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雅骚 > 分节阅读 316

分节阅读 31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八月二十一日,吴道南把票拟好的徐光启、张原、文震孟、钱士升、倪元璐、张岱和周子愚六人的奏疏给方从哲看,征询方从哲的意见,方从哲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吴道南便将奏疏封好,命当值的小内传送到司礼监去。

方从哲见吴道南一意孤行,不顾他的反对把奏疏票拟呈上去,自是又惊又怒,同时还有点忐忑,若皇帝把奏疏驳回,那吴道南自然颜面无光,以后再不敢擅自票拟了,但是如果皇帝依吴道南票拟批红,那就是他方从哲大失颜面,首辅的权威将荡然无存,圣意难测,臣子的命运掌握在皇帝一人手里啊。

徐光启七人的奏疏送到司礼监,掌印太监李恩看了之后,于次日上午来启祥宫见万历皇帝,万历皇帝老眼昏花,都是由司礼监的人把奏疏择要朗读给他听,李恩取出张原的奏疏,含笑道:“万岁爷,这是上回写万言廷策的张状元的奏疏,张状元真是笔健,又是六千余言。”

日显老态的万历皇帝“哦”的一声,他对张原还是印象深刻的,问道:“张原又写了些什么”

李恩道:“张修撰对上次南京礼部沈榷等人要求驱逐西洋传教士之举有非议,认为那些西洋传教士是归化于我大明的远臣,不应一体驱逐,张修撰提出于沈榷等人辩论,沈榷对张修撰廷策中提出的冰河说也有异议,认为只要施行仁义,自然国家太平。”

有李恩最后这一句话,张原的目的达到了,皇帝近臣能翻云覆雨由此可见一斑。

正文 第四百一十九章 小胜和大胜

徐光启、张原等人要求与沈榷进行西学辩论是要在礼部主持下才能实施的,所以即使皇帝按照吴道南的票拟同意举行辩论,也要通过礼科给事中把批复下来的奏章送交礼部衙门执行,而礼科给事中若认为内阁的票拟和皇帝的批复有违失,可以封还驳正,所以礼科给事中这一环就成了方从哲最后的防线

方从哲身为内阁首辅,岂能听天由命把自己的颜面和尊严完全交给皇帝一时的喜怒上,若皇帝一时糊涂批复下来了,那他这个首辅颜面何存,以后在内阁还怎么办事,两个阁臣岂不是各行其道了,所以方从哲必须要想方设法让吴道南的票拟执行不下去,此时已不论是非,完全是脸面和意气之争了,晚明党争大抵如此。

就在吴道南把奏疏票拟呈递上去的当日傍晚,方从哲让家僮把礼科给事中亓诗教请到他在大时雍坊的宅第,亓诗教是方从哲的门生,方从哲任首辅后,亓诗教的齐党给了方从哲很大的支持,方从哲下野十余年,原本党派痕迹不明显,但一入阁自然而然就与齐党、浙党亲近,实是因为形势逼人,阁臣若不能笼络一批台垣官,政令很难施行下去,易被架空

方从哲把吴道南不顾他阻止悍然票拟上呈的事对亓诗教说了,又道:“张原以冰河说迎合圣意,其奏疏巧言佞词,又有翰社同党助声势,阁中更有吴道南支持,皇帝说不定会同意举行辩论,我不得不防,若吴道南的票拟得以执行,那以后我在阁中就很不好说话了,可言,你是礼科给事中,你好友周永春是礼科都给事中,这几日盯紧些。万一那几份奏疏皇帝批复下来,你们就封还驳正,此事是双方势力消长的关键,若张原得逞,此人以后就会愈发骄横非为,祸国殃民正是此辈。”

亓诗教与张原交谈过几次,对张原心术和理念有点了解,总的来说亓诗教是比较欣赏张原的。这时听方从哲对张原评价甚劣。便略微为张原分辨了两句,方从哲顿时一言不发,两道卧蚕眉竖起。眼睛盯着亓诗教,瞬也不瞬,亓诗教承受了不了老师的逼视。说道:“学生绝无他意,只是觉得张原初入仕途,应该可以拉拢,而不应推到敌人那一边,这对老师不利。”

方从哲淡淡道:“现在吴道南绕过我把奏疏票拟上呈,你不知道其中利害吗”

亓诗教轻轻一叹,说道:“那好,学生知会周孟泰和姚通所一声,若接到宫中递出徐光启、张原的奏疏就封还。”

方从哲点点头。脸色和缓下来,说道:“可言,非是为师心胸狭窄容不得张原,张原二十岁不到,为师已年近六十,张原怎么也威胁不到我的地位,我是从冰河说看出此人心术不正。董玄宰、姚宗文之事且不说,那周延儒与张原同为翰林官,又一起被推举为东宫讲官,二人本该和睦相处共同教育好皇长孙,但张原又寻隙把周延儒给排挤出来。这种人如何能拉拢可言,我知张原与你曾有交谈。那不过是他的权术而已,无非是怕畏惧你与姚宗文、刘廷元联手弹劾他而已,你仔细想想吧。”

亓诗教唯唯称是,从大时雍坊出来乘车回朝阳门外寓所,朝阳门外属外城,并不宵禁,夜里亓诗教去见同乡都给事中周永春,亓诗教虽然对方从哲所言有些不以为然,但从大局考虑,他还是要果断支持方从哲的,若方从哲在内阁中威望受挫,也是他齐党的损失,张原欣赏归欣赏,原则不能动,而且亓诗教认为这种辩论与国计民生无关,可有可无,他无须对张原感到愧疚

八月二十三日上午巳时初刻,当值的六科给事中在会极门收取皇帝批复的各衙门题、奏本章,经审核无误后要逐一抄写,于五日内送交各承办衙门执行,这日礼科当值的是都给事中周永春,周永春看到徐光启、张原的奏章果真按吴道南的票拟意见批复下来了,心道:“方阁老料事甚准啊,这奏章若执行下去,以后方阁老与吴道南阁中就没有主从之分了,首辅名存实亡。”

周永春回到六科廊,仔细审阅徐光启、张原二人的奏疏,因为要封还皇帝批红的奏疏必须有理有据,不是随意就能封还的,封还必须驳正,也就是说要提出充分的理由,否则就是失职和藐视皇权,但言官们都是八股文高手,这么多年科举训练出来的刀笔,要从徐光启、张原这两篇近万字的奏疏中找到可批驳之处还是不难的,周永春揣摩半日,写好驳正的意见,将徐光启、张原二人的奏疏封还交回司礼监

司礼监掌印太监李恩颇为不快,奏闻皇帝之后,再次按原先的票拟下发,次日当值的礼科给事中亓诗教又用与周永春相似的驳正意见封还,李恩无可奈何,在奏明皇帝之前,先与东宫王安通声气,王安叹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