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雅骚 > 分节阅读 315

分节阅读 31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钟太监立知自己把张原牵扯到内官纠纷不妥,赶忙道:“张修撰是外廷官,鞭长莫及啊,客嬷嬷,莫让这等小事烦了张修撰。”

客印月却依旧凝目看着张原,张原开口道:“想要立即报复回去不可能,还得忍,但我看那个邱乘云行事嚣张,似乎很会得罪人,钟公公可慢慢收集他的过错,找好机会迎头一击打倒在地让其不得翻身这才痛快,现在赔一百两银子又算得什么。”

钟太监道:“邱乘云得罪人是不少,但他对有权有势的太监巴结起来也是很卖力的,还有,邱乘云与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刘朝关系很好。”

张原道:“那就更要忍,总有你们出气的时候,今夜是中秋佳节,我敬钟公公和客嬷嬷一杯。”

刚喝了一杯酒,却见门房老仆急急忙进来报:“老爷,小魏老爷来了,大发脾气呢。”

钟太监忙对张原道:“张修撰,你自去后院卷棚与诸友赏月吧,杂家去见那魏朝。”

张原心里暗笑,这回是真正的争风吃醋了,拱拱手,回到后院,就听阮大铖与张岱、倪元璐三人在唱戏,唱的是唐明皇游月宫,文震孟与钱士升端着酒杯邀月而酌,他便也去斟了一杯太禧白酒,一边饮酒一边在前海右岸踱步,赏月思乡,想着去年的两个中秋节都是在杭州西湖上过的,而今却已离杭州三、四千里,父母双亲此时想必也在天井边摆了西瓜、葡萄、月饼庆中秋吧,二老定是强颜欢笑,他离乡已近一年,月初澹然和小鸿渐又启程来京了,二老难免感到凄清,好在履纯、履洁二人比较热闹,伊亭姐也会搬回东张一起住

又挂念澹然和小鸿渐,不知她们母子的航船已经到哪里了,这长途旅行,小鸿渐可不要生病啊,又想到大辩论之事,此事极关键,虽说他有信心辩论获胜,但还得精心准备才行,还有,先要让礼部和内阁同意辩论,否则他准备得再充分也无用武之地,徐师兄的奏疏今天就已经呈上去了,不知内阁会如何票拟

明月西斜已三更,张原诸人从钟太监外宅告辞各回寓所,临别时张原问钟太监:“钟公公,那魏朝魏少监没闹事吧”

钟太监道:“被客氏呵斥了几句,灰溜溜走了,昨夜就是魏朝贪杯,这才致客嬷嬷险些受辱,竟还有脸面来这里吵闹。”

张原微笑道:“钟公公以后也要提防着魏朝一点,大魏小魏都要提防。”

钟太监摇着头笑:“杂家这也是没事惹事,俗云没吃到羊肉惹了一身羶就是杂家。”

次日傍晚,张原去见师兄徐光启,把写好的辩护奏疏给徐师兄看,徐光启看罢甚喜,说道:“介子此疏写得极好,你准备何时呈上去”

张原道:“我想等师兄的奏疏批复下来再呈上去,文震孟、钱士升几人也将有奏疏支持西学。”

徐光启道:“仅仅支持西学只怕不够,对天主教也要支持才好。”徐光启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对于这一点张原与徐光启是有分歧的,张原道:“师兄,王丰肃在南京那样大张旗鼓宣扬天主教,庞迪峨、龙华民也一反利公当年的温和传教方式,不许信教民众祭祖、不许信教的士子祭孔,这把儒家也得罪了,天主教在大明陷入几面受敌的困境那可大大的不妙。”

当初利玛窦来大明传教,定下的传教方针是合儒辟佛,这与佛教东来时把道教作为攻击对象一样,都是挑软柿子捏,总要树立一个对手才好表明本教的观点并发展教众,利玛窦写的天主实义抨击佛教,让以莲池大师为首的僧众很恼怒,现在龙华民等人的激进传教方式必然引起大明保守势力凶猛的反击,龙华民等人实在是看不清形势自不量力啊

利玛窦道:“祭祖、祭孔这与天主圣教的基本教义不符,利公当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若长此以往,圣教在大明岂不是不伦不类”

张原道:“不然,这不是不伦不类,而是有大明特色的天主教。”

“有大明特色的天主教”徐光启愕然。

张原郑重点头:“对,入乡随俗,即如佛教南传,现在的很多佛教经义与当初在天竺时迥异,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都是佛教进入中土后才产生的宗派,所以说天主教义必须改造,要有大明特色才好传播,不然凭天主教这外来宗教如何能改变中华数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而且祭祖、祭孔并非恶习,天主教义讲求忍让、谦逊,应该包容并蓄才对,不然的话,就算我们能帮龙华民他们这一次,但早晚还会有冲突爆发,去年我就帮了王丰肃一回,他依旧我行我素,这才有今日之祸。”

徐光启沉思不语。

八月十八日,徐光启的辩学章疏批复下来了,那批语明显就是方从哲拟的,对徐光启为天主教的辩护不予理会,并说已下令拘捕南京的王丰肃和谢务禄,“禁教令”也将随后下达。

徐光启大惊失色,立即来与张原商议对策,张原皱眉道:“皇帝有先入为主之观念,经内阁票拟的奏章大致不差的一般都依内阁票拟,内阁的权力也就在此师兄莫急,我们一起去拜见吴阁老吧。”

正文 第四百一十八章 翻云覆雨

徐光启、张原二人到太仆寺街拜会吴道南,吴道南听罢二人的陈词,问:“若发起辩论,你们能辩胜否胜了,又想达到何种目的”

徐光启对张原道:“介子,你向吴阁老说吧。”

张原道:“不是学生狂妄,如南京沈侍郎辈,学生与他辩论没有输的道理,这辩论并非是佛教与天主教的辩论,而是学术的辩论,沈侍郎所持之理偏,学生持理全,沈侍郎眼界狭,学生眼界广,面对天灾人祸、国家危亡,是只会空谈佛法或仁义,还是踏踏实实有实切的救国之策,如沈侍郎所言驱逐了泰西教士国家就能太平万万年,这真是不值得一驳,学生与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