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一品江山 > 分节阅读 393

分节阅读 39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南府的急奏,说宜阳县发现开封府通缉犯周黑七,围捕过程中,周黑七跳崖身亡,从他身上搜出了若干细软,以及一份账簿,账簿的内容涉及百官,河南府不敢擅专,立即封存后呈送官家”

“什么账簿”赵祯眉头微蹙道。

胡言兑便从匣子里拿出一个三寸厚、层层封裹的盒子。检查外观完好后,拆掉外皮,奉到官家面前。

赵祯打开盒子,拿出一本册子看了刹那,便猛然变了脸色,深深吐出口浊气道:“佩服啊佩服”说完站起身,背着手不停的来回踱步,冷笑连连道:“寡人多年之惑,终于一朝得解佩服啊佩服”

以胡言兑多年经验看,官家竟然罕见的心境失守了心中不禁暗暗吃惊,不知是什么样的账册,能让心如枯槁的皇帝如此失态。

赵宗绩心中有数,却愈发不敢妄言,只站起来等着赵祯冷静下来。

好半天,赵祯才站住脚,胡言兑赶紧奉上安神汤,皇帝呷了一口,对他道:“把这些册子给齐王看看。”

“儿臣能先问问,”赵宗绩却不接手,而是望向赵祯道:“这上面是什么内容吗”

“看了便知。”赵祯淡淡道:“不过还是告诉你吧,这是赵允让父子几十年来,钳制数百名中外大臣的黑账簿”

“儿臣恳请不看。”赵宗绩垂首道。

“为何不看”赵祯冷冷问道。

“儿臣怕看了之后,不知该如何答复父皇。”赵宗绩道:“若说彻查,会引起百官的忧惧之心,甚至变生肘腋;也会让人说我趁机打击宗实。若说不查,天理昭昭、国法难欺是以想来想去,还是不看的好。”

“你倒是滑头,不看就不看吧。”赵祯面色放缓道:“但是吏治如此败坏,你怎能一味逃避”

“回禀父皇。”赵宗绩正色道:“欲改革先治吏,这是父皇的教诲。然而儿臣以为,整顿吏治靠的是严格立法、依法治吏,而不是靠一本来路不明的黑账册。恕儿臣直言,如今官场吏治不清,不能全怪大臣,其中也有如今世风日下的缘故。”

“这么说,”赵祯冷哼道:“还是寡人的错了”

“儿臣不敢”赵宗绩赶忙摇头道:“儿臣只是以为,大抵太平日久,吏治就要生事。官场浑浊,有时候好官也不得不行贿。譬如官员补缺升降,皆受控于刀笔吏之手,你打通关节便可早日上任、得以升迁;若是打点不到,则难免蹉跎儿臣相信,账册上数百名官员,绝大多数都是忠的、是好的,只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得不做些错事,被人抓住把柄。若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掀起大狱,一来有违祖宗宽仁之道;二来容易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三来也会引起百官忧惧,易生不测。故而儿臣恳请父皇三思”

听了赵宗绩的话,赵祯面色缓和下来,点点头道:“看来你比寡人想象的还要成熟,很好,很好。”说着坐回躺椅上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这账册”

“以儿臣愚见,此等来路不明之伪册,应一火焚之。”赵宗绩毫不犹豫道。

“烧了别人就不知道了”赵祯摇头道:“别忘了河南府、宜阳县都看过这东西”

“那就要委屈一下河南府、宜阳县的官员了。官家下旨说,账册真伪难辨,但相信濮王父子不会结党营私,更相信百官的操守,因此将其付之一炬,任何人不许再议百官自然感念官家的恩德,亦会放下包袱、将功赎过的”

“绩儿很识大体,朕心甚慰,”赵祯点点头,叹气道:“但是吏治如此败坏,寡人却还要掩饰,实在是不成体统。”

第三六九章 逆转上

“也许没有想象的那么糟。”赵宗绩轻声道:“父皇自当徐徐图之。”

“寡人是不中用了”赵祯怔怔盯着层层帷幔外的一方景色,黯然一叹道:“只觉着这大宋朝处处需要用力,却偏生力不从心,只能寄希望于将来”说着深深的望着赵宗绩,意味深长道:“这祖宗基业,还要靠你这一代来振兴了”

赵宗绩闻言心头大震,虽然之前官家的安排,着实给他不少信心,但如此确定的听官家说出来,还是破天荒的头一次。赵宗绩重重点头流泪道:“儿臣敢不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记住自己这份心,”赵祯淡淡道:“希望你将来不要怨我,给了你这副烂摊子。”

“儿臣”赵宗绩哽咽道:“只怕不能胜任。”

“没事,”赵祯微笑道:“寡人相信你。”说着便对胡言兑道:“胡总管,吩咐宗正寺,自即日起,齐王宗绩改名为曙”

“哪个曙”胡言兑小声问道。

“曙光的曙”赵祯沉声道:“愿吾儿能成为大宋曙光”

言兑应下。

“多谢父皇赐名”赵宗绩五味杂陈道。他即将更名为赵曙,不能再使用原先的名字,这意味着皇帝彻底接受他,也意味着他与本生父母彻底断绝关系

王雱原是一门心思。要毕其功于一役,但从赵宗绩那里,听闻此事要不声张、不处理,无论百官还是赵宗实,都没有吃挂落,自然深感失望。

然而转念一品。却又觉着这处理的法子十分高明。首先是官家肯定不愿掀起大狱,赵宗绩现在全靠官家抬举,自然要以官家的态度为重;再者,官家既然知道了宗实父子的行径,就算出于种种原因。暂时放过赵宗实,但赵宗实的储位,是彻底别指望了。

更妙的是,那种似露非露的状态。因为奏报和转运册是河南府呈来的,已经有地方官员看过了,想要完全保密是不可能的。如果官家直接留中,不下旨明示的话。必会致使赵宗实和百官恐慌,从而可能引发变乱。

现在,官家按照宗绩的建议,下了一道转运簿真伪难辨,但相信濮王父子的品德,更相信百官的操守,是以将其付之一炬的旨意,看似皆大欢喜,其实十分阴险。

首先,旨意肯定了转运簿的存在。而且真伪难辨虽然不肯定是真的,却也没说是假的。将其付之一炬,解除了赵宗实父子套在百官身上的枷锁,百官自然感念官家和齐王殿下。日后为了避嫌,他们必然要跟赵宗实保持距离,以免被视为转运簿上的一员。他们甚至会攻击赵宗实,以证明自己和他不是一伙的。

看似牢固的赵宗实一党。必然会因为此事出现裂痕,只要持续敲打,必能将其粉碎。

而且以王雱阴暗的心理看来就像他把转运册呈给齐王前,偷偷誊录了副本一样,那转运簿到底是不是真烧了。还是烧之前誊抄了副本,这谁也说不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