正道盟成为某个门派的象征。不过三人也带来了好消息,月弓洞天将会在暗中协助,所有行动与东方易配合。

三人中,有两人认识,一个是任之初,另外一个是石墨羽,都是有并肩作战的情分在,最后一个是他们的长辈,绯华子。她是石墨羽的师傅,和石墨羽一样穿一身紫色霓裳,优雅成熟的姿态,两人站在一起,就像是母女一样,当然两人并没有母女关系。

绯华子同东方易相识,见面后寒暄了一番,虽然她看上去并不怎么热情,不冷不热,不过熟悉她为人的石墨羽却知道师傅比往日多说了几句话,要知道哪怕是自己门派的师叔伯,她的师傅见面后除了招呼外都不会多说一个字。

石墨羽对这种事情还是十分感兴趣的,心中也不免揣测是不是曾生过暧昧的事情。这是属于长辈们的私交,公开场合还真不好询问,可好奇心是阻止不了的。

只是注定令她失望的,东方易的表现可是没有一点失态,虽然她并不熟悉东方易的作风,但这位的谈吐的确很一般,就像是接待一名普通的朋友一样,没有表示出过多的殷勤。

如果石墨羽跟白庸讨论一下就会知道,以东方易的情感神经,不说双方有没有暧昧感情,就算是绯华子真的钟情于他,这位估计也是迟钝得毫无感觉,他的感情似乎是全部投注在事业上了。

众人的联络感情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第九十二章唇枪舌战上

第九十二章枪舌战上

率先被难的是布施和尚,相比道教,佛教更善辩经义,而且道家主无为,反而无物可辩,佛家是外来教,翻译来的东西,终究是有缝的外物。与布施和尚辩论的人同白庸有过一面之缘,乃是九华皇苑当代的席弟子武虚。

“最近鄙人钻研佛经,却有几点不明白的地方,还望大师给与开解。我观佛教因不承认有灵魂提出了无我论,可既然无我,轮回或成佛里也就无我,无主体,有人在佛死后几百年就提出了各种的轮回主体之说,第八识就是其中之一。”

布施和尚一点也没有对方来势汹汹而变色,反而哈哈笑着说:“你是想说阿赖耶识吗”

阿赖耶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此外,阿赖耶识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故称初刹那识。而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由本向末数为第一,故称第一识。由于有阿赖耶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此亦为唯心论之一种。

布施和尚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条鹿腿,也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抓,咬一口嫩汁飞洒,十分粗野了砸了砸嘴,如同在回味一样,赞了一声好,皮脆肉紧,赶紧又拿起旁边的烧刀子,大口灌下,喝一个脸红脖子粗,大力拍了一下桌子,喊了一声爽。

武虚皱起了眉头,尤其是对方咬东西时溅出来的油渍,以及喝酒时漏出来的酒水,都让他连忙躲开身子,深怕被溅到。

出席这场宴会,为了不失礼仪,他身上穿的都是最正规的礼服,一板一眼绝不邋遢,所有可能的褶皱都是烫平了再拉直,一身整洁光丽。为了避免被对手攻讦,他在宴会中的动作也是完美的符合礼节,不留一丝纰漏。

武虚是名门望族出身,而且同白家的没落不同,是如日中天、一手遮天的那种,他自小就受到最良好的礼仪官教导,系于嫡出,也绝不是那种坐吃山空的败家子,从小就很聪慧,三岁能言,五岁识字,八岁作诗,十二岁就在军中任职,十五岁考取功名,文武双全,平日交流的也不是纨绔子弟,可谓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

不过他显然没有应对粗犷的酒肉和尚的经验,不守礼仪,穿着邋遢,吃没吃香,还不守清规戒律,说粗人都是在称赞布施和尚,这和尚身上粗、俗、庸三色皆备。

若在平时,这种粗人他是看也不看,直接挥袖而去,没奈何现在的是命令,而且必须是他主动向敌人挑起进攻,只好耐着性子,强行忍着心中厌恶,只是他这下也明白,想靠礼节攻讦对方是不可能了,对方根本就不懂得礼节,你和他谈这些无疑是对牛弹琴。

“大师明鉴,正是阿赖耶识。佛教提出阿赖耶识,本为了自圆其说,可惜第八识也逃不了刹那生灭法,只是它不是人眼看得见的,它的生灭对一般人来说,变得不那么明显,不那么具体了,所以就惑了许多的人,以为这么深奥的唯识学已把问题解决了。因此,一般人到此为止,就不再追问下去了。而实际上,原来的问题可以说是根本没有解决,而是转换成了一个更隐蔽的,更不易被现的问题而已。更具体地说,就是把轮回的主体问题转化为第八识在生灭过程中的主体问题,因第八识按佛教说法,犹如是一宝库,含藏一切诸法种子,众生无始以来的种种善念、恶念、善行、恶行这些信息都贮存于此识之中。所以,当轮回时,这个第八识就带着所有这些贮存的信息到下一轮的生命里去了。借此,第八识成了生灭轮回过程中的载体,以解决“无我”的所带来的载体缺失问题。”

武虚在这边滔滔不绝的说着,布施和尚却只是一个劲的埋头狂吃狂喝,就像是挨了半年饥饿的灾民,看上去一点也没有再听对方的话,直到武虚停下来的时候,挥挥手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