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雅骚 > 分节阅读 169

分节阅读 16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张原含笑道:“文孝廉家学渊源,酷爱楚辞、专治春秋,书法宗东晋二王、画技追元末四家,为人更是刚正高洁,在下仰慕文孝廉久矣。”

文震孟颇为诧异,他今日来拙政园只是一时兴起,想看看这个倒董的张介子是何等人物,范文若事先也不知道他要来,原以为张原的久仰只是随口敷衍的客套话,不料张原还真知道他,他在长洲虽然有点名气,但连续六次会试落第,少年才子名声也渐渐的泯然众人了,这时听张原盛赞他,乃苦笑自嘲道:“张公子对在下了如指掌啊,只是还有一事没说,在下七次赴京会试,七次落第,这事也算出名,苏州儿歌唱道文文起,七落第,赴京赶考急,归来袖遮面。唱的就是在下。”

张原心道:“落第七次了吗,那还要再考三次。”

张原熟悉晚明史,这个文震孟是天启、崇祯年间有名的刚直耿介之士,性情和刘宗周先生有点相似,也是东林党中的著名人物,天启年间弹劾魏忠贤,被廷杖革职,崇祯时起复,任宫廷讲筵日讲官时,崇祯有一次听讲时翘着二郎腿,这文震孟就闭口不讲了,盯着崇祯帝的脚,这让崇祯帝很尴尬,用袖子遮住膝盖,然后慢慢放下腿,让张原对文震孟印象深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文震孟是天启二年壬戌科状元,天启二年即公元一六二二年,而现在是一六一四年,文震孟还要再经历两次落第的折磨

张原道:“文孝廉大才,暂时困于科场,早晚有名扬天下之时。”

范文若便道:“今日雅集,不能没有论文辩难,文兄与张公子都是治春秋的,今日幸会,就在这荷风四面亭上畅言春秋如何”

文震孟对张原颇有好感,再刚直的人也愿意听人美言啊,道:“正要向张公子请教。”

张原对冯梦龙道:“子犹兄也治春秋,一起来辩论吧。”

荷风四面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在水中央,坐于亭上,见池中莲叶亭亭,莲花盛开,岸边柳枝婆娑,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张原与文震孟、冯梦龙坐在亭中莞席上,近百名诸生围亭听讲春秋,春秋在明朝时地位很高,朱元璋把春秋作为群经之首,认为孔子作春秋,明三纲,叙九法,为百王规范,修身立政备在其中,而在殿试取状元时,往往偏向本经是春秋的进士,焦竑、文震孟的本经都是春秋,虽然如此,但春秋繁难,诸生还是愿意治其他四经,毕竟状元三年只有一个,不敢妄想

冯梦龙著有麟经指月,文震孟是弱冠举人,二人对有关春秋的典籍可谓无书不读,而张原颖悟过人,师从黄汝亨、焦竑这两位大儒,又有自己独特的创见,三人辩难由浅入深,从春秋义理到三传文采,妙语不断,听者屏息

冯、文二人的学问不在张原之下,论博览群书,张原比不过他二人,但张原胜在条理清晰,他对春秋学上起秦汉下至元明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春秋既是经又是史,至魏晋南北朝则经史分家,唐代刘知几标举左传是史文典范,而刘勰的文心雕龙则宗经,宋末以来,经史再次合流,这就是春秋学的文学化,至晚明更明显,连八股文都文学化、小品化了,春秋岂能独免

不但冯梦龙、文震孟大受启发,在荷风四面亭听讲的诸生都有茅塞顿开之感,张原的讲春秋学从发源滥觞至发展分流,脉络清晰、条理分明,给人以登高眺远、一目了然之感,而冯梦龙、文震孟读书虽多,但缺少张原这样系统的领悟,这是张原的优势,其中包含后世先进的学习理论

夕阳西下,人影散乱,拙政园雅集虽然只有短短一日,却给苏州士子印象极深,与会诸生都要求加入翰社,张原因为在苏州不能多耽搁,就请范文若、文震孟和冯梦龙负责翰社苏州府分社的筹建事宜,范文若为翰社苏州分社社首,文震孟和冯梦龙为社副,翰社三规条的首条略作修改,不作年龄限定,因为文震孟和冯梦龙都超过了三十五岁,规条现在可以灵活一些,毕竟只是暂行,正式规条将在明年三月在山阴举行翰社第一次社集时商议决定

苏州三日,张原自感收获不小,翰社在苏州打开了局面,他与冯梦龙、文震孟结为了好友,冯、文二人年龄都比张原大了一倍有余,但都只敢与张原平辈论交,张原待人接物的稳重、学识修养的渊深,没有人敢因他年少而轻视他

六月初七日午后,张原一行离开苏州,先要乘船经大运河至丹阳,因为大运河在常州折而向北往镇江,张原等人将在丹阳乘船进入向西的句容河,南京工部丁尚书几年前督民夫拓宽挖深了句容河道,句容河与秦淮河连通,水路交通便捷。

那冯梦龙一直随船送张原兄弟三人到常州,船上两日,冯梦龙与张原畅谈话本、山歌、戏曲,极是投机,冯梦龙答应在年底前写出十卷拟话本小说交由翰社书局刊印,每卷一万字左右,预计写四十卷,定名警世通言,已完成的古今小说四十卷虽已由绿天馆书局刊刻印行,但明朝没有什么版权法的,绿天馆可以印,别的书局也可以印,张原将把古今小说改名喻世明言重刻刊行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有了,醒世恒言还会远吗,明朝最著名的拟话本小说“三言”将提前问世,冯梦龙一时无构思无素材又有何妨,张原会写信提醒他,张原熟读“三言”,虽不能背诵,但故事梗概是知道的,什么“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只须根据这大纲演绎就行,适当灌水无妨

若问何谓灌水描写人物容貌或者巫山云雨就来大段大段诗词那便是灌水。

第二百五十五章 佳丽地

六月初十辰时初刻,常州运河埠口,张原与冯梦龙依依惜别,冯梦龙另雇舟回长洲,张原诸人继续前行,乘船先至丹阳,再转句容河,六月十五日午后,船到南京城外东水关,过了东水关便是十里秦淮

浪船顺流而下,两岸屋舍渐密,女郎王微俨然美女导游,头戴宽沿竹笠,不畏午后炎阳,立在船头指点两岸风景,说道:“金陵古称佳丽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白下青溪,桃叶团扇,宗室王孙,乌衣子弟,艳冶之事甚多,三位相公求学之暇,当好好领略这六朝古都,千年韵事”

张原站在这女郎身边,依其指点,与四百年后的记忆相印证,仿佛旧梦依稀,痕迹难寻,又想:“三十年后,这一片欢场将化为茂草,妙舞轻歌,不可得闻,名花瑶草,不可得见,楼馆劫灰,美人尘土,实在让人沉痛,为了让这些美好存留,我将全力以赴”

女郎王微善能察言观色,见张原听她介绍这秦淮风景、才士佳人、风流韵事,听得很认真,眼里却流露悲悯之意,不禁甚觉奇怪,问:“介子相公,为何现佛子相”

张原朗声一笑,回到人间,说道:“听你娓娓说这些,不觉沉迷,愿我白发垂垂时,再游秦淮,风景依旧。”

王微唇边勾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