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正德五十年 > 分节阅读 253

分节阅读 25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忽然,她感觉胸前一凉,原来已经被剥的只剩下了贴身的小衣,清岚不由得大羞,低声道:“夫君,不要在这里”

“娘子,遵命”连子宁哈哈大笑,在清岚一声咯咯的娇笑声中,连子宁把她打横里抱了起来,在她耳边轻声道:“娘子,咱们安歇吧”

集雅斋的内侧,集雅斋的内侧,早就已经隔出来一间小室,里面洪炉熏暖,香气袭人,一张拔步床上面,早就铺好了被褥

无边风月,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三八二章多事之冬

京城北门之外,十里长亭,连子宁正在辞别自己的家眷。

今天已经是十一月十三了,连子宁成亲,已经过去了半月之久。

此时已经是深秋时节,将要入冬了,入目便是一片深邃辽远的枯黄,天高云淡,平添一份凄凉。凄凉的秋风吹在人身,带来无尽的含这段时日,发生了很多事情。

国事,家事,军中事。

刘良臣从山东回来了,带回了两万根大枪,一万支长戟,除此之外,还有十万斤好的紫铜,二十万斤在这个年代纯度很高的生铁,这一番大采购,几乎搬空了山东柳家的仓房。而这些还只是一部分而已,更多的长枪大戟,更多的铜铁,接下来会被锻造出来,通过连家的大车店那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运往松花江极北之地。

而对于连子宁提出来的柳家在喜申卫建立分支作坊的提议,柳华腾也是大感兴趣,六县之地的这些商人们,跟着连子宁得了太多的好处,捞钱捞到手软,因此对连子宁有一种几乎盲目的信任感。尤其是他,就更是如此。一番斟酌之后,他派自己最得力的大儿子柳浮生,带着十多个精干的账房掌柜,几十个师傅,二三百号儿伙计,随着刘良臣一起来到了京城,准备跟着武毅伯的大军,去往喜申卫,建立作坊。

王大春那边的差事也办好了,武毅伯立下大功,得封高位,又是刚刚和兵部左侍郎的女儿成亲,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谁也不愿意得罪这么一个权威赫赫的大人物,所以就显得格外的顺利些。经过王大春这些时日的软磨硬,再加送了不少好处,终于拿到了银子,但万两,也缩水成了六十万两。对于这个情况,连子宁也是无可奈何,事实,能做到这一步已经不错了。如果不是他在后面镇着的话,先别说能落下多少了,这款银子没有个一年半载就下不来

工业区的事情也有了眉目。

一向喜欢新事物的正德帝对这件事儿很心,接连召集兵部有司商议,工部尚潘季驯大人也是颇为的感兴趣,很快,工部便拿出了章程。

最后商议决定,工部在喜申卫建立矿监局一处,矿监局局正由一位工部员外郎出任,负责喜申卫地面一应矿产开采,冶炼,铸造等事宜。而这段时日,工部征调了所管辖的北京、天津,北直隶等地的三千名工匠,携家带口,跟随这位即将出任矿监局局正的工部员外郎大人,一起前往喜申卫。

他们,也会和连子宁同行。

连子宁早在回京之前,就已经派人传回来消息,连氏财阀下属的工坊就已经开始大量的制造铅弹,本来这算是军器局的差事,民间不得私造,但是单单是铅弹一项,却又不算什么大不了的,真要是打起官司来,连个罪都没办法定。

这几个月间,铸造出来的铅弹已经是达到了五百万枚,平均到每支燧发枪,也是足有两千枚左右的数量,这些铅弹,如果没有旷日持久的战事的话,支撑个一年半载是绝对没问题了。

而本来计划要调拨给连子宁的那些贱民,也已经组织地方的官员进行迁移,但是考虑到这一百五十万贱民都是江南人,不习北方水土,而现在已经入冬,东北苦寒之地,若是就这样去,只怕大半都要冻死。而且此去喜申卫,一路困难重重,乱兵盗匪层出不穷,也很不安全,带着他们路,也生怕出什么差池。连子宁是准备把他们带到北方开发大东北的,可不想让他们半路就被杀光冻死了。

是以商议一下之后,便决定,先让这些贱民做好迁移的准备,等明年开春之后,天气变暖,再行迁移,到时候连子宁定然也把盗匪给肃清的差不多了,也是安全。

除了军中事之外,国家也发生了不少大事。

其中第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就是,安南布政使司,又反了。

安南也就是后世的越南,素来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古越从秦朝时候便是中国领土,当时称为百越。始皇帝派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平定岭南,彻底的把这一块儿纳入中原王朝版图。之后千余年,中原王朝都保持着对安南的控制,设立行政区,和其他地方一般无二。包括安南一词,都是来源一中华,这是唐代初叶的事,当时越南是中国安南都护府管辖。后来唐末天下大乱,中原板荡,无力南顾,安南遂叛乱,从中华分裂出去。之后北宋孱弱,无力征伐,只得坐视。

不过安南虽然分裂出去,但是由于东亚地区特种地缘政治下形成的人们对于强者的一种从心里崇拜和服从的普遍现象,他们依旧对中原王朝较为恭顺,朝贡从未断过,便是王朝的国王更迭,也要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认才会在法理具有效力。所以安南一直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后来元朝派大军征伐安南,战无不胜的蒙古骑兵在南方的丛林中栽了大跟头,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大明跟安南打的交道尤其多。

而大明跟安南的交道,基本就贯穿在一个人身。

英国公张辅。

永乐三年,张辅晋新城侯。永乐四年,以右副将军从征夷将军朱能进军安南。途中朱能卒,张辅升征夷将军,领众自广西凭祥进兵,与左副将军沐晟合兵攻入多邦城,因画狮蒙马冲击,兼施神机火器破守军象阵,乘胜克东都也就是后世的河内、西都也就是后世的清化。永乐五年,大败安南举国之兵二百余万明史载为七百万于木丸江、富良江等地,俘安南太皇黎季,改安南为交。由此安南大定,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二,户三百十二万,口近两千万。六年,振旅还师,进封英国公。七年,安南再叛,陈季扩自称大越皇帝,张辅以征虏将军率军攻安南,在吉利深山追获大越皇简定,迫使大越皇帝陈季扩乞降。永乐八年班师,练兵宣府、万全,督运北征。九年,与沐晟合兵再攻伪降复起的陈季扩,败守军于月常江。至十二年,俘陈季扩,班师。

十三年,任交总兵,平息陈季扩余部之乱。十四年冬被召还。

张辅先后四至交,威名远震。

不过就算是这等猛将也没办法办挺那帮反骨仔。

刚刚一撤兵,安南就又反了

然后就是再一次的镇压,再一次的反叛,之后十数年,大明朝数十万精锐曹悍的士卒,便陷在了安南这个大泥坑里,不得脱身。每年战的士卒数千万每年运往安南的钱粮军饷,不计其数,就好像是后世的越战一样大明朝陷入安南战争的泥潭无法挣扎,给朝廷和民间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之后明军数次作战不利,明宣宗朱瞻基偏重于文治,跟他爹一样对文官很是重新,对连年战争感到厌倦,杨士奇等大臣乘机进言,宣宗竟然极为短视地决计罢兵,诏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军八万余人北返,罢交趾布政使司,安南遂由中国版图中再次分出作为中国的藩属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