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隋帝国风云 > 分节阅读 145

分节阅读 14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白猛冷笑,摇摇头,目露无奈之色,“武川人做得太过了,独孤八郎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国舅,骄横跋扈,为所欲为。太行贼猖獗至此,与独孤氏的纵容有着直接关系。”

游元面色微沉,脸上掠过一丝不悦,眼神中更是带着几分警告,示意白猛注意分寸,不要乱说话。

独孤氏,中土虏姓第二家,其权势之大,根本不是游氏、白氏这种河北二流世家可以比肩。白猛所说的独孤八郎名叫独孤震,是魏郡郡守。他的父亲就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卫国公独孤信。独孤震是独孤信最小的儿子,在家排行老八。帝国开国皇帝的皇后独孤伽罗,也就是今上的母亲,就是独孤信的第七个孩子。独孤信的长nv是北周世宗明皇帝的皇后。排行第四的也是个nv儿,嫁给了西魏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儿子李昞,两人的孩子就是唐国公李渊。

中土第一虏姓是元氏,汉化前是鲜卑拓跋氏,北魏朝的皇族,血统高贵,身份地位自然非同一般。虏姓第二就是独孤氏,而独孤氏之所以势力庞大,却是因为他掌控了代北武川系。

代北武川是北魏北疆六镇之一。因为北魏朝实施的汉化政策激化了贵族内部的矛盾,导致了六镇大起义。武川豪强贺拔度拔和宇文肱乘势而起,其后这支军队里涌现了宇文泰、贺拔胜、贺拔岳、独孤信等一大批声名显赫的英雄豪杰。尔朱荣和高欢争霸天下的时候,镇戍关陇和荆襄两地的就是贺拔岳和贺拔胜兄弟,当时宇文泰和李虎效力于贺拔岳,而独孤信、李虎、杨忠等人则是贺拔胜的帐下悍将。

关陇的贺拔岳死了,李虎日夜兼程赶到荆襄求援。贺拔胜急速派出独孤信赶赴关陇,试图接管自己哥哥的军队,但晚了一步,军队给宇文泰控制了。其后东西魏分裂,贺拔胜以荆襄归附关陇西魏。贺拔胜死了后,荆襄的武川系将士就以独孤信为尊,唯他马首是瞻,这其中就包括杨忠,还有一部分原贺拔岳的将领比如李虎也追随其左右。独孤信把nv儿嫁个杨忠和李虎的儿子,原因就在如此。宇文泰非常忌惮,让独孤信镇戍关陇,十几年都不让他回京。

等到宇文氏篡夺了元氏国祚,建立了北周朝,关陇贵族迅速崛起,其中鲜卑虏姓一系,关陇本地汉姓一系,河东河洛汉姓一系,山东汉姓一系,争权夺利非常激烈,而以独孤氏为首的鲜卑虏姓中的代北武川系始终牢牢掌控着军队,掌控着王朝权柄。杨氏受禅,以隋代周,之所以能成功,而且还是以最小代价夺取了国祚,正是因为得到了以独孤氏为首的代北武川系的鼎力支持。

先帝时期,以汉族世家权贵为主的贵族改革派力量实施了一系列新政,遏制和削弱了以鲜卑人为主的代北武川系对军队的控制,由此也激化了汉姓贵族和虏姓贵族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两大势力之间的冲突。今上继位,锐意改革,侵害了既得利益权贵集团的利益,而这个集团是整个关陇贵族集团,既包括汉姓,也包括虏姓。也就是说,今上的改革,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关陇贵族集团内部的矛盾,最终迫使他不得不联合山东和江左两大贵族集团来进行对抗。

白猛对此或许不甚了了,但游元清楚,他一眼就看到了要害,他有足够理由怀疑魏郡郡守独孤震正在帮助黎阳。

独孤震是关陇虏姓,元宝藏也是,假如这两个人都是杨玄感的同谋,那洹水镇不仅是个陷阱,而且还是要杀死西北人的陷阱,当然,河北人也难以幸免,必遭连累。

“魏郡那边可有消息”

白猛连连摇头,“某多次派人求援,至今未见一兵一卒。”

游元轻轻颔首,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先打一打,看看独孤氏的反应。”停了片刻,他又补了一句,“让西北人打头阵。”

第一百四十八章杨玄感

黎阳。

礼部尚书杨玄感的营帐驻于黎阳城和黎阳仓之间,背靠大坯山,面朝大河,即便在这炎热的盛夏,也能在风中感受到丝丝清凉。

入暮时分,夕阳如血,晚风徐徐。杨玄感在胡师耽和元务本的陪同下,缓缓走在河堤之上。杨玄感年过四十,相貌俊伟,两尺长髯,丰度翩翩,一双深邃的眼睛仿若én上了一层i雾,让人难以窥探到他的真实心理,给人一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之感。

元务本事无巨细,详细告之。在河北纷繁复杂的局势和重重利益纠葛之中,寻到一条清晰脉络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元务本还是准确地做了阐述和分析,终得出的结论是,皇帝和中枢似乎有意利用西北人激化关陇人和河北人之间的矛盾,继而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杨玄感默默地听着,神态安详,看不出来他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洹水有一场务本说道,“元宝藏肯定控制不了局势,西北人始终要掌控主动,不出意外的话,河北人会竭尽全力帮助西北人击败太行贼,以打通水陆粮道,从而大程度缓解来自皇帝和中枢的重压。”

“粮道断绝,首当其冲遭到打击的就是河北人,这一点毋庸置疑。”胡师耽抚须说道,“太行贼断绝粮道,本是权宜之计,独孤震和元宝藏都知道,游元也清楚,所以这一仗何时打,打出什么结果,彼此应该有个默契,但如今西北人就像一头失控的野牛,横冲直撞,不但危害到了我们,也危害到了河北人,所以河北人应该拿出对策,不能再让西北人牵着鼻走了。”

“这件事比想像得要棘手,河北人未必就能如愿以偿。”元务本说道,“假如太行贼打输了,他们逃回山上,就如当初豆岗叛军不得不渡河南下攻打齐郡一样,终只能远离河北战场。”

“豆岗叛军渡河南下,利大于弊。”杨玄感忽然停下脚步,不动声色地说道,“太行贼逃回山上,对我们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元务本凝神沉思,胡师耽却是悠然一笑,想来已是理解了杨玄感的意思。

“皇帝的目的已经达到,西北人的使命已经结束。”杨玄感淡然说道,“速战速决,以免夜长梦多。”

元务本蓦然醒悟,杨玄感要举兵起事了,他旋即试探着问道,“明公,是不是早了一点”

“去年,兵部尚书段文振曾建议某领兵远征,但被皇帝婉言拒绝了。今年二次东征,皇帝让刑部尚书卫文升辅佐代王坐镇西京,让民部尚书樊盖辅佐越王坐镇东都,却让某坐镇黎阳督运粮草,其用意已不言自明。”杨玄感看了元务本一眼,脸上露出一丝嘲讽,隐含着几分无奈,“你不会以为某坐镇黎阳,是因为皇帝的信任和器重吧”

元务本当然不会有这种误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