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隋帝国风云 > 分节阅读 253

分节阅读 2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世家贵族的利益。所以这是绝不允许的事情。骁果军已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军方和世家贵族已经给皇帝让度了足够利益,假若皇帝乘此机会再组建一支庞大的直属中央的龙卫军,活生生的从军方手里夺走更多权力,必然会引起军方和世家贵族的强烈反对。值此帝国内忧外患、政治危机又十分深重之刻,皇帝不得不妥协,不得不解散龙卫军。以此来缓和与军方及世家贵族之间的矛盾,并期望以此来换取政治对手们对中央实施平息内乱和恢复国力等诸多策略的支持。

当初。皇帝要建龙卫军,是因为他自身利益的需要。现在撤消龙卫军,同样也是因为他自身利益的需要。至于龙卫军,自始至终不过是皇帝赢得自身利益的政治工具而已。既然是政治工具,当然需要的时候就用上,不需要的时候就扔到一边。

然而,也正是因为帝国现在内忧外患的局面,导致皇帝推行的以中央集权为目标的改革遇到了空前阻力,不但寸步难进,反而出现了大踏步倒退的趋势。地方叛乱迭起,军队戡乱不利,中央对地方、对军队的控制力越来越弱,这显然就是改革倒退的一个最好的例子。

这种大背景下,皇帝和以改革派为核心的中枢最需要的是什么理所当然是军队,是绝对忠诚于自己的军队。于是矛盾就出现了。一方面皇帝和中枢迫于政治压力,不得不解散龙卫军,而一方面皇帝和中枢又从自身政治利益出发,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像龙卫军这样忠诚于自己的军队。

此时此刻,如何化解这个矛盾又如何去达成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政治目的这就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了。现在皇帝和裴世矩已经用解散龙卫军完成了一个他们心不甘情不愿的政治目的,那么,他们另一个最希望达到的政治目的,就需要伽蓝施展自己的政治智慧了。

当伽蓝在军议上,当着龙卫军军官们的面,详细分析和推衍了帝国当前和未来政局的走向,以及龙卫军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关键作用后,基本上也就为皇帝和中枢对龙卫军的“薄情寡义”做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接下来,伽蓝必须回答一个问题,龙卫军的未来在哪

这个未来要给人以希望,没有希望的未来毫无意义,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也不会有人附和,更不会有人拿着身家性命去追随。

刘黑闼在军议上便直言不讳地告诉伽蓝,他要带着河北兄弟们回去,除非伽蓝给他一个不回去的理由。

刘黑闼和冯翊不同,和卢龙、阿史那贺宝更不同,河北人之所以愿意追随伽蓝远征高句丽,除掉一些七七八八的因素外,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利用这个彩虹难逢的机会为河北义军打造一支强悍的军队。如今他们的目标实现了。正当他们为重返河北而彷徨无策的时候,皇帝却拱手送给他们一个天大的人情。皇帝既然解散了龙卫军,河北人当然可以回家了,而刘黑闼如果带着这样一支军队杀回去,必然会在河北掀起狂风暴雨。

伽蓝踌躇不言。

当初刘黑闼等河北义军首领之所以答应自己的条件是有原因的,因为第三次东征胜利后,远征军必定返回国内,几十万军队进入戡乱战场,河北、河南、中原、江左等地的义军根本无力抵御,必定会被帝国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扫而空。

而真实情况是,远征军兵力十分有限。皇帝和中枢为第三次东征而下达给各地鹰扬府的集结令,并没有得到贯彻执行,不论是各地鹰扬府是真的无兵可调了还是军方有意违抗皇帝和中央的命令,总之结果是当龙卫军攻陷平壤时,奉旨赶到涿郡集结的军队依旧寥寥无几。

第三次东征的军队主要由镇戍东北疆的怀远军、北平军和幽燕军组成,另外就是帝国水师,还有皇帝直接指挥的骁果军,所以东征即便结束了,实际上也没有一兵一卒会进入国内戡乱平叛的战场。

帝国到底有多少军队从理论上来说,中土统一后,原北周的关陇军队、原高齐的山东军队和原南陈的江左军队,三地军队加在一起至少有一百多万。然而,这是理论上的计算,实际上做为最后胜利者的关陇人,既不会放心山东人,也不会信任江左人,所以统一后,山东军队和江左军队的主力都给解散了,大部分将士回家种田了,而镇戍中土的基本上都是关陇军队,关陇府兵遍天下。统一后的中土,面临来自北虏的强大威胁,因此国防策略随之由内转外,守外而虚内,于是帝国的精锐主力大都部署在漫长的边界线上,还有一部分主力则用来镇戍两京。

由此不难推测出帝队的实际规模。这也是第一次东征三十万大军覆灭于高句丽之后,直接导致帝国在戡乱平叛战场上陷入无兵可用的窘境的重要原因。而地方军和乡团、宗团均受限于浓厚的地域利益,再加上统一时间尚短,关陇、山东和江左三地还存在着激烈的政治文化矛盾和权力利益的对抗,统一的基础尚没有夯实,一旦中土遭遇到深重危机的猛烈冲击后,统一的根基必然动摇,而中土必然会再一次走向分裂的深渊。

这种机密刘黑闼不知道,他以为远征军主力马上就要返回国内,要进行大规模的戡乱平了叛,河北义军岌岌可危,所以他必须带着军队回去。

伽蓝权衡再三,毅然决定把真相告诉刘黑闼等河北军官,但这个话题一旦开始,后面必然涉及到自己对帝国未来的悲观预测,必然涉及到自己要以东北道为根基迅速发展实力的设想,而这一设想不论自己怎么解释,都逃脱不了拥兵自重、割据称霸,甚至图谋造反的嫌疑。所以,有些话虽然要说,但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

第两百九十六章涿郡是个好地方

伽蓝考虑的是如何最大程度的保全龙卫军的武力,实际上也就是保全他自己的实力,这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他赖以生存的基础,但龙卫军内部构成非常复杂,凝聚力并不强,一旦皇帝诏令解散龙卫军,这支队伍也就四分五裂了,而伽蓝历尽艰辛所建立起来的实力也将在一夜间土崩瓦解1,。

谁最希望龙卫军解散谁最期盼伽蓝这个新贵轰然倒下答案很简单,当然是帝国朝堂上的保守贵族集团。

皇帝和以改革派为核心的中枢迫于帝国目前政局的危机,不得不向保守贵族集团做出某些妥协,而伽蓝和龙卫军因为在第三次东征中的杰出表现,首当其冲做了政治牺牲品给“妥协”掉了,但皇帝和中枢不甘心就此“妥协”,于是预留后招,把伽蓝放在了涿郡太守的位置上,也就是说,真正“妥协”掉的是龙卫军,是保守贵族集团最为忌惮的完全忠诚于皇帝的这支军队1,。

伽蓝失去了赖以建功立业的军队,他还能继续创造奇迹所以伽蓝不可虑,可虑的是龙卫军。

可以预断,伽蓝肯定要想方设法保全龙卫军的武力,而皇帝和中枢正是寄希望于伽蓝,所以才做出了这种妥协策略。依照这一思路推断下去,不难预见,除了帝国的保守势力,其他政治势力都会不惜代价保全龙卫军。

伽蓝是这样想的,刘炫、孔颖达、盖文达等河北大儒、名士们也是这样想的。而柴绍、黄君汉、魏征等人则从武川系和山东世家豪门的利益出发,也坚决支持保全龙卫军的武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刻撤消龙卫军的建制是好事,过去的建制就如一道禁锢。限制了这支武装力量的发展,一旦这道禁锢不存在了,这支武装力量可以在律法允许的范围内,ziyou发展和壮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