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一品江山 > 分节阅读 156

分节阅读 1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什么不能和百姓分享这块红利,非要独吃独占呢”说着深深一叹道:“难道我大宋首善之都的贵人们,也如最无耻的奸商一样为富不仁么”

双方的分歧就在于,是按原价补偿,还是高价补偿,实在谈不拢,最后只好皮球提到了官家那里。

赵祯站在了老包这边,但也对大户们做了安抚,他拍板以周边平均地价的八成,订立补偿款的标准。这比原先的价钱足足高了两倍,但大户们还是能赚到不少便宜。

包拯不得不执行圣旨,但他宣称,八成就是他的底线,除非他们换个人来当这个开封府尹,否则再也不会让一个字儿。

在包拯强硬的态度下,大户们只好接受了这个加码,购地价也从预想的二百万贯,上涨到了五百万贯。实在无法内部消化,只能对外招标了。

这是第二天,陈恪来包拯这里了解内情,听老包对他说的。他真是无法形容官家和老包这对笨蛋,明明国库就要饿死老鼠了,怎么就没想到靠土地财政发大财呢明明是靠着富人豪室来统治国家,怎么就帮着穷人抑制豪室呢

比起千年后的官员来,简直是逊毙了可为什么自己却肃然起敬呢

“老龙图,这样搞的话,”看着才打坐开封府不到一年的包拯,陈恪轻声道:“你这开封府尹,可干不长久了。”这老先生上任后,一扫开封府过去的陋习,比如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而要竟有吏员转交。

包拯却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在他的之下,开封府中杜绝了收贿赂、通关节的积习,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显宦富商,统统不卖面子。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但也在短短时间里,把贵人们得罪遍了。远的不说,单说抓赵宗汉、挡了赵宗实的路,还有这次的事情,就足够让人,齐心协力,把他活动下台了。

“哈哈哈,说的是极。”包拯却不以为意,捻须笑道:“打太宗皇帝之后,历任开封府尹,就没有干过两年的。最近八年里,更是换了十任。”说着正色道:“老夫上任已经大半年,快要接近平均任期了,估计顶多再待半年,就该卷铺盖滚蛋了。不抓紧时间,替老百姓多做点事儿,等到不在其位,想做也做不成了。”

“破无忧洞,还百姓安宁,抑豪室,为生民争利,仅此二者,老龙图便足以问心无愧了。”陈恪轻声道。

“错了,仲方,老夫永远都有愧。大宋的官员,也该永远有愧。”包拯望着这个,他寄予厚望的年轻人,脸上毫无做作之情:“大宋朝对士大夫实在是太厚了,太过了。仅给老夫一人的收入,便相当于一个州的税收。我们做了什么,竟要国家拿这么多钱奉养”

都知道宋朝官员收入高,或者说中高级官员收入高,但究竟多高,很多人都没概念,不妨就晒晒老包现在的工资单,看个究竟。

首先,包拯倒坐南衙开封府,他完整的官名是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知开封府事。

乍一看,好像他身兼数职一样,其实不然,老包只负责开封府。

这又不得不再说说,宋朝那独一无二,花里胡哨的官职设置了。因为赵匡胤这个江山是篡来的,得国不正,因此特别担心,将来臣子会有人上演模仿秀,把他的江山再篡了去。所以从立国肇始,宋朝官职的设置,其宗旨就是两个字削权。

对于武将,谁都知道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国策,对于文官,在倚重的同时,也用设官分职、任非其官的方法,来限制各级长官的事权,以免有人做大。

按照这个制度,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

其中,官就是我们日常熟悉的尚书、侍郎、大夫、郎中、员外郎之类的官职,但在宋朝,它只是官阶的名称,只用作定品秩、俸禄、章服和序迁的根据,而失去其实际的意义。因此称为正官或本官,又称阶官或寄禄官。

真正决定他实际职务的,是差遣,也叫差遣官,差遣名称中常带有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签书、监等字,如知县、参知政事、知制诰、直秘阁、判祠部事、提点刑狱公事之类。也有一些差遣并不带上这些字样,如县令、安抚使等。

分割

下一章十二点左右送到。求票票

第二二三章 生财之道

至于职,又叫馆职,是授予较高级文臣的清高衔头,如某某馆、某某阁大学士、学士、待制等,并非实有所掌。

官员按年资升迁,即便不担任差遣,也可依阶领取俸禄,而差遣则根据朝廷的需要和官员的才能,进行调动和升降。所以真正决定一名官员实权的不是其寄禄官,而是差遣。

譬如陈恪兄弟三个,便属于有寄禄官无差遣的类型。他们是有告身的朝廷正式官员,有品秩、有俸禄、有章服、可序迁,只是啥差事没有,也找不到衙门上班罢了。

不过他们仍有俸禄可领。朝廷将官员从宰相而下、至岳庙主薄共分为四十一等,并按等级来发放俸禄。像陈恪乃正八品左承事郎,每月可以领到六贯钱,两石米麦,另外还有每年两次的衣赐,所发的布料,足够好几个人穿了。

尽管这点收入,陈恪从来看不到眼里,但已经算是不错了。可比起身为东京市长的包拯来,只能算是毛毛雨了。

现在再回过头,看包拯的三顶帽子,便一目了然了,尚书省右司郎中是他的本官,证明他有从五品的官阶,应享受相应的待遇。知开封府是他的差遣,说明他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治理开封府。

至于龙图阁直学士则是他的馆职,有了这个头衔,他就是从三品的官员了,级别一下提了四级。显然,他的工资收入,要比陈恪复杂的多。

首先这三个官衔中,只有两个能给他带来收入,其中寄禄官和馆职不能同时领取俸禄,只能以品级更高的为标准发放。所以包拯的寄禄官,从五品的尚书省右司郎中。并不能贡献一毛钱收入。

那么看他的馆职带来的收入,按照规定。龙图阁直学士每月有料钱五十五贯,此外还有各项补贴,包括添支每月十五贯,餐钱每月三贯。衣赐则每年发两次。每次发五匹绫、十七匹绢、一匹罗和五十两绵。

此外,作为差遣官知开封府事,还有每月一百贯添支钱、三十石粮、二十捆柴禾、四十捆干草,冬天又发给二百斤木炭。另外,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还划拨给包拯二十顷职田,也就是两千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通过这些职田,包拯每年还有两千石米的进项。

杂七杂八加起来。再折成银钱,老包每年的收入,可达三千贯以上。换成后世的说法。便是年薪三百万以上。

而宋朝最穷的州。每年赋税收入,恰恰也正是这个数。所以老包才会对自己拿钱太多,而感到如芒在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