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本尊分身 > 分节阅读 353

分节阅读 35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忽闻郓王赵楷前来,登时迎接于秘室中。

李纲道:“郓王造访,恐引起蜚言,毕竟此乃多事之秋”

赵楷道:“管不了那么多了,学生已奏请皇上禅位,另立新君,以保大宋江山”

李纲诧道:“三皇爷您这是”

赵楷道:“已无路可走,父皇不禅位,如何能平息天下百姓,且师出无名”

李纲叹道:“自也如此,只是郓王所奏,未必有效,恐将伤了自己。”

赵楷道:“既已豁出去,哪还顾得什么,今日前来即想告知先生,不管情况如何,你我总得联合出征,将金军打回去,否则江山不保”赵楷曾拜李纲学习兵法,故以先生称之。

李纲叹道:“难了金兵多至数十万,想挡回去,亦得以军队为之,个人之力,根本挡不了,纵能杀死千百人,又怎见得效果得兵权在手才行。”

赵楷道:“我可引领万余兵”

李纲道:“不够,除非是潜至金阵营,刺杀金太宗或金将,然战况甚急,恐暂无法为之,最重要者,乃是郓王出兵,必受童贯等人排挤,永远掣肘难展,恐发挥不了战力。”

赵楷但觉有理,叹道:“看来只有等皇上澈悟,禅去皇位,始能挽回颓势了。”心念转处,道:“必要时,你我联合逼宫如何”

李纲道:“万万不可,谋篡帝位,只会将事情更复杂”

赵楷道:“又非我想称帝只是把父皇逼下台罢了。”

李纲道:“仍是不妥,任谁把皇上逼下台,莫说自己竖强敌,更让金军多了替宋国平定内乱借口,准闹得不可收拾。”

赵楷道:“那该如何”

李纲道:“既然郓王已奏及禅位,微臣小命一条,再去逼奏,想来皇上知严重性,将会禅位”

赵楷急道:“岂可让你牺牲”

李纲道:“郓王都不怕,臣何惧之有,何况有给事中吴敏助阵,应不致掉命才对。”

赵楷道:“此事适合么”

李纲道:“百姓皆谏了,我还不敢谏么”

两人露出惺惺相惜眼神,英雄自惜英雄。

赵楷说道:“学生必力挺您老人家,希望一切顺利。”

李纲满意一笑,道:“有此学生,已无憾事,你且回吧,免得引起奸官疑测。”

赵楷遂恭敬拜礼而去。

李纲步出秘室,仰望天际,腊月隆冬,冷雪不断,心头一阵感慨,随又回到书房,刺臂取血,且以血书为谏,祈能警示皇上。

待写完后,扎了左臂,取得血书,直往给事中吴敏府第,要其将血书呈奏皇上。

吴敬吓得双手怔颤:“李兄何需如此激烈,需知以皇太子监国,照样可以保住江山。”

李纲道:“名不正,言不顺,何以兴邦当年唐玄宗碰上安禄山之乱,太子李亨亦于灵武策立为肃宗,藉以声讨,方能奏功,可见不建号,不足复邦”

吴敏亦觉道理,然要皇上禅位,谈何易事,道:“我且试试,却不敢抱太太希望。”

李纲道:“天下齐谏之,他敢不从么”只恨未能齐聚此力量。

吴敏已被李纲气概所感动,但觉惭愧,道:“兄弟我便拼了老命陪你啦”事不宜迟,立即进京奏去。

李纲亦步往街上,瞧得百姓惶恐逃命,悲心不已。

徽宗赵佶原在休息,不想见人,然给事中吴敏拿着血书前来,赵佶闻得是李纲血书,吓得又泌冷汗,这李纲一向强硬直言,甚让人受不了,然其忠心,又岂是假得了

把他冰封已嫌欠疚,他竟然还谏了血书,忒也激烈。急道:“李少卿写些什么快拿来”立即起床接见,吴敏急奔入内,跪行大礼,将血书送上,徽宗摊开,血迹斑斑,叫人怵目惊心,其奏书写道:

皇太子监国,礼之常也。今大敌入攻,安危存亡,在呼吸间,犹守常礼,可乎名分不正,而当大权,何以号召天下,期成功于万一哉若假皇太子以位号,使为陛下守宗社,收将士心,以死捍敌,则天下可保矣。臣太常少卿李纲干读天聪,刺臂血书上言。

赵佶瞧得两眼噙泪,若大宋将臣皆如此忠贞,何患金国来犯遂决定禅位皇子,并要吴敏传话,要李纲多多保重身子,为国所用。

赵佶思考过后,仍觉赵楷较活泼,且练得武功,骁勇善战,便让他发挥专长,赵桓较温和,且甚尊敬自己,他日纵使当了皇帝,大概亦不敢造次方对,终仍决定禅位于赵桓。

心意已定,遂要吴敏拟得禅位诏书,以告天下,其写着:

朕以不德,获奉宗庙,赖天地之灵,方内尽安,二十有六年矣。永惟累圣付托之重,夙夜只惧,靡遑康宁。乃忧勤感疾,虑壅万机,断自朕心,以决大计。皇太子桓,聪明之质,日就月将,孝友温文,闻于天下。立太子十载,练达圣经,宜从东宫,付以社稷。天人之望,非朕敢私,皇太子桓可即皇帝位,凡军国庶务,一听所裁决,朕当以道君号,退居旧宫,予体道为心。释此重负,大器有托,实所欣然。尚愿文武忠良,同德协心,永底于治。

既已决定禅位,心情豁然落定。于支退吴敏后,赵佶回到神霄金宝殿,彻夜膜拜,冥冥中脑门竟也浮出神霄长生大帝君法相自我幻想居多,赵佶顿觉欣慰,看是天神允许,倒做了正确决定。

次日十二月二十四日晨,赵佶终于垂拱殿向众臣宣布,决心禅位赵桓,并宣读内禅诏书,昭告天下。群臣有者窃喜,有者惊诧,赵佶一概不理,立即离坐,步向赵桓,脱了龙袍与天平冠,交予赵桓,道一句:“好自为之。”

赵桓但觉沉重无比,拜谢父亲,然龙袍穿妥后,已恢复镇定,在太监恭迎下,坐向那无数人梦寐以求之龙椅御坐,随即宣布称帝,并尊父皇为教主道君太上皇,郑皇后为太上皇后,位居龙德宫,以少宰李邦彦为龙德宫使,太保领枢密院事蔡攸及给事中吴敏为副宫使,负责伺候太上皇及联络消息之责,赵佶听来甚感满意。

赵桓随决定明年元月改为靖康元年。

霎见群臣膜拜,直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桓终登基,是为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