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隋帝国风云 > 分节阅读 210

分节阅读 21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时候,唯有依靠战争,所以接下来的中土必将陷入血腥而恐怖的战争时期,一个生灵涂炭的黑暗年代。

归结到西北这一块,不难推测到,昭武屈术支归国这件事,是帝国政治斗争的必然延续,而西北必将演变成帝国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另一个“战场”。裴世矩做为改革派的鼎柱,到陇右之后不但要与李渊“斗”,要与老狼府“斗”,更要与帝国整个的保守势力“斗”,至于与吐谷浑人、突厥人、铁勒人等西土诸虏的斗争,反而是次要的。

伽蓝思绪万千,心情异常沉重。帝国当真是走到穷途末路了,为了争夺中土的权力和财富,持不同政见的贵族们大打出手,甚至不惜兵戈相见,至于帝国的利益,早被抛弃,而那些连皇didu要废黜的贵族们更是彻底疯狂,试想此时此刻,他们岂会顾及到西土利益考虑到西土诸虏对中土的威胁

“你为何有这种猜测”伽蓝不动声色地问道。

“如果某猜对了,伽蓝兄是否远去葱岭,一去不返”

伽蓝笑了起来,心里却是暗自吃惊,对李世民的才智和心机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敬畏,或许,这就是上苍赐予强者的天赋。在这个世上,有些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在被动等待机遇,而是主动寻找机遇,李世民就是那个主动寻找并且竭尽全力抓住机遇的人。

“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某即便回来了,恐怕也是多少年之后的事,那时,中土已是物是人非。”

伽蓝大大方方的承认了。

“伽蓝兄为何不愿留在中土”李世民问道,“某听说,你出自温城司马氏,前朝的荥阳公是你的祖父,今朝的观德王是你的外祖父,而当今陛下也是你的外祖父,你又得到裴阁老和薛大将军的器重,西北沙门的明概上座和法琳上座更视你为沙门护法,此次戡乱更是建下大功,陛下不但给你升官加爵,还赐你龙卫府,由此可见兄之未来前途无量,但兄却弃之如敝屣,某实在无法理解。”

伽蓝笑容满面,但笑容里充满了沧桑和苦涩,更有几许凄楚几许悲伤。

“再过几年,等你长大了,驰骋沙场了,若在夜深人静之刻想到某,想到今夜这番话,你就一定会理解。”

李世民望着伽蓝,目光炯炯,眼神中透出几分与年龄不相配的成熟,他仿若听懂了伽蓝的话,沉吟片刻后,问道,“伽蓝兄,某想问你一句,中土有多少人不愿意放你走,而西土又有多少人不愿意你回去”

伽蓝意识到李世民话中有话,联想到他与长孙无忌的郎舅关系,而长孙无忌与其庶出哥哥长孙恒安的感情似乎很好,或许长孙恒安向长孙无忌透漏了什么机密。

“既然是兄弟。有话就直说。”伽蓝不想拐弯抹角了。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徐徐说道,“听说,西突厥的射匮可汗把牙帐从碎叶川迁到了龟兹以北的三弥山。”

三弥山的西南面就是白山。而这一块正是铁勒契苾部的世代栖息地。射匮可汗攻占白山后,横扫罗漫山天山南北,降服了铁勒薛延陀诸部和高昌、龟兹诸国,将西突厥汗国的领土迅速拓展到东至金山阿尔泰西至里海的万里疆域,基本上恢复了西突厥全盛时期的辉煌,而将其牙帐从碎叶川迁到三弥山,足以证明西突厥的战略发生了重大改变。难道说,射匮可汗不打算联手大秦拜占庭帝国攻打波斯人。而把发展方向转移到了中土

伽蓝凝神沉思,久久不语。

李世民等了片刻,看到伽蓝不说话,又缓缓说了一句。“某还听说,射匮可汗遣其子至东都为质任,并再一次向陛下提出和亲之议。”

伽蓝苦叹。一年时间过去了,不论是中土还是西土,局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很显然。大叶护阿史那瀚海向射匮可汗妥协了。以大叶护的战略观,他绝不会同意把牙帐迁到三弥山,因为这意味着西突厥有意占据整个西域,并把“手”伸向中土。这是对中土大隋的变相威胁。必然会ji怒中土,一旦中土把庞大的军队再一次开进西域。与西突厥发生正面战争,以西突厥的实力。必定重蹈达头可汗之覆辙,大汗国极有可能再一次崩裂。

牙帐内的矛盾ji烈了,然而,阿史那翰海绝不会想到,中土内部的矛盾已经爆发了,不可收拾了,射匮可汗的战略正好击中了中土的要害,中土若想完成西土策略的调整,必须付出极大代价,而能完成这一使命的,也唯有裴世矩了。

伽蓝不再去想这些烦心的事,有裴世矩在,也轮不到他烦心。他转而把注意力放在了李世民身上。李世民为什么告诉他这些秘密为什么李建成不曾告诉他难道李世民并没有把这些秘密告诉李建成

“某已经告诉了你的兄长,唐公不能去行宫述职,不论用什么借口,都要留在陇右。”伽蓝试探着说道,“某位卑权轻,能做的十分有限。”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忽然躬身一礼,言辞恳切地说道,“伽蓝兄,某求你救一个人。现在某能求助的,也只有兄长了。”

救一个人伽蓝奇怪地看了李世民一眼,马上想到了杨玄感的同党,诸如胡师耽、赵怀义、元务本等等都被抓住了,而杨询、李密等人则逃走了,下落不明。难道李世民要救其中的某一个

伽蓝做了个手势,请李世民直言相告。

“伽蓝兄可知高俭其人”

高俭字士廉,以字行于世。高士廉出自北齐高氏皇族。当年北周灭齐之后,周武帝宇文邕把齐后主高纬等北齐皇族一一诛杀,当时高士廉只是两三岁的幼童,侥幸逃过一难。本朝开国重臣高颎也是出自渤海高氏,对高士廉颇为关照。高士廉的妹妹就是高颎亲自为媒,以正妻的身份把她嫁给了长孙晟,生下了长孙无忌兄妹。长孙晟死后,庶子们对这位后母并不尊重。高士廉一气之下,把自家妹妹和外甥们接了回来,不久便在他的努力下,把小外甥nv许配给了李世民,与唐国公李渊结了亲,大大涨了自家妹妹的脸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