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万王之王楚庄王 > 分节阅读 23

分节阅读 2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洛阳之华,临淄之盛。嘿嘿,如此说来,中原之人也是有些坐井观天。看来爹令我日夜练功、恨不能一日掰成两天用之际,仍命我外出游历,可当真是用心良苦。孔任啊孔任,你可不要辜负了爹让你增广见闻的这番苦心啊”

这少年正是冠剑远游的孔任。他从南郑入楚,但觉一路上道路渐渐难行,自然也就有些顺理成章地认同,觉得中原人传统上认为南边都是蛮荒之地的想法也不为错。但现在过了楚最北之关隘,又行几十百把里后,前面却又渐有渐渐开阔之势,让人大起世间天地原来比想象中更大的感慨。如今在他眼前的,更已是一片广大平原,其广阔平坦丝毫不下于中原所见,而且其土地之肥沃富庶,竟然似还有过之,只是人烟尚稀。他一路走,一路感慨,不免就想将眼前的景象,拿来和对众诸侯国的印象做些比较。

中原诸国之政治人情,虽各有不同,然终属大同小异。但地近江汉之后华夷杂处,多有蛮荒之地,其名虽奉天子政,算为封国之土,实本来就无甚人可言,自然也无甚政可言。郑楚之间,当然也是有若干大小封国,而且许多还都是周之同姓。可惜的是,这些封国大都目光短浅,甚只有的还对先王将自己封于此蛮荒之地心怀不满,于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自然也就不足以开发周围,更别提什么教化周围之民礼仪文化了。孔任一路上所经这些小国,往往国都十里之外,即不见桑麻,四野之外尤多刀耕火种民生困苦之民,甚显荒凉。然而他一入楚深处,却见楚地民风教化皆颇近中原,农桑衣食亦与中原无异,顿时大起亲近之感。

而这其中最让孔任意想不到的,就是楚地之人文繁华,居然殊不落于中原之后。在这一点上,与中原士人心头的传统“南荒”印象,相去尤远。看着这一派田园风光,孔任竟然颇有一种他乡故土之感,心想:“楚先君初受封之时,其实也在中原边缘,但地在荆山,国仅子爵,且僻处中原南翼、汉水丹阳,国小民弱,为诸侯所轻。然风水轮流转,当年国小民弱、四受欺凌的楚国,今日居然成了大国,而且其境内耕种农桑如此繁盛,中原礼仪播于四野,大有化夷为夏之功。凡此种种,不可不叹其先民坚持不懈之志,敬其筚路蓝缕之苦。可楚国又公然称王,对周室极为不逊。我日后必为天子之臣,那该怎样面对楚国”

孔任脑海中浮想联翩,那原来许多关于楚的各种支离破碎的源流印象,似乎又回到了眼前,而且每一样都似与眼前既相同又不同,让他感叹不已。天下列国,若按各自认的源流宗考而论,自然都是华夏远祖炎黄嫡后无疑。但既然大都还尊周为天下共主,自然彼此之间也常常以与周一系分支的远近关系来定亲疏,有时甚至互相看不起。

周代商后,若不算更小的附庸,封国七十有余,大都为同姓之国。如今虽然已过好几百年,各国之间兼并取代之事常有,但兼并之风毕竟还是初起,现在乃是人称“大国不大,小国不小;强国不强,弱国不弱”的情形。因此,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家,往往也可以与晋、楚、秦、齐等大国一战,还经常能败之。

当今天下所遗的主要国家,终还是以“姬”姓为多,如鲁、卫、晋、燕、草、郑、蔡、吴等。另外,还有齐国是周名臣姜太公之后。商朝王族之后裔,有名些的主要是宋国,以及还有僻封远处的箕子朝鲜等等。再往上溯,便是夏朝,其部分王族直系后代为杞国,便是传说“杞人忧天”的出处所在。另外,北部的鬼方等部,传说也是部分夏朝王族后裔所聚。同时,若论起夏来,还有一些国家能论上比较近些的关系。如越国虽非夏快亡时的王族后裔,但却是夏禹之后。秦楚两国皆为颛顼帝后裔,很多人也认为是与夏同源。

由于有这些关系,传统上,与周关系近、国家又强大的,其国民中有些人就会对别的国家有一种优越感,比如晋、齐、燕等国,便常以本枝上爵自居。他们一来看不起杞宋等“过气”之国,二来看不起秦楚等“旁支”、“蛮夷”。尽管晋、齐、燕等因也因处于中原外围,导致也染了些戎、狄、夷之风,但这却并不妨碍他们将楚贬为“南蛮”,将秦蔑为“西戎”。三来,他们也还看不起越国,甚至看不起与自己本来同宗盟的吴国。这则是因为其太过偏远,国家又还小,在中原人印象中,他们早已被淹没在蛮夷之中了。

楚之一系,论起来乃颛顼帝高阳氏嫡传苗裔,商周之际曾助周伐商。当武王伐纣时,楚虽因国小民寡、地处偏远,并未直接出兵相会孟津,但其先王鬻熊却以九十高寿,不辞辛劳亲诣文王,并被文王奉为己师。世人皆以为是姜尚说的名言,如使臣捕兽逐鹿已老矣,若使坐策国事,臣年尚少等,其实正出于鬻熊。

鬻熊适周,周文、武、成王三代都以其为师,问以国事,其功劳不可谓不显,道德不可谓不隆。然毕竟一来当时其国民尚少,军力太弱,没有能力亲自出兵帮忙打仗,二来也只是名列华夏远支。因此,其受封之地甚是狭小,而且偏僻边远,甚是贫瘠,自然很不起眼。周天子大祭之时,楚曾和鲜卑使者一起被派去看守火堆,可谓国微已甚。

而且其倒霉之事还不仅于此,就在其受封后不久,故土便渐渐被侵,国都被占。其后数百年间,楚被迫南迁千余里,直到到了中原诸侯根本不屑一顾的江汉南荒,才得以喘息下来,重新立国。为了生存,楚许多代国君都死于与蛮夷的作战,或者是死于中原本来没有的一些古怪瘟疫。也正因为此,楚国强盛后,近几代国君常常以此为借口,企图激励自己的士兵进兵中原,争夺天下权柄。

孔任正在感慨,忽见一队兵丁列队走过,号角有声。孔任出身文武兼备之世家,自然知道这是各国军队通行的平日操练。前方农人一听到号角便立刻集合起来,人数虽仅三五人,但队列整齐,表情肃穆,会合该队兵士共同演练。他们配合默契,进退之际皆合兵法,显是平时已操练有时。不一会兵丁演练已毕,众农人也三三俩俩回田间作业去了。

孔任见了,不由得又生感慨:“楚地民风果然武勇。我这一路看将过来,但见男子上至公卿大夫,下至市井庶民,人人带刀,勇烈之气尽显无疑,看来也难怪楚人有三年不出师,死不得见祖之谚。”又想:“嗯,楚初封之地即为中原边缘,山林茂密,人少兽多,远不如中原腹地之富庶安全。他们为求生存,自然要先学会保护自己。后来稍有开发后,便又引人垂涎,其封国渐被侵占蚕食,终于被迫南迁,其间不知道经历多少艰辛几许苦痛。他们与周边之部族和战数百年,自然人人皆深深体认到,在这艰难时世之中,慷慨勇烈和兵器武艺的重要性。因此,今天楚人习武风气比大多数中原之国要盛,也是理所当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