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一品江山 > 分节阅读 128

分节阅读 12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十题最多错一道,墨义十题最多错两道,墨义和贴经加起来,一共不能错两道只有这样的卷子,才有被继续阅下去的资格。

不符合的,便直接被黜落,管你后面写得繁花似锦,考官连看都不看。有人认为这样不公平,但确实可以大大减轻考官的工作量,而且也有道理贴经、墨义只看基本功,要是连基本功都不扎实,可见学习态度如何。这样的考生,怎能被发解礼部

大概在这个环节,就会有五分之二的考生被黜落,但真正的困难在后面诗赋论和策论,都是主观题,考官必须一遍遍通读,才能评判优劣。怕考官敷衍,要求他们给考生的文章句读。只有加上标点,才能证明你已经读了,而且每一份都要标点。

精读还不够,还要写评语。不管是录取的,还是不录取的,都要给出理由二百份试卷,一千六百篇文章,要求在十日内批完,绝对可以让人崩溃。

但是谁也不敢敷衍,因为所批阅的试卷,最后还要送到礼部磨勘,复核考官的阅卷工作。那怕只是标点不正确,也要被算为误判。出现误判便会被罚俸,再次误判,则会被降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没人愿意当这个同考官,每次礼部都是要强行指派的。

同考官们将认为可取的卷,送回主考官处,先是副主考看过,认为可取,便会写个可取,递给主考官,认为不可取,便会打回去。

主考官一般不会驳斥副主考的面子,最后批一个中字,答这份卷的考生就被取中了。

除此之外,二位主考官,还有复核锁厅试考卷的责任因为锁院、弥封、誊录等防舞弊手段的引进,现在锁厅试考生的卷子,已经不必另外找专人阅卷,而是与其它考生的卷子一起送进内帘,然后被随机分配给两名同考官。

只是在两人阅卷结束后,二位主考官还要把所有卷子检索一遍,以确定没有徇私舞弊。

这日,已经是阅卷的第十三天了,谢学士正在检查锁厅试的考卷。他听信了文三公子的挑唆,把陈恪当成个沉溺于倚红偎翠、不务正业的风流书生。谢学士是古板的读书人,决意要抑浮躁、树正气,便有心把陈恪的卷子挑出来,黜落了。

但是朱卷上没有姓名,就连字迹也不是本人的,却叫他如何辨认不过谢学士有个见识,他知道陈恪乃是欧阳修的学生,而欧阳修平生最恨太学体,其学生想必也不会写太学体的。

于是谢学士专从论中,找出太学体取中,非太学体的,统统不取其中着实有几篇非太学体的好文章,但谢学士都狠心刷落了。

后几日,又与副主考,诸位同考官商定了名次,通常除了最前面几名外,发解试的名次并不重要,因为这只是个参加贡举的资格。所以考官们比较放松,很快就把名次拟了出来。

到八月廿八日,二位主考同各经房在至公堂上拆号填榜。先填了正试的,见第一名是大名鼎鼎的刘几,考官们均高声喝彩取中了公认的解元,这说明他们阅卷公允。

第二名叫苏轼,这个考生大家都比较陌生,但他的文章众人皆惊艳不已,认为实超过刘几一筹,可因为并非太学体,被谢学士落到第二。也算让人心服口服了。

第三名叫曾巩,这是欧阳修的高足,自然无人不服。

第四名苏辙,竟与那苏轼是亲兄弟,考官们笑道,却又是一段佳话。

接着填下去,第五名吕惠卿第十名陈慵、第十一名张载、第十六名曾布、第二十八名郏亶、第三十八名曾阜、第六十八名吕德卿、第一百七十名程颢考官们早达成共识,这一科国子监试的水平极高,发解的举子怕是来年基本都能登第。

待把五百名正额举人填完,再填锁厅试的。只见拆卷官唱出首卷的编号,书吏找到对应的试卷,当众拆开糊名,大声唱道:“中者姓陈、名恪、益州青神人氏,官左承事郎”

哗官员们都听过陈恪的大名,纷纷笑道:“果然是他,这科锁厅试里没强手,怕是得等到殿试,才能称出他的斤两”

却不见那谢学士的鼻子都要气歪了,他要过陈恪的原卷子看了一遍,果然没错。不禁无比郁闷,心中大骂道,你不是欧阳修的学生么,写你妹的太学体啊

第一八二章 大龙头的宝藏

出了考场,在家歇了一日,陈恪便带着宋端平,往东南便桥一带去了。在如影随形几个月后,皇城司认为警报解除,终于撤走了烦人的卫士。

大水已经退去半个月,但洪灾对汴京城带来的伤害,仍然随处可见。沿街的店铺都在重新装修,道路上堆满了从水渠中挖出的淤泥这样的情形,越往东南越严重,因为开封城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越往便桥一带地势就越低洼,受灾也就越重,到现在,这里仍然是一片黄泥荡,到处可见坍塌的房屋。

两人卷着裤腿,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泥泞的巷子里,只见满眼都是残垣断壁,完全辨不清原先的街道门户了。

他们转了一上午,也没找到目标。中午时分,便在附近找了家茶摊,要了壶热茶,几个馒头,胡乱填饱肚子。

宋端平就着茶水咽下口干粮,小声道:“瞎转悠找不到,咱们得问问人了。不行还是找那个经纪人吧。”其实随便找个人问问最简单,但宋代的邻里联结互保制度太厉害了,遇到陌生人打听地址,他们必然会反问你要找谁,一下就抓了瞎。

“嗯。”陈恪点点头,从怀里摸出一把拴在木牌上的钥匙,看一眼便收回去。这把钥匙,正是当日从那丐帮大龙头身上搜出来的,见它被大龙头贴肉藏着,陈恪敢打赌,丐帮的真正家底,就隐藏在它的背后。

但是知情人已经死的死亡的亡,唯一的线索,就剩下这把钥匙。陈恪细端详这把崭新的黄铜钥匙,被一根绸布,系在一面写着数字的小木牌上。

他们起先一直以为,这是某家钱庄、牙行或者客栈的寄存钥匙。但多番打探,发现各家虽然都有寄存业务,却没有提供储物柜的,更谈不上钥匙。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多月的打探下来,他们终于弄清楚,这块木牌其实是牙行待售房屋时,绑在钥匙后面的。不久也打探到了,这是哪一家牙行的木牌

秋闱前的一天,他们三个来到了这家位于城东南的牙行。房屋经纪听说他们要买房,顿时大喜过望因为这场内涝,城东南房屋的行情看跌。许多原住户都想搬到城北去住。更不会有人来买这里的房子。房屋经纪手里的多套宅子行情看跌,正焦心如焚呢,好容易逮着几只大羊祜。焉能让他们逃了

经纪人又是端茶又是倒水,还拿出登记册来,殷切的介绍优质的房源。陈恪表示。担心会不会再有水灾,经纪人马上拍胸脯保证,这种百年不遇的涝灾,下一次得一百年以后。现在很多人杞人忧天,让这一片的房子便宜了不少,现在正是逢低买入的大好时机。要知道,京城就这么大点地方,过不了几天,这里的房子又会抢手起来。到时候,客官就是转手卖了,也能赚个盆满钵满

他在这边跟陈恪滔滔不绝,那边五郎则黑着脸,和宋端平翻看登记册,好像在寻找心仪的房源。经纪人几次想拿回自己的册子,都被五郎那张黑脸。吓得不敢开口,只好任他们看了个够。

一直扯到口干舌燥,陈恪见宋端平朝自己点头,便与那经纪人胡乱约个看房的日期,拍拍屁股走掉了。

离开牙行后。宋端平告诉陈恪,他看到那套编号七五三的宅子了。是驴尾巷中第七户,显示在二月份才卖出去。

当时苦于身后有吊靴鬼,陈恪没有动手寻找。直到现在,才来到便桥附近找寻这条巷子,谁知道整片区域已经面目全非,根本找不到原先的街巷了。

填饱肚子,两人便回到那家牙行,也巧了,还是那个房屋经纪在。看到陈恪两个,经济脸上自然没有好颜色,宋人注重承诺,对于不守信的人,那是很瞧不起的。

陈恪忙陪着笑道歉,说被秋闱耽误了云云,那经纪人脸色这才缓和些道:“你们将来是要作官人的,就更得守信了。”

“一定一定,下不为例。”陈恪低姿态道。

“走吧,去看房去。”显然最近的买卖不咋地,六七天前的房子仍然在售。

“不看那栋了,我们实地转了一圈,”宋端平出声道:“想在驴尾巷置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