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万王之王楚庄王 > 分节阅读 568

分节阅读 56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是爱侣,几乎所有的人也都知道她其实也是。真正不相信的人,其实只有她和自己。可是即使就是她和自己,彼此也还是都知道,这将越来越难以躲避。为什么自己始终不知道去珍惜眼前,只知道去如野狗一样,非要俗不可耐来个男人犯贱

昭元回想起她和自己相遇后那或合或离的种种情形,恍惚间似乎又看到那雨露双仙来抢她时的紧张,听到了那劫她走时的鹰鸣啾啾。为什么那个时候,自己就知道肝肠寸断呢难道真的一定要分开,一定要在别处受伤,才知道珍惜眼前

昭元苦苦笑着:是因为自己确实难改犯贱之本性,还是宫云兮实在太美。让人实在无法自制还是二者皆有什么是主要原因这些他一个都回答不了。他轻轻地又要将那丝巾慢慢卷起来,可是却忽然又象是触电了一般,先小心地托出那根秀发,再卷好那方丝巾,然后用这根秀发将它轻轻扎好,藏入怀中。

昭元自己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更加不明白,秀发包围丝巾和丝巾包围秀发之间的区别。包与被包,到底谁是主位,谁是从位谁是主体,谁是陪衬谁是根本,谁是外围可是他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作为支起她们的衣架,自己完全只是她们的陪衬。

昭元想累了,却忽然想到了一极好的办法,那就是不去想这些。他以为自己会跟以前一样做不到,可是令他自己也惊奇的是,他竟然做到了。他忽然从床头奋力爬起跃下,直趋一边的案旁,似乎要取几卷军策,却又够不着。他一咬牙,居然能够下床站立,而且精神似乎也好了许多。这些熟悉的军册一在手,立刻给了他分心的机会。他看了几看,居然有了一种极其巨大的轻松感,令他完全平了下来,双臂间也是充满了气力。

两边侍人似乎听到动静,急忙进来。众人见大王已能勉强站立,又见他气色果然是好了许多,人人都是欢喜起来,便有人出去报信。不多时便有几名将军进来,见他好了不少,都是大喜过望。昭元微笑道:“寡人就说过不用祭河,你们不信,现在不是好了么”虞丘道:“大王福泽深厚,自然百灵相护”昭元面色一变,道:“从今以后,不要说什么福泽深厚之类的话。”

虞丘心下一跳,连忙唯唯称是。昭元问了几句军政之情,知道回郢正式报捷之人已出发,回信还未来,但诸军中已有一部分被先派回原来驻防之地了。昭元点了点头,正要说话,忽觉虞丘似乎有些欲言又止,道:“你有什么话便直说,不需吞吞吐吐。”虞丘迟疑道:“臣已老迈,怕有误国事,望大王赐臣骸骨,准臣回家告老。”

昭元吃了一惊,沉吟道:“你怎么忽然说此话可是寡人近来说话不知礼敬之故还是觉得伴君如伴虎这几天寡人的确容易心情不好,确实”

虞丘忙道:“大王千万不要误会,臣绝不是这个意思。大王虽然有时语气严厉,但人人眼中看得分明,大王对真正的实质处罚从来都是慎之又慎的。大王疾言厉色,其实是因为将臣等当自己腹心,又不愿太多行罚,才特意以厉声训斥为代。况且臣已老迈,纵有杀身之险,又有何可惧可惜只是臣本来就已曾是半告老了,近来又代令尹,又代军帅,实在是大有头昏眼花力不从心之感。长久下去,定然误国误军。先前军势紧急,臣不敢有辞。后来大王有恙,臣自然更是不敢提及。现在胜败已定,大王身体也有康复,臣不得不冒死以求大王另选贤能。臣是真的很怕臣老来糊涂,做出误国之事,致晚节难保啊。”

昭元见虞丘言辞恳切,又见他这些时日的确是憔悴了不少,想起他的年纪和这两幅重担也确实太难为了他,这劝留之话便说不出口。

昭元本来的考虑是,自己手下的大都是年轻之臣,如果想要防备冲动和意气,就必须要老成持众些的人来平衡一下。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知道虞丘族侄的把柄,随时可以以任何需要的程度来处置他,而且丝毫不留痕迹,也不留后患。再者,他对虞丘的经验、为人和心机都很感兴趣,希望能够长期多加观察。另外,他还希望让虞丘在台上,造成无形的心理障碍,借以看看孙叔敖的真实能力。因此,即使虞丘已很老,他还是不太愿意放手。

但不管怎么说,统帅和令尹都是掌一国军政大权的,的确又不宜让一个人同时做太长时间。况且虞丘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自己总不能完全不近人情吧

可自己手下真正有足够经验的人实在没几个,而且襄老还死了,实在是显得单薄。余下的那几个老臣,又不太放心,不知是不是能托以心腹。再余下之人,大都毛头一群,实在是令人不太放心。公子侧、公子婴齐年纪虽稍大,但都是宗室,又长期领军,如一方忽获重职,怕另外一方心下不服。而且公子侧好酒,公子婴齐心胸略窄,都需自己时时看着才敢任用,还真是不太敢让他们掌管有极大自主权的令尹之位。自己身体好了些,也无大仗,元帅之职自然可以不设。可是令尹之人选,实在无法回避,这可怎么定

昭元沉吟之际,其余诸臣也是窃窃私语,但大都是有自知之明,知道不是这块料。虞丘见昭元如此,知道他也是为人选为难,便道:“臣愿举一人以供大王选择。”昭元喜道:“老臣之见,定然稳妥,令尹请说。”

虞丘道:“臣以为,芍波太守孙叔敖有相国之才,可代为令尹。孙叔敖事母至孝,自古有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其忠心自无可疑。芍波历来是楚之负担,可是今岁以来,不但支兵,竟然还能支粮,引起了臣的惊异和注意。臣这些日已阅览许多明暗宗卷,知孙叔敖才一至芍波,立刻清理积年旧案,曾一日之内断案二十余件,百姓竟然几无不服。此事足以显他眼光明细,思维情绪,且能说服对立之人。他看出当地水患其实乃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看出有当地豪强和官府勾结、时时借灾抬高米价之谋在内,便大抑豪强,搜出许多大户匿藏壮丁,令其归籍,竟得壮士数万。他以之枯水筑坝,当年便令其地兴坝筑堤,灌田百万,变害为利。今岁民无水患,夏粮丰收,百姓乐战,所以其地来的东部兵士气亦是大涨。臣以为,孙叔敖实是一位绝好人选。”

昭元心里很明白,孙叔敖若是要能在当地发下政令,第一道关口就是虞丘的那个地头蛇族侄。他现在听虞丘连夸孙叔敖,一时有些拿不准虞丘究竟是知道了其族侄虞南成在当地之事,还是尚不知情,还是虞丘吃准了自己心理,还是孙叔敖与虞南成有了私下协议。但无论如何,前段时间一直大忙大乱,真要弄清楚这些事的真正细节,现在还不能太急。

昭元想了想,终还是不露口风,皱眉道:“孙叔敖的忠心嘛,寡人自然是知道的,寡人也知他做的不错。但他毕竟还是年不过三十,任不满一年,怎么也要多历练历练才是好。令尹之职,千头万绪;把这么一个大政交给他,实在实在是难以放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