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律政风流 > 分节阅读 48

分节阅读 4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马一英也很高兴了,市航公司的工人技术好,一个顶俩,要不快过年了,马一英想在年前就做不少事情了。

第八十二章 励志教育求票求收藏

老板最怕的就是过年,但怕归怕,年还是得过的。

为了发放职工的福利,去年按约定发放的奖金到年前才发放70,剩下的30要等到明年才发,这是企业预防职工流失的办法。光这一块就要花掉近30万元。

此外,雷鸣还给刘梅三万元安家费。

加上方方面面的打点,财务部给出的预算是接近50万元才能够解决问题,而雷鸣自己过年的预算就是10万元。

以企业名义给一些要害单位和关系户拜年、送一点年货,吃餐饭,这些总是需要的,这至少是联络感情的需要,雷鸣以自己的名义去拜年的,只有李志南。

雷鸣倒是想给市政法委赵记、财政厅黄略华等人拜年,但还没熟到那个程度。

雷家到雷鸣这一辈可谓是人丁兴旺。雷鸣的二叔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大的明年要高考,三叔有两个男孩,四叔则是个超生户,几年前东躲西藏生了三女一男,生了男孩这才消停,交了罚款,四婶也结扎后在家搞种养。再加上雷鸣有一弟一妹,总共11个小孩,除开雷鸣已经工作外,其它都在上学。快过年了,大家都放假回家,雷家也热闹起来。

过年了,司法局就发每人200元钱,办公室主任还对雷鸣说,雷鸣上班时间不到一年,是给照顾了,也没少发。

往年都是雷鸣的爷爷出钱、几个叔叔张过年那几天的酒菜,今年雷鸣有了收入,就把这个费用包了,反正四叔是搞种养的,方便。再加上从马山村赵公平那买了些野味,这个年过得还是相当的丰盛。

按惯例,几家人还有雷鸣的姥爷姥姥都集中在老宅吃年夜饭,摆了两大桌。

白切鸡是用山里人家养的阉鸡做的,这可是主菜,还有黑山羊肉、清水河野鱼、香猪肉、小牛肉、海鲜,有了好原料,几个叔叔就弄出十几个菜来。

酒是茅台酒和野生葡萄酒,都是贵重的酒,还买了果汁。

雷鸣的几个叔叔不经常喝到好酒,雷鸣都放开让他们喝,雷鸣的弟弟已经上大学,也和雷鸣他们喝白酒。

雷鸣的爸爸和几个叔叔都是好酒之人,对着好菜好酒,就叫雷鸣以及几个弟弟和他们划拳猜码。

雷家四代同堂,刚刚做了老太爷的九十寿庆,雷鸣的弟弟考上了江浙大学,雷鸣工作了而且做了大生意发了财,肯定值得划拳猜码庆祝一番。

大家从下午四点吃到晚上八点,雷鸣就不干了“我猜拳喉咙都哑了,不玩了不玩了”。

雷鸣的二婶趁机说“雷鸣,你今年工作上顺利、做生意也发财了,你得给我们和你弟弟妹妹们讲讲,让我们也进步一下”。

奶奶、三婶、四婶也附合“对对,雷鸣做大哥的,就应该讲讲,你怎么做的。”

雷鸣就从毕业分配讲起,一直到去扶贫、执行和解都一一讲述,但他主动要求不留在上海工作、他和王海的关系、他和杜兰、欧小楠的关系以及他打架的事都不会说出来。

虽然雷鸣有选择地简单的述说,还是讲了一个多小时。

雷鸣说“我这不能算成功,只能说是暂时的胜利,我的体会是一要学习好,课内课外都要学好;二要勤快,想到了就要去做,不要做空想家;三要多动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比如我做的生意,就没有一成不变,几乎每个月都有变动,不变就是等倒闭,以后走上正轨才能相对稳定”。

确实,雷鸣从开始做生意到现在,负责人就换了好几次,从少武、到李二强、再到卢建东,到现在的刘梅。公司的主业也变了四次,从干货加工到干货销售、到超市、到药店,都是不停变化的。

十个弟妹听得如痴如醉,雷鸣一直都是他们的偶象,无论是打架干坏事,还是读、做生意、交女朋友,都是村里年青人的榜样。

但是雷鸣是不可复制的,他经历过的事情,甚至比有的老人还坎坷,但这是不能说出来的。

没有坎坷的经历,哪有雷鸣今天的从容淡定和成功

老太爷坐在火笼前烤火,一声不吭,大家都要回去时,他叫住爷爷和雷鸣“你们俩留下陪我”。

雷鸣又往炉里加了些木炭,把火弄旺一些,预防太爷受凉。

太爷爱怜地抚雷鸣的头,说“这一年,累了吧”

雷鸣说“不累,没感觉累”。

爷爷坐在一旁,说“年轻人那有那么容易累的”。

太爷说“那就好”。

许久,又说“我已经九十有一了,七十就稀有了,我不可能长生不老,说不定哪天睡着了就不再醒过来”。

雷鸣急忙说“太爷您想多了,我妈妈说你的身体一点事都没有,再活几十年没问题的”。

太爷笑呵呵地说“再活几十年,那好啊”。

雷鸣说“等我买一部好车,带你到处玩去,外国人象你这样还坐飞机周游世界呢”。

太爷说“你喜欢这宅吗”

太爷已经要雷鸣给三个叔叔和两个姑姑每人几千元钱,说好以后这老宅和里面的家什都归雷鸣。

老宅三开间,一底一楼,雷鸣的姑姑和几个婶婶见雷鸣出钱买下,以为吃亏了,还来看过,但见只是木楼和几堂家俱,市面上也卖不了几个钱,雷鸣给我钱已经够高了,所以也乐意接受了,太爷为此还亲自立了字据,爷爷以及所有家人都摁了手印。

其实雷鸣不在意这些,当时只想这是太爷太爱这宅,所以就顺了太爷的意出了钱给几个父辈。

雷鸣说“这房怕有百八十年了吧,快成文物了。”

太爷说“这宅是我27岁时盖的,你算算,也有60多年了,别人不知道的,这房的梁柱、门窗用的是一水的金丝楠和金丝李,楼板用的是老红木,砌砖用的是糯米加木炭,要是拆下也不值什么钱,我也问过收购的人了,这些木材和这些家俱他只出两万元,太低了,当年我可花了好多大洋,木材是越来越少了,这些木材以后肯定值钱”。

太爷又轻轻把玩他坐的太师椅的扶手,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木材吗”

太师椅的扶手让太爷经常把玩,亮闪闪的,有一层透明的包浆,雷鸣睁大眼睛,也没看出是什么木材,爷爷就说“你别考他了,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认识这木材的”。

“这是黄花黎,海南产的木头,以前只有皇帝家才能用,也是一种药材,这把椅在市里可以卖几百上千元钱,不过你千万别卖了,几十年前这椅可以买两亩地,以后也会金贵起来的,这屋里的家俱都是我从京城里买来的,不是海南黄花黎、印度的紫檀就是老红木,说不定有的是皇帝家用过的”。

老宅的堂屋、房、三间卧房用的都是红木家俱,叔叔们不喜欢这种样式,所以才同意太爷给雷鸣,再说雷鸣给他们每人一万元钱,给两个姑姑管五千元钱,已经很多了。

老爷几乎天天打理这些家俱,这些家俱油光可鉴。老太爷又说“这些家俱以后肯定值大钱,我又担心你叔叔们有意见。”

雷鸣则不担心这些,毕竟他年纪轻,没经历过这种世故。雷鸣则为这些家俱的保管保养头痛,不过如果太爷过了,爷爷、爸爸他们都可以帮他打理。

太爷问“你用过的东西,我百年之后你害怕用吗”

雷鸣说“不怕,我从小就用过这些东西,象这汉床,我可喜欢睡了”。

太爷笑着说“以前喜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