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一品江山 > 分节阅读 172

分节阅读 17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新的儒学体系,已是势在必然了。

因此。从庆历年间开始,儒者们围绕复兴儒学的主题,力图摆脱汉唐经学拘囿于家法师法、沉溺于训诂考证的治学方式,大胆发疑、标新立异,形成了一股疑经惑古的时代思潮。

在此基础上,许多学派都在萌芽之中,但其学说大都还在酝酿阶段,要想开宗立派,还得等上几年甚至十几年。

至少在目前为止,整个思想界还是一片混乱,没有任何成熟清晰的学说但马上就会迎来,传说中的跑马圈地、抢占山头了

生在这个节骨眼上,陈恪有一种自觉希望在这个关键时期,为自己的民族做点什么。毕竟,理学末流,把国人害的太惨了。

他当然想过,直接把周敦颐、二程之流干掉得了,不要让他们流毒千年,贻害华夏了。可他们的理学思想已经问世,而且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理学也不是显学,直到南宋的朱熹,才把它捣鼓上去的。

更何况,陈恪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哪敢为整个民族选择未来的道路万一走错了算谁的

他想做的,是也占一个山头,把自己对儒学的主张表达出来,看看能不能吸引一些人,改变些什么。

他知道这样会很累,但在这个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候,为自己的民族做些事,义不容辞。

“那你说根子上错在哪里”众人一起望向陈恪,期待他能继续的语出惊人。

“儒学是我们文明的根基,我们华夏民族凝聚在一起,离不开它的纽带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只听陈恪沉声道:“但有一个大缺陷困扰着它自身,也阻碍我们民族的发展它是主张入世的,要求我们去治国平天下”

“但治国,就得解决一国之内产生的具体问题吧军事政治、农田水利等等各方面的问题都会出现,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问题都是新出现的比如大宋朝的三冗问题,以前各朝就从没遇到过。以正常人的思维来分析,肯定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拿出合乎时宜的办法来。”

“但是在儒学的统治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到古人的书籍里寻注解,找答案。”陈恪一脸沉痛道:“什么事都要听古人之言、看古人老祖宗是怎么解决的,然后我们大家照搬就是。但古人遇到过三冗问题么遇到过辽国这样的强敌么遇到过这么频繁的黄河决堤么没有,统统没有遇到过,那你怎么能要求他们,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理学比之前儒学的进步之处,就是除了要问古人,还要问自己”又顿一下,陈恪大声嘲讽道:“但儒者除了圣人之言,什么都不懂,却空谈什么格物致知。让他们想一辈子,他们也找不到正确答案”

“那仲方兄说”,王韶神色郑重起来,问道:“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治国平天下呢”他说这话时,其他几个人也都屏息凝神,听他的高见。

“别无他途,格物致知。”陈恪呷一口茶水道。

“嗨”众人一齐失望道:“这不跟二程一样么”

“我这个格物致知,不一样。”陈恪淡淡笑道:“我这个格物,是建立在专业知识基础上的研究、实践。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不是你整天扪心自问就能想出来的。而是要先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同时去深入了解这个问题,然后再通过大胆耐心的探索实践,才有可能找到正解。”说着长长舒一口气道:“所谓治国,不就是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么”

陈恪讲出的这番道理,在后世实在不算什么,但放在宋朝,却是第一个跳出前人的禁锢,告诉大家孔夫子是错的。并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摆在世人面前。而不再是儒家那种含糊无用的大道理。

陈恪讲完才发现,不知何时,净室内外已经站满了人。

众人听了他这番话,都觉着闻所未闻,却又不觉荒诞那是一种迥异于各家学说的感觉。

别家的学说,无论解释的再清楚,都给人一种含糊、玄妙、似是而非的感觉。陈恪的学说却给人以清晰、明确、好像,本就应该如此的感觉。

不过同其他家的学说一样,他这套理论,本身仍然是简陋粗略、漏洞百出的,想要完善起来,尚需时日。

但毫无疑问,在儒学未来林立的山头中,陈恪已经占定了一座

“我怎么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苏轼听了之后,把陈恪拉到一边道:“只是你嘴巴也太严了,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

“当然是以你的举业为重了,我这种异端思想。”陈恪苦笑道:“还是等着考完了再玩吧。”

“也对”,苏轼正色道:“之前的格物之学,都是向内的,你的格物之学,却是向外的。想让人接受,不是那么容易的。”

“嗯,肯定不容易。”陈恪点点头道:“我们以后慢慢来。”说着不负责任的拍拍苏轼的肩膀道:“将来这个学说的发扬光大,就靠你了。”

“怎么成我的事儿了”苏轼就像热爱星空一样热爱哲学,并不觉着这是苦差,只是嘴上不能那么痛快。

“谁让你是我大舅哥呢”陈恪哈哈大笑道:“我过去一趟。”

便走到王韶身边道:“怎么样,能留下来么”

王韶先是看了他片刻,然后缓缓道:“虽然不知道你这套,能不能站住脚,但是”说着一呲牙,露出灿烂的笑道:“实在太对我胃口了,我挺你到底”

第二四七章 新春

抛去感情凭良心讲,要陈恪对嘉佑学社,比较亲近的诸位分个高下的话,章敦和吕惠卿,无疑是第一流的,王韶和曾布算次一流,苏辙也勉强能排进二流去,而他前世的偶像苏仙,至少目前为止,只能算是三流。和邓绾、郏亶一个档次,比林希、蒋之奇等人要强些。

当然,若论文采和学问,苏大舅子秒杀全社,谁说他不是天下第一才子,陈妹夫保准报以三声冷笑

但他同时也认为,苏轼这样的才子,应该放逐于山水之间,让其尽情的练达性情、陶冶文字,为大宋人民提供最美味的精神食粮。可是,苏大舅子在他变态老爹的压迫下,不得不参加科举老苏想让儿子出人头地,让苏家扬眉吐气,这无可厚非,但考中进士可不光意味着荣耀,还要进入官场搏杀,负担起为国为民的责任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