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一品江山 > 分节阅读 265

分节阅读 26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然怎敢和契丹人比射术但没想到竟高到这种程度。他不禁暗暗捏了把汗。

好在萧胡睹已经沉浸在弓与箭的世界中,不管赵宗绩什么情况,全神贯注射出第二箭一箭中的

赵宗绩控制好力道。也射出第二箭,这次没那么夸张,但还是连羽没入靶心。

转眼间,两人各自射完四箭,全都正中靶心尽管赵宗绩射透了一个靶子,但规则上不会区别对待的。

打平。三十步,也是宋朝对弓手的最低要求。

接着便进行三番射。这次靶子被向外推了二十步,达到五十步。这是辽朝弓手的最低要求。

三通鼓响,两人又依次射出了四箭,依然都正中靶心当然这个靶心,要比后世那种好中些做个类比的话,大概九环以内都算中的。

又打平

四番射,靶子外移到七十步。

四通鼓响,这次两人的瞄准时间,明显变长了。但是依然全数命中

五番射,靶子外移到九十步。还是命中。

六番射,靶子移到一百步。所谓百步穿杨,在这里能命中的,是神射手。

“这个,陈学士,”赵卞小声问陈恪道:“我怎么记着,周礼只有三番射。”

“问问中途停下来,他们答不答应”陈恪摇摇头道:“不可拘泥古礼么”

“咳,都是你的理。”赵卞失笑道。

陈恪笑笑没说话,这时候,第六番射的成绩出来了,两人都是三中的、一中侯。

这不能说他们的箭术还不到家。六轮射击二十四箭,对体力的消耗;风的影响、那一瞬间的状态,都会导致出现偏差。

这时候,观礼者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他们瞪大眼、屏住气、紧张的注视着场上。千人围观之下,竟然只有弓弦和弓箭中靶声

第七番射,一百一十步。两人在经过调整之后,全部中的。

八番射,百二十步,两人和商量好了似的,都是两中的两中侯。

九番射一百三十步这个距离,就是所谓一箭之地,被认为是弓箭的极限射程,战场上,军官要站在距敌方前锋一箭之地外,这样才能保证安全。

但是,两人竟然都射中了,虽然都只有一箭中的,但其余三箭也贯穿了靶子从这个距离看上去,靶子只有苹果那么大,天知道两人是怎么射中的。天知道他们怎么有这么远的射程

两人又通过了一百四十步,尽管无一中的,且萧胡睹一箭脱靶、一箭没有贯穿。赵宗绩两箭脱靶,但还是让双方官兵惊为天人,这是在超距射箭啊

到一百五十步时,萧胡睹只有一箭中靶。而赵宗绩有两箭中靶。

但两人都没有要停的意思,靶子挪到了一百六十步。

萧胡睹全都脱靶,赵宗绩却依然有一箭中靶

颓然把弓递给手下,萧胡睹垂着双手,望着赵宗绩道:“我能看看你的弓么”

“抱歉。”赵宗绩苦笑道:“我已经没有力气递给你了。”他的手一松,那柄黝黑色,两头有球头的弓,便落在他的贴身侍卫手中,那侍卫第一时间将其收入弓匣中,切断了萧胡睹的视线。

萧胡睹知道,人家这是保密,不过是委婉些罢了

其实论起射箭来,赵宗绩在汉人里算是顶尖了。但比那辽国顶尖射手萧胡睹,还是差太多。不说他只会立射一种射姿,单说他的膂力、准星和耐力,就比萧胡睹差一截。

他之所以能赢下这一场,全靠了那张神秘的黑色弓箭那是一张集合了当代最优秀头脑、后世先进经验,经过两年多时间反复实验,才制成的带滑轮、瞄准具的组合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战斗力。对武器的研究改进,一直是缺乏血勇之气的宋朝人,十分注重的事情。甚至一国宰相,都曾经撰写过武经总要这样的武器专着。

陈恪既然来到大宋,自然想为自己的国家出一份力。他很想把后世的知识,运用在这个时代,可惜只恨自己是学医的出身,不是学物理化学的,不会造枪造炮,也不会改进火药。只能在现有的冷兵器上动脑子。

枪炮不行,只有弓弩了。陈恪想到了世界上名气最大的两种弓,一种是英格兰长弓兵的长弓,一种是蒙古人扬威天下的组合弓。两种弓的射程难分轩轾,但前者需要一米七五以上的身高才能开。要是低于这个高度,还得自带板凳显然不适合平均身高一米六出头的宋人。

还是复合弓更合适,而且他在仅限军备部门阅看的武经总要上,欣喜的了解到,宋朝的黄桦弓、黑漆弓、白桦弓、麻背弓,都是复合弓。

从广西都作院得到所有四种弓的制法后,陈恪又遇到了疯子科学家沈括和超级制造家苏颂。沈括本身就是制弓的行家,而且有着科学家的研究精神。至于苏颂,你给他一个合理的创意,他就能给你做出合乎要求的成品

这两个人搭配在一起,就造出了这张名唤射虎的复合弓。其准度高、力度强,且省不少力,说是当世第一弓也不算夸张。

唯一的缺点,是成本太高了目前一柄弓的成本在一百两黄金以上,根本不可能装备部队。

第三零八章 捺钵中

打那天起,辽人再不像以前那样,有事没事儿的挑衅。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他们的示威从没停止,而且采取了让宋人无法反驳的方式。

比如他们会故意带着宋使绕远路,以示其幅员广大,山河壮丽的大国气派,末了还总要加一句:“真不明白,如此壮美的山河,你们汉人为何要拱手相赠。”

起先赵卞还会很认真的辩解,说石敬瑭是沙陀人。但反而会引起辽人更得意的回忆:那后晋和北汉的儿皇帝、孙皇帝们,实在是太乖巧了

后来赵卞干脆当起了扎嘴葫芦,全当是一群苍蝇在嗡嗡乱叫了。赵宗绩和陈恪,则一开始就不听他们聒噪,一心游山玩水。陪同的辽国官员并不知道,他们俩是在考察燕云的大山河流、险关要隘尽管朝廷有这方面的资料,但百闻不如一见。来过见过,是做出正确判断的先决条件。

就这样一路向北,从新城县前行七十里到涿州,从涿州前行六十里到良乡。由良乡前行六十里到幽州。幽州即辽国五经京之一的南京,城方三十六里,城内人口繁盛、坊市、廨舍、寺观林立,看上去要比大理城还发达,当然和汴京没法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