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雅骚 > 分节阅读 259

分节阅读 25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张岱笑,忽道:“介子,若明年春闱我叔侄三人俱高中那是不是一桩美谈”

张原笑道:“当然是科举佳话。”

听得远处钟鼓楼敲过了一鼓,祁承爜父子和张联芳叔侄起身告辞,一鼓敲第三遍时内城就要开始实行宵禁,宵禁虽说对官吏要求不是很严格,但还是不要犯禁为好

送走了客人,商周祚和张原回到书房坐定,促膝长谈,商周祚这才向张原细问小妹澹然的近况,商周祚五年前入京任太仆寺少卿。此后一直未再见过小妹,小妹三岁丧父、五岁丧母,是他这个长兄抚养长大的,说是兄妹。其实更象是父女,现在听说小妹已有六个月身孕,很是高兴,笑道:“只盼明年可以把小妹接到京中团聚。”这就是希望张原春闱高中。

说起明日联名上书请求皇帝下诏赈灾之事,商周祚道:“隆庆朝以来,朝廷对于一般灾情不许蠲免赋税,非重灾、连灾。户部不会轻议蠲免。”

张原出饥民图给商周祚看,又说路上见闻,商周祚叹息不已,说道:“明日我到都察院询问一下监察山东道的御史有没有的灾情报告呈上,山东灾情如此之重,救灾刻不容缓。”

商周祚与张原谈了很多,从经史学问到世事人情,商周祚对这个妹婿学问之博、见识之精暗暗称奇。越谈越相投,漏下二鼓,商周祚才起身回房。让张原早些歇息,给张原安排的卧室就在正厅左侧的耳房,装饰一新,供暖、床铺、被褥原都是为张原夫妇二人准备的,现在只张原一人住,穆真真在外间支了一张小床

到北京的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睡前一刻,张原在想,今日上至皇孙高官、下至贩夫走卒,见过的人物如走马灯一般。似乎机遇无处不在

北京的冬季,太阳落得早,升得晚,卯时三刻,张原习惯性地醒来,看窗外还是漆黑一片。穆真真与他同床共枕,这样寒冷的冬天就该相拥取暖啊

穆真真比张原还早一刻醒,但怕吵到张原,就依旧躺着不动,少爷侧着身子,一条手臂搭在她腰上呢,这时见张原醒了,便轻声问:“少爷,起床吗”

张原道:“这天至少还得半个时辰后才亮,奇了,自鸣钟怎么不敲了”

穆真真抿着嘴笑,知道少爷在逗她呢,也就配合道:“少爷,这是在京城了,不是山阴,四千里远呢。”

张原双手抱头枕在脑后,悠悠道:“是啊,四千里外家园”,沉默片刻,坐起身道:“我又要开始在京城打拼了。”深吸一口气,觉得精力充沛,有信心面对任何困难。

穆真真先下床,在火盆里引燃纸媒,点亮灯,穿袄着裙,开门一看,外面冰冰冷,漆黑一片,就先不忙出去洗漱,在灯下给小梢弓上弦,少爷每日要左右开弓练臂力呢

张原临了半篇王思任老师的小楷洛神赋,窗棂才微现曦光,穆真真去厨下端了热水来,张原洗漱毕,就在院中那两只大荷花缸之间练太极拳,天色半明,四方屋檐裁出淡青的天光,四合院静悄悄,只有后院厨下有人声,北京的腊月人们无事不会起那么早,节省灯油嘛

张原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练了一遍,正待接着练第二遍时,瞥眼看到左厢房高高的台阶上不知何时立着一个小小的身影,戴着六棱童帽,穿着紫貂寒裘,只露白白的小脸,那双亮晶晶的眸子目不转睛看着他

“张公子哥哥。”

小女孩欢叫起来,虽然穿着臃肿的寒裘,却从台阶上一蹦就下来了,小腿一软,踉跄着就要摔倒,张原急忙伸手扶住,小女孩仰起粉嫩的婴儿肥小脸,喜得眼睛一个劲地眨,嘴里冒着白气,说道:“真的是张公子哥哥,张公子哥哥可认得出我是谁”

见到活泼的小景徽,张原心里分外的轻松愉快,笑道:“你应该这么问,张公子哥哥可认得出我小景徽是谁”

银铃般的笑声顿时响彻整个四合院

婢女芳华衣裙不整地景徽卧室里跑出来,惊道:“景徽小姐,你怎么一个人就起床跑出来了,这身子才刚好一些,若再着凉了可怎么好”

小景徽得意道:“我衣帽戴得好好的,不会着凉,我病全好了。”

小景徽昨日睡得早,所以很早就醒了,听到院中动静,想着会不会是张公子哥哥已经到了,也不叫醒婢女芳华帮她穿衣,她自己就就悄悄找到衣帽穿戴好了起床,开门出来站在台阶上看张原打太极拳,眼睛睁得大大的,无比惊喜

婢女芳华发髻凌乱,很不好意思地向张原福了一福,过来摸摸小景徽的手,凉凉的,赶忙拉小景徽回房,说道:“怎么也要梳洗了才好出来呀。”

小景徽一边上台阶,一边回头问:“张公子哥哥,小姑姑真的没来吗”

这句话和昨日景兰问得一模一样,这小姐妹二人虽然知道澹然姑姑可能不会来了,但还是存了幻想

张原抱歉地笑笑,摇头。

小景徽手撑着门边不肯进去,又问:“小姑姑何时生宝宝生了宝宝就来京城吗”

旁边房间里传出傅氏的声音:“小徽,不要啰嗦,赶紧进房去,莫着凉,还有,要称呼姑父才对。”

小景徽冲张原甜甜一笑,眨眨眼睛,进房去了,门内帷幕垂下。

第三百五十五章 皇帝憋屈求月票

用罢早餐。张原搭乘内兄商周祚的马车去六部衙门。六部衙门在宫城南面的承天门外。从东西牌楼这边到承天门将近十里路。都察院还要远一些。在宫城西苑的西南端。好在大道平坦宽敞。马车迅捷。两刻时就到了东长安街的玉河北桥。商周祚在马车上叮嘱了张原一些规矩。张原下车后。商周祚便自去都察院办公。

辰末时分。天气晴好。张原立在玉河桥头向西望。冬阳从他身后照过来。颇为温暖。在他右边。是规模宏大的皇城。皇城周长十余里。城墙巍峨。正南面的承天门有七丈高、十三丈宽。黄瓦飞檐。气势恢宏。承天门是宫城南面的正门。禁卫森严。有红盔白甲的带刀亲卫把守、巡逻。进出官员和太监都要出示令牌。在皇城内当值办公的是内阁和六科给事中。六部衙门则在皇城外。也就是张原现在所处位置的左边。即承天门与大明间之间的千步廊东侧。钦天监、鸿胪寺、翰林院都在这一侧。而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则在千步廊的西侧

这里是大明朝两京十三省的权力中枢。政令由此发出。各地文书向这里聚集。张原转头往右看着那高高的皇城城墙。心想:“肥胖慵懒、贪财使气的万历皇帝离我不远啊。已经做了四十三年的皇帝老儿这时在干什么。还在为不能立福王为太子而耿耿于怀吗”想想万历帝也憋屈。想在自己儿子当中挑选自己的皇位继承人都不能如愿。皇权至高无上很有疑问啊。所以万历帝觉得大明朝的天下不全是他的天下。他的意志往往被扭曲。有祖制束缚他的手脚。有群臣聒噪不休。所以他就怠政。当然。他的怠政可不是放权。批红权他是牢牢抓在手里的。只是内阁呈递进来的票拟和奏章他往往留中不发。也就是说万历皇帝不想管事。可更不想让别人掌权管事。俗谓占着茅坑不拉屎。大明朝这辆庞大的破车就这样死样活气、凭着惯性往前行驶着。随时都会散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