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一品江山 > 分节阅读 365

分节阅读 36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过且过的风气,为将来新君推行改革,而铺平道路。

这种情况下,苏辙的去留,再不是他个人的浮沉问题,而是关系到国策的走向。

是继续苟且下去,还是开始振作赵祯就算再软弱,也不能一开始就掉链子。所以纵使对苏辙不爽,也会坚定的护着他。

此等情形下,赵祯难免认为,他们之所以不放过一个小小的苏辙,是在保护盛世的假象,阻止自己为改革铺路。

只要赵宗实他们一天意识不到这点,就会继续向苏辙进攻。殊不知,他们的对手已经从陈恪一方,悄然变成了皇帝赵祯

他们以为,打着维护皇帝尊严这面旗号,便可以穷追猛打。却忘了自己先践踏了皇帝的权威苏辙这是官家御批取中的人,他们却一定要他完蛋,这不是在否定官家的权威又是甚

陈恪这手斗转星移实乃他平生得意之作。

当然仅靠他一人,是无法完成这场战役的。除了作为诱饵的苏辙外,深得皇帝信赖的司马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司马光事前透露的消息,陈恪无法定计;没有司马光为详定官,苏辙是不可能被取中的;没有司马光事后措辞巧妙的上书,赵祯也不会把苏辙当成自己广开言路、利益求变的标志。

可见当年结好司马光,是多么重要的一步棋

按规制,制科取中之后,便要即刻授官,不得拖延。

而且什么等级该授什么官,都有一定之规。是以很快便有旨意下来,授苏轼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授苏辙等五人为秘书省校书郎,苏辙充商州推官,王介等四人则留汴京任用。

这是因为,宋朝官员必须要有在地方为政的经历,才能在朝廷任职。苏轼苏辙少了这一块,必须得补上。其中也不乏保护处在风口浪尖的苏辙之意。

其他五人的诏书很快下达,苏辙的任命却受阻了知制诰王安石认为他袒护宰相,专攻人主,不肯撰词。

皇帝亲自下达的任命,竟然被他的秘书给拦住了,这放在别的朝代不可想象,但在宋朝却司空见惯。

因为当初赵匡胤和赵普在设计制度时,不光是一门心思制衡文武,也想到了后世会出昏君庸主,为了避免自己的江山被不肖子孙糟蹋。赵匡胤也对皇权加以重重限制其中最具代表xg的,就是赋予两制官封还词头的权力。

所谓词头,就是皇帝的手谕。理论上讲,词头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只有两制官动笔按词头写成正规诏书之后,才会变成金科玉律。而两制官一但觉得这个旨意不妥,他有权把词头封还,拒写诏书,让皇帝的话变成空气。

当然不是谁都有勇气,行使封还之权,那可是削皇帝的面子,打皇帝的嘴巴。这项权力只有在王安石这样的硬骨头手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只是谁也没想到,王安石竟然把苏辙给灭了。大家都知道,他的儿子与二苏和陈恪关系不错。加之新学党人一直在为赵宗绩造势,许多人都在猜测,是不是王安石已经成了赵宗绩的人

谁能想到,他竟然毫不留情的把苏辙毙了。这到底是起了内讧,还是他根本就没有结党

看着被退回来的词头,赵祯笑对司马光道:“你那位好友,还真是不给你面子呢。”

“王介甫是道德君子,”司马光面露一丝苦笑道:“在他眼里,什么人情颜面,比起朝廷法度,都不值一提。”

“他是道德君子,那你是什么”赵祯玩味的笑道。

“微臣也一直以道德君子的标准,”司马光的智慧,让他足以应付任何刁难:“来要求自己。”

“那就怪了,”赵祯笑道:“两个道德君子怎么掐起来了”

“这很正常。”司马光淡淡道:“政见不同而已。”

“呵呵,”赵祯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道:“很多人还以为,你们是一党的呢。”

“君子之道,群而不党。”司马光正sè道:“ri久见人心,谣言必不攻自破”

“不错。”赵祯满意的点点头道:“寡人对君实你,还是很放心的。”说着笑笑道:“至于王介甫,虽然胆大执拗,但乱法的事情,大概他也不敢乱来”

第三五七章 祥瑞上

沈遘是皇佑元年的榜眼,比王安石小五岁,仕途亦通达许多闻言恭声道:“是,词头已经封还官家了。”

“有点意思。”在那些不明真相的外人眼中,韩琦近些年似乎韬光养晦,无声无息。其实在政事堂中,他仍是那个独特而彪悍的存在。

也许是在行伍里待得年岁太长,受丘八传染了,韩琦哪怕当上宰相,仍是一嘴的行伍话,就连在他的上司,首相富弼面前也不收敛。

某ri在政事堂里,两人为一件事争个没完没了,按理说富弼是上级,你和上级争执,本身就是错的。韩琦却不这样认为,可能是争得有点上火,他突然蹦出一句道:“你又絮叨起来了”

富弼当场就变了脸sè,絮叨是市井词儿,稍有体面的人都不会说,此刻居然从堂堂大宋宰相口中蹦出。一国最高zhèng fu,竟然变成了菜市场饶是富相公涵养过人,仍然憋红了脸,断喝一声道:“絮是何言”

韩琦不过是撇撇嘴,强悍的人生何需解释

其实跟韩琦亲近的人都知道,韩相公在枢密院时不是这样的。那时的他,高洁得像天空中飞翔的羽翼,凝炼得像雪山之巅的冰雪,简直比富弼还要君子。是在转到东府后。才开始变得丘八起来。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也许韩相公要的就是这效果。

此刻韩相公踞坐在案后,抱着双臂眯着眼道:“你怎么看”

沈遘恭声道:“王介甫为人执拗。好认死理,做出什么都不足为奇。”

“哼哼”韩琦嘴角却挂起冷笑道:“你真相信,他那个儿子的所作所为,与他无关”

“他儿子做什么了”沈遘一愣道

“没什么。”韩琦才意识到对方并不知情,便摇摇头,沉声道:“王安石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他不肯撰词的理由是,苏辙袒护宰相,专攻人主,”说着啐一口道:“那厮的策论我又不是没看。他说宰相不足用,yu得娄师德、郝处俊而用之,怎么能说是袒护宰相呢”

“也对啊,”沈遘没想过这问题,闻言奇怪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一是撇清自己,向世人展示自己无党。”韩琦冷冷道:“二是,无非要拉老夫下水。”

沈遘不是蠢人,一下就明白了韩相公的意思。封还词头只是个开始,不可能就这么算了,否则皇帝的权威何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事堂来协调了。

而王安石的说法,让政事堂没法袒护苏辙,不然双方真成了同谋将大宋朝内忧外患的原因,统统推到皇帝身上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