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万王之王楚庄王 > 分节阅读 561

分节阅读 56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也曾说过,名亦是长远之利,为何现在就又该口了呢况且若是大王真的以君避臣,先前的施恩于陈,也会被世人以为是畏惧晋国的最终讨伐。如此以来,不但为世人所笑,陈国也可能并不真心感激。大王想来也知道欲与先取的道理。要施恩的话,必须在被每个人都心悦诚服地承认你强大的时候,所施的恩才最有效果。若是弱小时大言宽恕,不过是被天下人耻笑。况且楚先王早已称王,而晋君自认是周王臣,名义上成得臣与他亦是并级,不能算是以君避臣。先成王曾经独对齐桓公率领的八国之军而坚持王号,终于令各国默认楚王之威。若是这次大王真的以君避周臣子之臣,那么楚王这个称号可还怎么称得”

昭元心中更是大动,想要说话,却又叹息道:“只怕你还有更加根本的话,没有说出来吧你今天是一定要说服寡人,是也不是”

伍参道:“臣不敢。大王明察,其实早已知道臣要说甚么,但臣还是愿意一言。今日大王也都看见了诸将的反映了。要知大王自从一鸣之后,奋斗至今,当真是举国振奋,人人同心,无数人都在盼大王能够率领国人一雪前耻,从此顺心顺气。说实话,臣已许多年未见到这样举国齐心、人人对大王寄予如此厚望的情形了。这等民心军心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旦获得,若是用得得当,当真是无坚不摧,无往不利。可若是用得不当,或是硬要大泄其气,其后果亦极是可怕。当今初晋文公胜后留有余地,也是为了避免结下生死世仇,是以国人虽心头有耻,却也并不仇恨晋人。这就如敌打了我一拳,我目前也只思回报一拳也就罢了。大王心地甚厚,愿意只小打郑一拳就和好,可是群臣却不愿意,众百姓却不愿意。普天之下,也没几人会认为大王是心地仁厚才如此,肯定绝大多数人认为是胆怯所致。臣知大王心地甚厚,不愿多杀人命,但若此怨气不解,日后积累更强。那时若是被一位自制力和眼光不如大王的新王来发动,那残酷程度和结下的世仇,可就真有可能代代难解了。只怕那时候,晋人楚人只要彼此一见,脑中就只想的是灭国屠城之事了。与其大王身后怨气继续积累,还不如在大王亲控全局时大战,有所节制,才能既捍卫尊严,又抚平此隐患。”

昭元苦笑道:“看来小打郑国一拳,终还是比不上大打晋国一拳解气。”伍参道:“群臣中知道默契的人其实也并不少,只是这次大家对大王的期望过大,而晋国占的便宜又太大,两相对比之下情况堪忧。若是大王避战,则大王自己尚在晋诸臣之下,则诸将作为大王之臣,又有何面目与晋臣面对大王先前的问鼎轻重,亦将成为一个真正的笑谈。诸将勇猛刚烈,但也因此有些桀傲不驯。若是刺激过大,恐怕他们会生出不愿奉大王为君之想,甚至说什么也要想其他办法找回面子。如果他们被刺激太过,导致擅自行动,那么不但不能避免这一场大战斗,反而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臣实望大王三思。”

昭元深吸一口气,目光炯炯地望着他,慢慢道:“寡人好好问你一句:你和诸将相处,觉得他们真的会不满到这种程度吗”

伍参低下头去,但却终于还是注目回望,沉声道:“臣等愿当解梦之人,成大王此功。”二人相视而立,似乎尽管伍参的回答虽根本就没有回答问题,可是却已经明白无误会地宣示了答案。

第九卷 问鼎中原 第八十九回 后土夫人施妙手四

昭元忽然笑道:“好,好,好形势如此,军心可用,不战何为”伍参亦笑道:“大王愿促成臣等之梦,臣等自然愿效死力。”二人都是哈哈大笑。昭元正色道:“不过你们虽然主战迫切,寡人还是主张先看其来意如何再定。若是他们能先退军,不占此便宜,我军便可不战而雪前耻成伯主。若是不然,我军定然怒气更甚,那时大战一场,胜算更大。”

伍参道:“臣等并非一味好战之人,大王所思也确实是。”昭元道:“晋军这次虽然是来占便宜,但还是三军尽起,各有正副元帅,大出兵车,其势极盛。况且晋军中亦是英才荟萃,三军正副元帅都是名将,更有许多宿将为部将,不是那么说胜就胜的。你久知外国之事,你可觉我军胜算几成”

伍参道:“至少当有七成。晋军虽然兵马众多,英才无数,但却反而因此有缺憾。这次出兵,晋军大出勇将,欲要威吓我等,其实却导致了主帅威望难以压服部下,极易出事。荀林父名为中军元帅,可是副将的家世之显赫几乎都不在他下。尤其是先轸之孙先殻,恃其功勋勇猛,特别桀傲不驯。此外,栾书、赵同、赵括、魏锜、逢伯、鲍癸等虽为部将,也都是累世名将,互相看不起。说是荀林父为主,其实却是六人共同领军,号令不一,极易取败。”

昭元点了点头,道:“寡人也有此想,不过大计还是应该先礼后兵。你且吩咐诸军有所准备,明后几日再行真正决定。”伍参领命而去。昭元望了望案上军策,想起极可能不日就将有一场真正的大战,而自己乃至整个楚国能否一举主盟,就在此一战,心头也是不自觉地兴奋了起来。

他本来就是年轻人,天性就喜欢战事,喜欢冒险。只是因为他身居国君之位,事事都要统观全局,这才时时极力压抑自己天性,逼迫自己尽量认同老臣的稳妥之见,以平衡自己的冲动。但现在既然有伍参来如此坚决地劝说,那无疑便是有了解梦之人。这自然相当于在他那本来就甚是脆弱、甚不情愿的心理平衡上加了一码,立刻导致他全面倒戈。

昭元这边事有反复,晋军那边却更是闹得如同要翻天。荀林父身为主帅,自然早就知道昭元已用了那故意扬家丑的“卑鄙手段”,并且尽得了楚国军心民心,楚军士气正前所未有地旺盛。他是负全责之人,自然对楚军极为忌惮。因此,他才一近郑都,就赶快放慢行程,派人先去打听详细情形。结果前哨报告说郑已降楚,楚兵亦似有回军之意。荀林父立刻就想下台,召集众将来议对策。士会果然道:“此次我军虽然出发甚早,但还是救郑不及,现在又战楚无名。依我看,不如班师,以后再说。”

荀林父自然是点头应允,便要传令班师。不料中军一名上将挺身而出,厉声道:“元帅不可我晋国之所以能为霸主,就是因为能扶危救难之故。今郑待救不至,不得已而降楚,我若能挫楚,郑必归晋,世无二心,中国之枢便长在晋手中。况且楚军将归未归,何谓战楚无名若是弃郑而避楚,小国依附我们又有什么用我们晋国还怎么做霸主元帅若是一定要班师,我愿独自率本部而进,与楚军一决雌雄。”

荀林父一看,却是中军副将先殻。荀林父忌先轸威名,不敢喝斥此人,虽然觉其言语甚是无礼,还是温言道:“郑人不得已而降楚,楚军退后自然归晋,还不是一样况且今楚王亲在军中,兵多将广,威声如虎。你偏领一军独自而战,简直就如同是以肉投饿虎,有什么用”

先殻咆哮如雷道:“当初楚文王亲自出兵,不也曾被巴人射中面颊,全军大败么若是巴人也这样学元帅这样畏楚王如虎,一见楚王亲在军中便四下逃散,甚至束手就缚,还打个什么仗当初成得臣虽败,却还是堂堂一男儿,最起码他明知我先君文公亲率大军,而他兵少,却依然无所畏惧,血战一场,甚至几乎获胜。依某家看来,他实是虽死犹荣。可是今天我军兵车勇士都比敌人多,却都要龟缩而后,元帅何以归见家乡父老昔年敌寇犯边围城,先魏武子那时已近七十高龄,重病之下,依然在病床上大呼堂堂晋国就无一个敢战之人,愤而披甲上阵。今其言犹在耳,元帅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元帅若惧,我自去向楚王挑战此行就算死在阵前,亦是堂堂正正一铁血男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