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一品江山 > 分节阅读 246

分节阅读 24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队了。结果,这样层层盘剥下来,两家只能获利两成,不得不将大头奉给朝廷。也算提前一千多年,尝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痛苦

不过就这样,两家也甘之若饴,毕竟数额太大,获益还是十分可观的。杨家也坐不住了,杨义贞亲自跑到东川城,求陈恪也给自家个受剥削的机会。奉行均衡政策的陈大人,自然一口答应。

到了嘉佑四年,竟然一半以上的铜矿石,都由三家提供,他们所征发的矿工,最多时超过十一万人当然,段家只有一万人。

而陈恪招募到东川的汉人,则主要从事冶炼和运输。当初开凿红水河的十万民夫,在参观了初具规模的东川城,得知了一系列优厚的政策后,有四万多人选择留下来,或者回家后再返回。

到了嘉佑三年底,东川城中已经有十万汉人,其中一半是驻军,一半是工匠。加上白蛮和乌蛮,人数达到二十万,已经成为大理国排名前五的城市。不过城里阳盛阴衰,男女比例很不均衡,这让担任城守的范夫子十分发愁。

“仲方啊,满城的光棍不是个办法啊”范镇虽然在军事上外行,民政上却是一把好手,这一年多来,陈恪主要精力都在开矿和炼铜上,东川城的大事小情,全都是他在悉心料理。

范夫子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治安问题,城中每天都有十几起打架斗殴,每次斗殴都有死伤。有人说,你手里那么多军队,还管不住些刁民可惜的是,士卒们本身就打架斗殴你让范夫子怎么管

他找到杨文广,希望老将军能严肃一下军纪,但是老西军出来的人,在不打仗的时候,压根就不认识什么军纪。他满不在乎的对范镇道:“儿郎们憋在这鸟地方,有家不能回,啥也不得做,不让他们打打架,火气往哪里撒”

范镇虽然碰了一鼻子灰,却从杨文广的话里,抓住点什么。所以他找到陈恪道:“男人不成家,实在太危险了,何况是十万光棍,这个问题不解决,是要出大事的。”

“解决,解决。”陈恪笑眯眯道:“大宋的汉子娶不上媳妇,传出去要让人笑掉大牙的。”

“那上哪里去找这么多女子呢”

“大理可是个出美女的地方”陈恪笑道:“还有临近的交趾和蒲甘,虽然男人长得不怎样,但女子都柔美无比,可以妻之。身处众香之国,汉儿何患无妻”

“这”范镇对陈恪的肆意妄为早就麻木了,苦笑道:“亏你想得出来,把这些汉儿都配上蕃妻,是要惹非议的。”

“是汉种就行”陈恪满不在乎道:“大宋法律只规定,汉家女儿不许嫁于外蕃,却没规定,汉家男儿不得娶蕃女啊。”他给范夫子斟茶道:“汉家爹,蕃家娘,生了娃儿是汉儿。实在想娶个汉家媳妇,大不了先纳妾么,纳个蕃家的妾室,不至于也委屈了他们吧”

“纳妾么”范镇有些意动了,其实东川城中,有很大一部分汉人是有家室的,但是都留在故乡照顾高堂幼小,故而几乎都不在身边。如果鼓励他们在这里娶个外室,倒也能两全其美。

“就这样吧,鼓励他们放下包袱。”陈恪笑道:“大人不妨让官府中人先带个头,一个月内,每人都要纳妾一名。”

“亏你想得出来。”范镇笑道:“你这个签判大人,是不是该带个头呢”

“嘿”陈恪干笑道:“我这个人讲感情的,没有感情,是不能勉强的。”说着呵呵一笑道:“再说了,朝廷几次催我返京,我实在不能再拖了。”

“也该回去了,”范镇点头笑道:“不然人家要说你想拥兵自重了。”

“哈哈哈”陈恪放声笑道:“我一个官场新丁,还不至于被扣这么大帽子。”

“呵呵,”范镇笑道:“用不了几年,你就担得起了。”说着正色道:“准备什么时候动身”

“尽快吧,我准备走海路,争取年前返京。”陈恪道:“反正朝廷让子容兄接手我这一摊,也省了交接了。”子容就是苏颂,以苏颂的品级,当这个东川签判看起来是屈就了,但东川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今年水道一通,明年源源不断的滇铜运到内地,他绝对会成为耀眼的政坛明星。

第二九九章 大理新中心下

冬日的晨光照射着青灰色的东川城。马车的铁轮碾在同样是青灰色的水泥马路上,发出吱吱嘎嘎的嘈杂声,夹杂着车夫们的叫喊声,马匹的嘶鸣声,和少不了的咒骂声。热腾腾的新鲜马粪,与道边早点铺的蒸笼散发出的热气混杂在一起,整个街道上弥漫着奇怪的气味。

准备上工的炼铜工人们,打着哈欠走出家门,到街边的公厕解手东川城的每条街道,都设有公厕的。而不得随地大小便,则是巡丁们反复重申的禁令,在鞭笞了几十个敢于当做耳旁风的家伙后,东川城的民众,养成了上公厕的好习惯。

东川城的公厕,数量高达一百余个,遍布城中每个角落,而且有清洁的水可供盥洗。最重要的是,它是免费的。

当然,这种厕所毫无私密性可言,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全都坐在一条大理石长板上。板上有一个个葫芦形的洞口,下面是一条深深的沟渠,流动的水带走一切人们坐在上面,言语粗俗的问好聊天,炫耀着昨日里赌博嫖娼的战果,或者讲一些荤笑话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不过在这里,你见不到官员和富商,他们的住宅是配有独立厕所的,不必和这些粗俗的人等搅在一起。总而言之,拥有一个独立卫生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解手完毕,人们来到外间的水槽旁。墙壁上一排竹管,汩汩流出清水,正落在水槽里,然后顺着槽底的管道流到阴沟中。

东川城这里四季如春,即使是冬天,水也不算刺骨,尽管外面有卖热汤的,但工人们都直接用冷水盥洗了事。解决了个人卫生,他们一出来,外面便有卖汤饼、炒肝、米粉、煮蛋的食摊。谈不上精致,但胜在实在管饱。

工场的收入,是他们在内地的三倍。但坑爹的是,东川城的物价,也比内地高三倍爷们花上十几文钱,才能买一餐还算丰盛的早点。吃完后便去上工。他们的目的地,大都是位于城南的东川监官营铜场。这个铜场的规模之大,整个南城都是它的地盘,每日里运进来的石炭,就达上千车之多。场区飘出的烟尘,能遮盖整个城市当然,这没什么好炫耀的。

而从工场中拉出来的,除了矿渣和煤渣之外,还有沉甸甸的铜锭、银锭和金锭。每日都有十万斤的铜,一万斤的银、以及上百斤的金子冶炼出来,在军队的护卫下,被送到城东的水运码头。在那里上船。千里迢迢运往内地。

根据估计,最多不用三年,这里所产的铜和银,就将超过大宋所有钱监的总和

这就是今日之东川城,它粗野、污浊、毫无美感,却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以及人们还意识不到的文明。

“我其实是想建设一座,力量与美感并存。让西南蛮夷们,体会天朝魅力的宋城”放下车帘。最后一次巡视东川城的陈恪郁闷道:“谁知竟弄成这副丑样子。果然,水泥混凝土,工场大烟囱,都是美感的杀手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