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隋帝国风云 > 分节阅读 152

分节阅读 1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如果你不想连累家族,不想连累齐王,那就顺势脱离黎阳,回赵郡好生休养。”李守素劝道,“当然,你也可以留在这里。”旋即李守素说到了刘炫、魏德深、魏征、傅奕、盖文懿,还有从西北悄然归来的薛德音,一大群文翰大儒、河北名士,都在这里,都集中在独孤震这杆大旗下,准备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围猎”行动。

李玄道没有选择,只能留下。

正当王仲伯在灵宝山苦等李玄道之际,魏征和苏邕、苏定方父带着三四百乡勇火速赶到了安阳城。

几乎在同一时间,当柴绍带着集结于邺城的五六百乡勇连夜赶赴安阳城的时候,盘驻在韩陵山的太行贼撤离了,沿着漳水河两岸向莽莽大山而去。

水陆两道畅通无阻,黎阳军队再无理由进入魏郡。

也在这天深夜,杨玄感的密信送达王仲伯之手。

蒲山公李密与修武公杨玄挺抵达黎阳。这两位兵变的主要策划者及时赶到,大大加快了兵变的推进速度。

李密献计三策。上策北上打蓟燕,把皇帝和远征军阻绝于辽东,擒贼先擒王,一劳永逸。中策打关西,抢占长安,以关陇为根基争霸天下,徐图缓进。下策打东都,以河洛为根基征战中原,此策豪赌大于理性,困难和机遇并存,一步天堂一步地狱。

杨玄感反对北上。攻打蓟燕,不但千里迢迢,长途跋涉,更有遭受远征军和东都留守军南北夹击之危。另外河北人虎视眈眈,磨刀霍霍,北上危机四伏,此策不可取。

中策和下策实际上可以合二为一。先打东都,就此把关西的军队吸引出来,假如形势不妙,则间道直奔关西,如此则万无一失。

李密坚持北上,一旦形势不妙,则急速翻越太行山进入太原,征战于代、晋。代、晋地理位置好,高屋建瓴,可以对关西、中原和河北三地形成威胁。历代争霸天下者,以代、晋崛起而成功者为最多。近代最有说服力的例就是六镇大起义,代北武川系崛起于代、晋,而他们直接决定了百年来中土的命运。

此刻不论是杨玄感还是李密,都没有把兵变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西面的元弘嗣和东面的李雄身上,因为东西两路人马距离中原太远了,中间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故,所以只能把他们做为牵制兵力,兵变的主力还是黎阳。

黎阳的兵力有限,能否拿下东都不是靠军队,而是靠内应,但内应能否顺利打开城门从种种不利因素来分析和判断,李密的北上之策的确是上策,它可以确保兵变策划者始终掌控局势发展的主动权。

杨玄感为此举棋不定,征询王仲伯的意见。王仲伯少年从军,戎马倥偬,久经沙场,有着丰富的征战经验。他和李密的策略一致,他根本不相信东都里的人,更不相信山东人。当年尉迟迥拥有相当的实力,造反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况且还有巴蜀和荆襄两地的支持,但正是因为关陇贵族内部的背叛,还有山东人的背叛,尉迟迥ォ兵败如山倒,几十万军队竟然在两个月内就分崩离析了。

造反这种事,不仅要靠实力,要靠正确的策略,还要牢牢掌控自己的命运,绝不能让别人卡住了自己的咽喉。

王仲伯急书杨玄感,力举北上,并愿承担先锋之责,拿下魏郡,迈出北上第一步。

第一百五十七章先帝的理想

凌晨时分,电闪雷鸣,一场暴雨倾盆而下。黎明之后,雨势渐小,伽蓝带着龙卫统飞驰出城,气势汹汹地冲到城南八里外的慈恩寺下,摆出攻击战阵,做出攻击态势,咄咄逼人,摆明了就是要激怒王仲伯,并以此举告诉黎阳,魏郡独孤震已经与他们彻底划清界限,假若黎阳举兵叛乱,安阳则挥军进击,不惜代价也要戡乱平叛。

然而,伽蓝没有想到的是,他自以为可以控制局势发展的这步“棋”,没有激怒王仲伯,也没有威慑到黎阳,反而把独孤震给激怒了。

独孤震与亲信僚属、与李大师、傅奕、魏征等河北名士商讨了一夜局势,疲惫不堪,刚刚合上眼打个了盹就被柴绍喊醒了。得知伽蓝带着军队出城了,既没有向他禀报,也没有与魏征、柴绍商议,不禁勃然大怒。

伽蓝自作主张,自以为是,骄恣跋扈,为所欲为,眼里根本就没有独孤震这位皇亲国戚,更无视当前局势对各方势力所造成的巨大危机,如此恣意妄为,就像一头横冲直撞的野牛,必将危害到他们对局势的掌控,一旦局势失控,他们损失的不仅仅是个人和集团的利益,甚至还有身死族灭之祸。

独孤震出离愤怒,脸色极度难看,但很快他就平静下来了。

不久之前,远在关西终南山的楼观道法主岐晖来信,其中特意提到了伽蓝背后的复杂关系。伽蓝是敦煌圣严寺慧心和尚的弟,在西北沙门中辈分较高,此番东进中土,必会得到西北沙门的帮助。同时,伽蓝又是裴世矩和薛世雄非常器重的亲信,无论在中枢还是在军方,他都能得到高层权贵的照拂。换一个角度来说,伽蓝代表了西北沙门的利益,代表了当权改革派势力。现如今皇帝钦点伽蓝为禁军骁果,将其从万里迢迢之外的突伦川召至行宫,随即又在二次东征之刻遣其南下黎阳,很明显,皇帝赋予了伽蓝特殊使命。

独孤震不能不慎重地看待伽蓝的“独断专行”,不得不从伽蓝的言行举止中寻找到皇帝和中枢的真实意图。目前有一点可以确定,皇帝和裴世矩牢牢掌控了大局,站在巅峰位置上俯瞰局势的发展,静待各方势力在局势发展中“大显身手”,然后以雷霆之势诛杀叛逆,铲除异己,为改革的加速推进扫清障碍。

这是帝国高级官员们和深谙权争的世家权贵们对帝国当前政局的解读,但独孤震看得更深,想得更复杂。独孤震是皇亲国戚,是今上的舅舅,他所承担的戍卫国祚的重任,他对帝国的守护之责,要远远大于其他人,比如皇统继承,既是事关国祚兴衰的头等国事,也是皇帝的家事,而这件事普通大臣不敢涉足,中枢大臣却是不得不涉足,而像独孤震这样的皇亲国戚,却必然要牵涉其中。

此次风暴对帝国造成的影响之巨可想而知,由此必定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储君之争。帝国不能一日无君,同理,帝国不能没有储君,而储君的确立,直接关系到了帝国政局的稳定,大幅减少了因为争夺皇统继承权而引发的政治风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