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万王之王楚庄王 > 分节阅读 174

分节阅读 17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其实当今世界虽少交通,但处处人民皆有智慧,又皆有私心。若说各处都各有所长,那是不错的。但要说一处能全然超然,样样高于别处,自己偏没缺弱之处,却只怕只能存在于我等心中。”

昭元叹了口气,心知这些话虽然令人丧气,但以世俗眼来看,却也句句实在。他情不自禁地叹了口气,忽道:“我等虽是终生难逃此等俗世界,那么来世不知会如何难道众生世世都要受此迷误苦痛我们自己,能不能不先行启蒙于世”莫西干失笑道:“兄弟你虽然多次身为大祭师,但我等兄弟皆是明眼人,知你其实是一向不怎么信鬼神的。现在你怎么忽然也说起来世了”

昭元摇了摇头,道:“我言来世,不是指巫师们口中的来世。试想,我等在世不过百八十年,可是中原、大漠之众却是生生不息。他们后来之世,又何妨看作我们之来世我想的是,虽然今世或许无可实现,目标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分,便仍是朝那里近了一步。这样一来,我们虽然未必能抵达,却已可让后世之人生活更好。”

支奴干笑道:“想不到贤弟虽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欲过问世事,心中抱负却仍是吞天吐地。我等虽然自问也非坏人,但所思所想的,从来也不过是让本族人众生活康乐;最多也就是泽及当世。可你却不但要思及当世,胸中还装了万世众生。”昭元心中微窘,道:“你别笑我。我这些其实也不过是随口感慨之言,颇多迂腐,当不得真的”

莫西干忽然脸色一肃,正容道:“这话虽然看来可笑,但是你既然自己并未亲手去做过,又怎么可以轻易断言其可笑其所以可笑者,乃是因为其实现极是困难,非要大智慧大勇力而不可成功。可是其之所以又能现于我们这些俗人的心中,能够被我们想象到、提出来,却也是因为它并非全然只是胡扯,仍然有其合理之因。”

支奴干接道:“贤弟既然说到了这里,我便问你一句。你一直以来,每逢大事,都是先想推托逃避,似乎只想平淡一生。可是这事却是人世间古往今来最最重大难成之事,以你遇事推托之本性,再加上你不积权势、也不求威望的做法,此念又何以能成就”

昭元一怔,思绪良久,却仍是无可回答,只得呆呆地望着那跳跃着的篝火发楞:“是啊,平淡之身,却有不平淡之志,那么是否必须要用不平淡之手段,才能成就呢二者不是始终矛盾么”

莫西干见他陷入沉思,脸色也极是凝重,神情大异平常,也都有些始料未及。莫西干忽然想起这位贤弟身世复杂,思维只怕易钻牛角尖,怕他一时想不通、心魔难制,忙拍了拍他肩膀道:“这些其实也不过是我们瞎想而已。这世界自初生便充满了矛盾,而且即使到了现在,那些大矛盾也还是一个都没解决,可我们还不是活得好好的兄弟,莫要再想了,我们既然是俗人,行俗事也是理所当然。只要做事对得起自己天地良心,管它是俗是雅、是大是小又何必去管它重要还是不重要”

昭元心头一宽,展颜笑道:“不错,兄长说的是。其实我等只要把周围之事做好,那便已是对得起任何一个人了,又何必要去死究什么”说罢哈哈一笑,钻进了自己的帐篷。莫西干等见他不再钻牛角尖,也都放下了心,各自回帐篷休息。

四人一路西行,到得第十日歇脚处,前面已是山影绰绰。昭元笑道:“看来我们脚程比想的要快。”依维干笑道:“你难道忘了望山跑死马这句古话吗中原尚且如此,沙漠中地势平坦,目力也远,那便更是如此了。其实我们现在离那山脚的第一个歇脚处,还有差不多两日路程呢。”

第三卷 天竺爱恨 第二十六回 天涯疑踪天涯路5

昭元一想也是,只得尴尬一笑。他见那山影虽然甚是模糊,但天边云际青影连连,仍是能感觉到山的壮大,便随口道:“这山不过是昆仑余脉,便已如此之大,那么昆仑之大,果然是名不虚传。也怪不得它能有那么许多神话。我等想是要翻越之,不知需要多少时候”

莫西干笑道:“不用担心。那山远看起来确实极是高大,但这里的一段地势变化也还算平坦。要论起行路来,其实比沙漠中要快不少呢。我看再过十余日,我们便可翻越阿拉山口。据说过了山口之后,只要再往西行得几日,便又是一片大平地了。”

到了山脚,果见歇脚处人陡然多了起来。这些人虽然语言各异,但其热情周到,却也还是一如别处。昭元等一面注意学习他们语音口音,一面也留意他们习俗打扮,还随口问了些有关本地和西面人群的情形。那些人大都只是偶而来往于此做做生意,对那些他们最感兴趣的挑拨部族,可说一无所知。一直到过了阿拉山口,也依然是问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支奴干道:“我看这里虽然也部族复杂,但实在不象是我们要找的那些人所的地方。”莫西干也道:“我也有此感觉。看来他们只怕是更远了,我们一时半会可能还回之不去。昭元的老婆,也可迟些时日了。”四人哄笑声中继续西行。

又走了几日,果然前面渐渐越来越平。此处已是普什图人为多,口音虽与大漠中相差甚大,但幸好也还算是渐变。四人既着意学习,适应起来倒也不甚困难。前方人烟渐多,住店吃饭,问起昭元姓名,昭元往往直接告以本名。不料当地之人却都觉发“昭”音甚是困难,经常喊得让昭元意识不到是在喊自己,有时还令人啼笑皆非。

昭元无奈,只得听从当地人建议,为自己取个好发音的别名。他想起自己本是炎黄子孙,楚之先祖更直接是传说中的火神祝融,再加上自己学了太昊、少昊之部绝学,处处与光明相和,于是便取“炎”“黄”二字所寓之光明高贵之意,准备为自己取名“弥陀”。莫西干等也赞成,说:“此名之音甚好,据本地人说,即使南北数千里,发此音也不会相差太大。而且此名在他们这里也有光明无量的意思,乃是好义之名。”于是这别名也就定下来了。

四人观看风土人情之余,自也随时探访。但当地人最多只是古代有过传说,说是西方南方有什么奇异之部,但又实在是太过虚无缥缈;昭元才一听,就觉这些传说压根没法信。多问了些人后,更发现他们传说的那些地方,其实都是一片片的盐碱之漠,根本都养不起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