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隋帝国风云 > 分节阅读 235

分节阅读 23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之争中赢得先机

罗艺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把他所在的武川系对第三次东征所寻求的更高目标公之于众于是这场军议的性质也就变了。

在这座帅帐里若以各自所代表的政治利益来划分势力那么杨恭仁、崔逊和伽蓝因为有共同利益诉求是最大的一股势力而罗艺则代表了关陇武川系。在龙卫军里与罗艺同属一个政治势力的还有柴绍、魏征和黄君汉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关陇武川系还在以伽蓝为“桥梁”刻意维系着与以裴世矩为首的温和改革派势力之间的联盟。这一结盟之举在刚刚过去的政治风暴中已经充分展露了其不可估量的价值。

至于王辩他则代表了以薛世雄为首的支持皇帝改革的军界关陇系激进势力。王辩实际是一个单纯的军人以他低微的寒门出身无法跨入世家豪门的政治圈子因此对于攻击之策他是单纯的从军事角度来做出判断而杨恭仁、崔逊、罗艺和伽蓝则从政治角度来权衡得失。

至此王辩彻底闭了嘴巴。他知道自己的地位和份量接下来的议事已经轮不到他发表意见了。

“孤军深入乃下下之策。不可行。”

崔逊的态度立刻强硬起来。一万人的选锋军而且还是以龙卫军为主力的选锋军其中一半人还是伽蓝从河北蓄意“骗”来的义军将士用这样一支军队长途跋涉去攻打平壤未免儿戏。

武川系居心叵测可能存有摧毁龙卫军干净利落地把越王杨侗赶出皇统之争的y谋。崔逊的想法很简单不能当。崔氏已经与越王杨侗捆在一起。而杨侗距离皇帝的宝座太远了为此崔氏必须不惜代价稳住伽蓝保住龙卫军力争在未来抓住任何一丝位的机会。

要知道越王杨侗的功绩越大。实力越强他在皇统之争中的处境就越危险。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就是现实的例子。而崔氏更是在皇帝的逼迫下不得不在刀尖跳舞一步生一步死而能否死中求生。就要看“内功”练得如何能否抓住主动权。杨侗一旦没有坐皇位他的未来就没有了而以他为核心的政治势力也将烟消云散。或许年轻气盛骄横自大的伽蓝敢于一次次豪赌。但崔氏是中土政治漩涡中摇摇yu坠的大船几次倾覆之后。崔氏损失惨重再也赌不起了。

最后的决策权就在杨恭仁手。而杨恭仁犹疑不决。

杨恭仁可以把这一策略的决策权交给薛世雄奈何薛世雄并不是一言九鼎的前线最高统帅在他的面有皇帝和中枢在他的身边则有李景和赵才事实薛世雄倍受掣肘根本无法从自身的利益以及自己对战局的考虑做出他认为是最好的决策。

这就是第三次东征决策层的混乱之态相比较而言前两次东征的决策层都以皇帝为核心事情反而好办即便决策错了但好歹也有个决策下面的将军们最起码还有个命令可以遵照执行而这一次选锋军都兵临辽东城下了怀远镇的统帅部竟然还没有拿出具体的攻击部署是集结全部兵力猛攻辽东城还是兵分两路一路围攻辽东城一路直杀平壤抑或甩开辽东城于乌骨城会合来护儿后义无反顾地杀向平壤

皇帝和中枢之所以让杨恭仁出任选锋军统帅正是基于远征军统帅部决策层的混乱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得已而为之某种意义就是让杨恭仁以自己尊贵的皇族身份主动承担起临机处置之大权。而诸如薛世雄等人则没有这样的优势因为他们一旦擅权或者做出了错误决策所付出的代价便是仕途和生命而杨恭仁虽然也有同样的忧虑但皇族总是有特权况且皇帝也授予了他临机处置之权即便越权或者做错了也会从宽处理最多也就是沉沦几年然后再寻个机会东山再起。

正因为皇族身份超然有特权皇族才会不惜代价保护自己的国祚维护自己的利益。从杨恭仁的立场来说他愿意看到朝堂的温和改革派和关陇武川系这两大帝国政治势力能维持长久的结盟而这一联盟若能持久必将影响甚至改变帝国正陷入绝望中的皇统之争。一旦帝国确立了自己的储君那么帝国的政治局面必然发生巨大的足以推动帝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变化。

杨恭仁权衡良久终于做出了决策不过他依旧拒绝了伽蓝直杀平壤的建议。

“辽东城坚固易守难攻。”杨恭仁对崔逊说道“选锋军一万将士拿不下这座城池倘若强行攻击必然损失惨重而选锋军的使命也就到此为止了。”

言下之意选锋军既然到了辽东城下就必须做出决策而从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利益的原则出发攻城显然是下策但选锋军又不能待在城下无所事事消极怠战平白遭人诟病于是也就剩下唯一一个选择甩开辽东城大踏步向前。

“选锋军在前主力在后粮草辎重都在后。倘若选锋军长途跋涉直杀平壤在兵力和粮草辎重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又如何攻打平壤”

这是事实。没有粮草辎重的持续供给选锋军就算杀到了平壤城下也只有干瞪眼而高句丽在经过前两次东征的血腥厮杀后。田地荒芜至此已经根本无需坚壁清野现在不论帝国的选锋军如何烧杀掳掠也不会抢到一粒粮食甚至连可以充饥的树皮草根恐怕都抢不到。

接着杨恭仁拿出了一个折衷方案。

“选锋军直杀乌骨城在乌骨城会合荣公来护儿和谯公周法尚的水师然后再去攻打平壤。”

这是一个好计策。从目前统帅部的混乱情况来看。指望薛世雄、李景和赵才齐心协力以最快速度杀到乌骨城会合来护儿和周法尚有些不切实际。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薛、李、赵三人是帝界关陇系的鼎柱人物而来护儿和周法尚则来自江左。是帝界江左系的领袖级人物。试想一下帝界这两大对立派系的将军们能搁置矛盾和冲突众志成城杀外虏吗根本不可能相反为了抢夺战绩和功勋。双方肯定是各出奇招无所不用其极能本着军人的道德不在自己人的背后下毒手就算不错了。

第一次东征时来护儿和周法尚率先攻打平壤失利。损失三万多将士他们的“借口”便是水师所带粮草不足。又担心陆路大军不能尽快赶来会合所以才迫不及待地发动了攻击。实际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抢功。结果等到陆路大军赶到水师已经大败水陆大军联合攻击的既定策略已经无法实施了。

也正因为如此来护儿和周法尚这一次必定会以最快速度登陆高句丽由毕奢城方向火速北杀到乌骨城。可以肯定的是不论薛世雄、李景和赵才是否赶到了乌骨城来护儿和周法尚都不会等他们因为江左人要洗雪前耻要攻克平壤要拿下灭亡高句丽的第一大功。

龙卫军直杀乌骨城这一路的粮草还是绰绰有余。等到了乌骨城与水师会合后便能得到水师粮草的支援。而在有充足的粮草、有足够多的军队的情况下龙卫军跟在水师后面直杀平壤其危险性大大降低而获取战绩的可能性却大大增加这完全符合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的原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