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门 > 分节阅读 240

分节阅读 24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道,“当时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快10年了,军队改革工作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绩,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军队的整编取得重大成就,裁员100万的任务已经完成,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有了新的进步,防卫作战能力有新的提高,国防装备有了较大改善,国防科技和工业部门认真执行军民结合的方针,取得了显著成果。

军队的改革虽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也面临着需要加快步伐和继续深化的问题。因此,军委及时提出了关于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的工作纲要草案。

当时军队高层领导围绕纲要草案,讨论了一整天。

大家的意见都很坦率,有的热切中肯,有的十分尖锐。

不过意见也是有的,大部分同志认为,总部如果不带头,臃肿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关键是先砍自己。现在最重要的是行动,看准一个,就出台一个,军队改革是高度集中,龙头怎么摆,龙身龙尾跟着来,关键在统率部门,改革不是跟哪个人过不去,不是对哪个人的否定。

在当时的讨论中,大家就已经意识到了深化改革的紧迫性,认为军事战略、编制体制、干部制度、军事训练等等,都亟待改革,另外,也谈到了地方改革和军队改革的关系、区别等许多问题。”

“对体制编制意见最多。机关编制,虽经几次简编,但越减机关人越多。总部、大军区、集团军直到师这4层机关,工作职能、任务、领导制度、工作方法基本一样,上下一般粗,工作重复交叉,互相内耗,不仅使基层工作忙乱,还影响工作的落实。4层机构每年都分别布置工作,下达任务,召集会议,派工作组,开总结会,写总结报告;各级业务部门也都分别布置任务、开会。这是会议多、文件多、工作组多的根本原因。大家认为,这4层指挥机构能弱化两层最好。”

叶老爷子听了之后就说道,“军队建设方面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一是摊子过大,结构不合理。过去按照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需要,军队铺了很大的摊子,包括各种机构、设施及布局等。部队精简后也没完全减下来,建制单位多,架子大,部署散,成为军队建设的沉重包袱。部队中,机关、院校及保障单位的人员,远远超过作战部队的员额。官兵比例也偏大,居世界主要国家之首。指挥层次多,效能不高。”

“二是武器装备建设严重滞后。我军主装装备数量居世界前列,但因投资不足,加上军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新研制出的武器装备无法大量装备部队,补不抵退。我国空军现有部分主要作战飞机性能落后。海军水面战斗舰艇中小型舰艇较多。现代作战需要的一些重要装备,如武装直升机、空中加油机、战略预警系统、航空母舰等,目前还是空白。对未来军事技术发展影响最大的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仍是主要薄弱环节。”

“三是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面临很大困难。投入不够,军工企业的设备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制造的,多年来未进行技术改造,生产高新技术武器比较困难。军品生产能力虽已大大压缩,但每年的装备订货量仍然不多,一些骨干军工企业生产任务减少,国防科技和工业生产的综合水平难以提高。”

“四是各项经费短缺,欠账较多。工程建设经费保障水平和实际需要差距很大,军用机场超寿命使用、码头失修的现象严重,尤其是部队训练,受经费、弹药、油料等限制,加之征地和赔偿费急剧上涨,部队实装实弹演练大幅度减少。空军飞行部队和海军舰艇部队也因费用保障不足不得不减少训练时间。大量的钱财用于养人和保摊子。”

“基于以上这些实际问题,我们几个人碰了下头,都觉得裁军是必须的,你大伯回到总参任职,主要就是要抓这方面的工作来了。”

叶开听了之后就说道,“裁军虽然是出力不讨好的活儿,不过运作得当的话,不但出政绩,也能够获得实际利益的。”

第三百九十九章 不肯吃亏了

“你又有什么想法了”叶老爷子问道。

“想法有一些,不过也不是急于一时的事情。”叶开回答道,“裁军这种事情,没有三年五年的,根本就拿不下来,我估计大伯这一任参谋总长,也就是主要来抓这件大事了。”

“是啊,这事儿确实很耗费精力,不过其他的工作也不可能放下来。”叶子健点了点头道,“新时期下的军队建设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不仅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也关系到很多个人的发展前途,不能不慎重对待。”

“这事儿其实不算苦差事。”叶开见大伯有点儿忧心忡忡的样子,就笑着说道,“裁军是要动人事,自然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你这个参谋总长作为拥有很大话语权的领导,会变得炙手可热,调动人事关系也是培植扶持自己的基层力量的好机会,放过了就太可惜了。至于说发展高尖端军事技术,这个是要扩大投入的,那是要往里面砸钱的,当然也是好事儿。既掌握了人事权,又掌握了财政权,一手抓官印子,一手抓钱袋子,你说还有比这个更美的差事吗”

叶开说的话倒是很直白的,事实上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立刻就会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叶子健现在只是头痛自己要应付各方面的利益纠葛,却没有认真考虑,这件事情其实也是老叶家扩充军队实力的一个大好良机,平时等都等不来的。

叶开记得很清楚,江成同志动军队,是在五年之后的事情了,那个时候军权已经稳定了,所以老叶家早就被甩到一边儿了。

但是现在的情况却不同了,因为叶开的出现,老叶家不但没有沉沦,反倒是愈发强盛起来,此时整军的话,受益最大的肯定也就是话语权最大的那一股势力,所以叶开才会积极主动地劝告叶老爷子和大伯叶子健,让他们积极操作这件事情。

江成同志虽然是军委首长,但是具体的运作还是要依靠二老爷子他们的,所以老叶家作为主导这件事情的一方势力,大有机会去操作这件事情,从中获益。

说起来,共和国建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八次大规模的裁军。

1950年5月进行了第一次大裁军,当时共和国刚刚成立,军队总兵员550万,“小米加步枪”的步兵是军队的主体,空军、海军和陆军特种兵几乎是空白。

经军委批准,确定分期分批复员和转业百万余人,后因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精简工作停止,根据战争需要又进行了扩军。到1951年10月,军队总人数增加到627万,是军队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1952年1月,进行第二次大裁军,总部和各机关以及国防军步兵部队人数减少,军兵种部队和院校人数扩大,其中还有95万地方部队改编为公安部队,全军总定额保持在300万人左右。

1953年8月,进行第三次大裁军,全军总兵力精简了五分之一多,其中陆军部队精简比例最大。

1957年1月,进行第四次大裁军,到1958年底,全军成建制地集体转业或移交地方的有1个军部、46个师、30余所院校。精简最多的还是步兵部队,全军总人数与共和国成立时相比,精简了三分之二。

1975年底,进行第五次大裁军。这一次是因为在“文革”期间,部队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裁军中,精简最多的是工程兵、铁道兵。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

1980年,进行第六次大裁军,当年3月,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

1982年9月,我军进行第七次大裁军,51万余人的铁道兵和1978年1月成立的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部队转到武警部队。从此,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在我军序列中消失。

1985年,进行第八次大裁军,军委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这次裁军使军队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如今若是再裁军五十万的话,那就是第九次大规模裁军了。

叶老爷子则表示道,“如今的战争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科技兵种成为战场上的主要作战力量,尤其是海空军的地位变化非常明显。从这方面来看,我们有必要裁减陆军,将节省下来的军费,投入到海空军的建设上去。关于这一点,中政局诸人是达成了共识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