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隋帝国风云 > 分节阅读 217

分节阅读 21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下合作。一次双方能“合作”是因为裴世矩需要联合更多的力量击败杨玄感,但这一次“合作”李氏能给予裴世矩什么即便没有李渊,裴世矩也一样能化解西北危机,稳定西北局势,原因刚才伽蓝已经分析过了,所以这一次李氏手没有筹码,既然如此,伽蓝为什么还要这样“诚心实意”地帮助李氏难道伽蓝当真是菩萨心肠鬼都不相信伽蓝宅心仁厚。

这是不是陷阱裴世矩是不是有意拿自己的人头换取对整个西北的控制

“陇西僵局,何策方能化解”李渊试探道。

伽蓝微微一笑,眼里掠过一丝鄙夷,“明公可曾听说那些安置在会宁郡的突厥人阴谋叛乱”

李渊眉头微皱,略感诧异地望着伽蓝,不知道他为何突然提到会宁郡的突厥人。会宁郡的突厥人都是忠诚于泥厥处罗可汗阿史那达曼的部落,当年随其一起东迁中土,最近因为谣传皇帝要与射匮可汗和亲,要砍下阿史那达曼的头颅来讨好射匮可汗,所以他们放出话来,假若阿史那达曼死了,他们要血债血偿,这导致会宁郡的气氛很紧张,李渊为此不得不增兵会宁,以防意外。

“统领这些部落的是阿史那达曼的弟弟阙度设阿史那佛奴,特勤阿史那钵罗和阿史那大奈左右相辅。以某的估算,这些突厥人至少有两千精骑。”伽蓝说到这里看了李渊一眼,却见他依旧疑惑,心里不由得愈发轻蔑。

“伽蓝兄的意思是,唆使突厥人去打吐谷浑”李世民突然问道。

李渊霍然醒悟。与其把这样一支危险的军队放在会宁,不如把他们骗到陇西战场,以夷制夷,如此一来,会宁安全了,而陇西多了一支精骑,更重要的是,突厥人为皇帝效力,为帝国戍疆,皇帝即便想杀阿史那达曼,也要好好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了,而这正是突厥人所需要的,否则他们根本寻不到拯救自己可汗的机会。

李渊暗自羞赧,却神色平静,故作不满地瞪了李世民一眼,遂转目望向伽蓝,迟疑道,“阙度设会离开会宁”

“阿史那佛奴留在会宁,处在西北军包围之下,若叛乱则必死无疑,而到了陇西战场,与吐谷浑人交战,一旦其要叛离而去,则可先降伏允,后借道西海重返牙帐。”伽蓝冷笑道,“这是一条生路,阿史那佛奴岂会拒绝”

“那他假若叛逃呢”李世民担心地问道,“在某看来,阿史那佛奴并不在乎其哥哥的生死。”

“他假若叛逃,首先留在会宁的老弱妇孺就得为他陪葬,其次便是阿史那达曼,而更重要的是,射匮可汗是否收留他”伽蓝微笑摇头,“中土富裕,西土贫瘠,两者相比有天壤之别,与其回牙帐做个连牲畜都不如的奴隶,倒不如在中土做个逍遥虏王。”

李渊疑心尽去。这样的计策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出来的,假如此计出自裴世矩,而裴世矩又通过伽蓝之口告之于他,那么裴世矩“合作”的意图就不言而喻了,但关键问题时,裴世矩需要自己为他做什么

第两百四十四章不祥之兆

伽蓝当然不知道裴世矩需要李渊为其做什么,但他知道,假如李渊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西北策略,以此来证明武川系对皇帝和帝国的忠诚,并表明本派系与皇帝及改革派在西北利益有着很大的一致性,那么裴世矩从大局考虑,不论他是否中意由李渊来实施西北策略,他都只能选择李渊了,事实李渊也是唯一人选,而与武川系在西北利益的妥协,也有助于缓和两大派系之间的矛盾。

宴席结束后,李渊寻到几个亲信僚属,与他们商量了一夜,几易其稿后,总算拿出了一份满意的西北策略。稍事休息后,李渊便渡河赶到金城关,拜见裴世矩。

入暮,李世民匆忙赶到龙卫府军营,向伽蓝报讯,裴世矩采纳了李渊的建议,下令征召突厥军队赶赴陇西战场。

伽蓝闻言大喜,自己这步棋终究还是走对了,裴世矩终究还是屈从了大局,为了完成稳定西北的使命,也为了帝国的未来,他不得不做出了与以独孤氏、李氏为首的武川系保持默契“合作”的决定。

十月,从东都发配而来的刑徒,从会宁郡疾驰而来的突厥精骑,从河西飞马南下的各镇精锐旅队,纷纷汇聚到陇西战场。

西川战场的兵力日渐增多,吐谷浑人愈感威胁,惶恐不安。

龙卫府的扩建非常顺利,在裴世矩、李渊和冯孝慈三大统帅的“精诚合作”下,伽蓝和西北狼兄弟的袍泽故旧,冯孝慈信任和欣赏的老部下们,一个个奉召而来,短短时日内,便扩增到十二个团,加龙卫府的司马、参军事、录事和司兵、司骑两局等属官僚佐以及郎将、校尉们的亲卫,龙卫府的总兵力超过了两千五百人。

傅端毅遵从师傅裴世矩的命令,留在了龙卫府出任司马一职。西行被裴世矩举荐为龙卫府的副官长勇武郎将,虽然连升数级的难度比较大。但裴世矩的权势摆在那里,想来也不会有太大阻碍。布衣出任参军事领诸曹,江都候和阳虎则领司兵、司骑两局。而魏飞、楚岳、毛宇轩和江成之、卢龙、阿史那贺宝则在伽蓝的力荐下,由裴世矩保举为校尉。

西北狼威名显赫,西北军人所皆知,龙卫府的最高武官职由他们“瓜分”。谁也不敢有异议,所以二十四个从六品的旅帅便成了“争抢”对象。冯孝慈毫不客气,一口气“抢”走了十八个。裴世矩不愿在这件小事“得罪”冯孝慈,而伽蓝本来就是冯孝慈的老部下,岂敢与冯帅相争再说了。过去龙卫统里除了沙盗马贼和河北刑徒,余者都是冯孝慈的老部下,说来说去大家都是兄弟,哪有“相争”之必要

转眼间,龙卫府至雄武郎将,下至精锐骑士,几乎清一色“冯系”人马,当初支撑半个龙卫统的沙盗马贼和河北壮勇。竟成了边缘人物。于是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八杆子也打不着的两拨人竟然亲热起来了,西土凶名累累的沙盗马贼与河北壮勇们竟然呼兄唤弟了。没办法,再不联手,在龙卫府里连水都喝不了。

李渊也来“凑热闹”。龙卫府里配置了一个录事,掌总录文薄。职任还蛮重要的,但因为是文案工作。一时没有合适人选。伽蓝本想回东都后,看看闲置在家的薛德音是否愿意屈就。哪料李渊“看”了它,属意由李世民来做这个录事。李世民今年周岁十五,距离冠礼之龄还有六年,正常情况下唯有成年后才能取表字、出仕,但实际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很多武官子弟尚在少年便追随父兄从军打仗以赢得功勋,而文官子弟则早早跟在父兄后面出任僚属以博取功名,所以李渊的这个要求,裴世矩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

李渊亲自把李世民送到了龙卫府军营,交给了伽蓝,说了一大堆漂亮话。此刻不要看李渊高居西北军统帅的位置,风光无限,权势倾天,实际无时无刻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唯恐皇帝一个圣旨把他打入地狱,而伽蓝这一次“援手”对他至关重要,与裴世矩的继续“合作”,等于为其赢得了一张“护身符”,把他从谶纬危机中解救了出来。李渊要竭力拉拢伽蓝以维持与裴世矩的合作关系,而未来的龙卫府肯定是皇帝和改革派手中的一把锋利战刀,把李世民安置在龙卫府,无论对李氏还是李世民本人,从李渊本人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件有利无害的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