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雅骚 > 分节阅读 157

分节阅读 15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张原笑道:“难道每次都要强行撬吗,嘿嘿,这是什么心态明日让来福去买十把铜锁来。”

穆真真答应了,次日早起便吩咐来福去买了十把铜锁来,一一将箱子锁了,见少爷与西张的大公子、三公子要出门去,赶紧追过去说道:“少爷,这是钥匙,少爷收着。”

张原笑道:“我腰带上系一挂钥匙,这倒是稀奇了。”

张岱、张萼皆笑。

穆真真涨红了脸,手里捏着那串钥匙,有点不知所措。

张原道:“真真你收着就是,你是我的女管家。”

穆真真感着少爷的信任,心里沉甸甸的欢喜,又问:“少爷去哪里”

张原道:“去杨秀才的印书坊,你不用跟去。”说罢,与大兄张岱、三兄张萼出门去,门前有杨石香的仆人在等着。

张萼回头看了一眼那堕民少女,不胜歆羡道:“介子也真是运气好,从三埭街也能找出这么个宝贝,象我那贴身侍婢绿梅,还有大兄的侍婢素芝,都只床上有用,下了床就一点用都没有了”

张原道:“嗯嗯,那叫花瓶。”

“花瓶。”张萼先是讶然,随即顿足大笑,显然体会到“花瓶”的深意了。

说说笑笑,早到了杨石香的印书作坊,这作坊连着杨家后园,就在青龙河畔,离水仙庙不远,一溜十间大瓦房,杨石香陪着县户房的一个老吏已经先到了,这老吏是来估算杨家这印书作坊值价几何,边看边问,估价颇为细致

书铺雇佣的工匠分为写工、刻工、印刷工,杨氏书铺有写工一人、刻工十二人、印刷工六人,还有杂工两人,这样的规模只能算是小书铺,县户房老吏给杨氏书铺房产、现存的刻版、刻版用的梨木和纸张总共估价一千二百两银子,这应该是高估的,张原也不计较,就按杨石香以一千二百两银子入股翰社书局,十两银子一股,那就是一百二十股,杨石香道:“我再出八百两银子,凑成二百股。”

洪道泰也来了,他出银五百两参股翰社书局,这样,翰社书局一万两的本银已经凑起六千五百两,其中张氏三兄弟三千两、杨石香二千两、陆韬一千两、洪道泰五百两,剩下的三千五百两由华亭、上海的六个社首、社副出资参股,这是张原笼络诸社首、社副的手段,其实以他现在的财力,独立办翰社书局也不难,之所以要拉杨石香、洪道泰、夏允彝等人参股,其实就是利益共享

杨石香封了一两银子酬谢那户房老吏,送走了老吏,几个人在临河的树荫下饮茶,张原看着坐在门前刻版的刻工,问:“石香兄,这一个刻工,一天能刻多少字”

杨石香道:“这要看刻的是什么字体,若是要颜、柳、欧、赵字体的刻版,那就慢了,一天只能刻百把个字,而若是一般的宋体字,也叫匠体字,这种字体虽然不甚美观,但笔划横平竖直比较好下刀,一个熟练工匠一天能刻两百多字我这里的书工只会写宋体字,若要聘请善楷书的书工那工银不低。”

张原知道那本张介子选评松江时文百二十篇用的就是匠体字,那册集子约六万字,十二个刻工一天刻三千字左右,那也要二十多天,便问:“石香兄,活字印刷不好应用吗,为什么至今书坊依旧采用雕版”

杨石香道:“活字成本高,而且排版也不易,小批量印刷还是雕版比较方便。”

张原点点头,心想:“泥活字不经用,铜活字费用太高,铅活字还得组织人搞科研,暂时还是用雕版了,雕刻印刷用了一千多年,直到晚清、民国时才被西方传来的铅字印刷淘汰,可见还是很方便的。”说道:“那石香兄就要多费心了,翰社书局的刻工、印工今年先扩充一倍,年底前再扩充一倍,雇佣两类刻工,一类就是匠体字刻工,另一类是能刻颜、柳、欧、赵字体的刻工,有些精品书籍刻工、用纸都应该要讲究一些,书工也要请两个善楷书的,老童生或者老秀才皆可。”

杨石香点头道:“介子兄放心,我经营书铺有年,做这些是轻车熟路,往年是无书可印,也怕赔本,如今有翰社为后盾,我尽可放手去操办不过在下要问一句,目下除了介子兄新点评的这本时文选本,还有何书可印”

张原道:“出书来源石香兄不用愁,我会想办法,你只管把技艺精良的刻工、印工招揽过来就是,书局也可自己培养刻工,雇佣一些贫家聪慧的少年当学徒,三、五年后不也可用了吗,我们要作长远计。”忽问:“石香兄可认得苏州冯梦龙”

杨石香道:“冯梦龙我曾见过一面,他三兄弟都颇有名气,人称吴下三冯。”

张原道:“我这次去苏州,要会一会儿冯梦龙,请他为我们书局写一些拟话本小说,定然大卖。”

张萼笑道:“不说其他,单那一百回本的金瓶梅就能让翰社书局忙碌一年,我这回去南京,定要找到

第二百三十八章 朝中无人莫经商

当日下午,张原与杨石香、陆韬、洪道泰立下了翰社书局入股的契约,十二名股东各持一券,书局暂由杨石香、陆韬和洪道泰管理,遇事三人共议,将聘用精通做龙门账和四脚账的人负责核算翰社书局的银钱进出,定期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每年各大股东齐聚审核,翰社书局不是小打小闹的小书坊,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月计岁会,必须严谨

杨石香经营书铺有年,自以为颇精商贾之道,但与张原接洽,发现张原在经商方面的学识远胜于他,杨石香的家庭书坊只有一本进出账,“进缴表”和“存该表”他倒是听说过,这是管理钱粮的老吏和大商贾聘用的账师才有的本事,是万历以来才出现的新式记账法,没想到张原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张原解释说这是对每一笔账款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以反映同一账款的来龙去脉,如此,书局收支盈亏一目了然

杨石香心道:“所谓天纵其才、高深莫测,就是指张介子这样的人了,这样的奇才我杨石香生平仅见,看其立文社、建书局,胸有大志啊,八股文作得好、人情又练达,这样的人不青云直上更待何时”

同一日,陆韬向父亲陆兆珅禀明,与山阴张氏合办“盛美商号”,经营棉布、丝绸、织绣,要在华亭、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开办分号,陆兆珅道:“你看着办就是了,现在是你当家作主,与张氏合伙很好,张氏是一大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