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月关作品集(一共七部小说) > 分节阅读 453

分节阅读 4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任务。

夏浔是主动给自己增加了任务难度,现在辽东所展现的一系列问题,还不是致命的,也许还需要一二百年的时间隐患才能逐渐显现出来,而现在,明国正处于强势状态,鞑觐和瓦剌刚刚立国,也正是纠正这些辽东政策偏差的最好时机,此时去纠正它,事半功倍,如果等到崇祯那年头儿,换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去坐崇祯的位子,怕也无力回天了c

眼下的事也是需要考虑的只不过那并不是夏浔心中的重点他已经安排给手下人去做了,一件事是调查取证沈永见死不救、放任鞑靼掳掠的事恃,这件事有少御使的弹劾、有特穆尔的人证物证,其实已经足够了夏浔故意拖延,是想了解一下沈永在辽东有多少亲信是否到了可以对自己产生障碍的地步。

另一件事就是了解劫掠三万卫的鞑靼部落惰形,摸清他们的准确所在,以雷霆万钧之势予以打击,这是震慑宵小鼓舞民心士气的大事,只不过,他没必要把这些事惰都挂在嘴上,当地的汉蒙女真诸族百姓,看的是行动,而不是夸夸其谈的言论。

夏浔回去之后,对潜龙又交待了一什专惰,了解哈达城的一切。

潜龙原来在辽东的眼线并不多,这里地广人稀,一个外人,纵然是经过惜竹夫人和谈谈的培训,个午都是精于伪装、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的秘探,要在这里站稳脚跟,并打探到足够的恃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不过日渐成熟的潜龙秘谍还是给夏浔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才几天的功夫,他想要的资料就摆在面前了c

他们打听到了那个袭掠三万卫的鞑靼部落的所在,那个鞑觐部落是一个两万多人的大部落,族中肯壮战士四千多人,鉴于鞑靼人不管老幼妇孺,都能上得马、开得子,此番明军是主动进剿的一方,在人家的家门口打仗,所以夏浔把对方的兵力预估为一万两干人,这已经是极数了。

夏浔立即调兵遣将,开始了详细部署。辽东诸卫将领纷纷接到了总督钧令:命令他们立即率所部骑兵在约定期限前赶到开原城报到,逾时不至者斩

以夏浔从关内带来的五万精兵,要去进剿这么一个鞑觐部落,兵力上来说足矣,何况还有开原三卫一兵备的兵力可以调动,不过夏浔却了诸卫所有的骑兵,因为这一战,他的目的不是对敌人击垮,击败,击退,追逃,而是要把这个部落彻底从寨外抹去。求月票、推荐票

书评区看到一书友发的“杨旭在辽东”小段子很好玩,贴上来大家一起笑一下:

话说辅国公杨旭,在辽东整日里猪肉炖粉条子,要么就是关东煮,言必称“鳖犊子、玩意儿、找削是不”

然后他又迷上了东北二人转,回到金陵后来到朱棣面前,朱棣问其辽东之行有何斩获

夏浔道:“唉呀妈呀,俺跟你说啊皇上,那嘎达整个就一荒僻,站在城里任何一角落喊一嗓子陕北信天游,那回音儿回的啊”然后就表演起了东北二人转,把不明真相的朱老四一顿恶寒,额头好几道黑线

第565章 出关

开原校场,旗帜猎猎,杨字大旗端立在点将台上

台下,各卫的将旗、军旗、号旗,迎风飞舞,显示出军威的壮盛。

一眼望去,眼前全是牵马而立的士兵,军容肃穆威武,黑压压的站成一片,静候着夏浔的将令c

站在最前面的,是夏浔从诸卫调集的骑兵,各卫的骑兵汇合在一起,便成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不过有这个权力调动诸卫骑兵合而为一的,也就只有他才办得到了,纵是沈永身为辽东都司最高长官,想要从诸卫抽调兵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按照夏浔的安排,探马已经摸清了袭掠三万卫的鞑靼部落所在,想要予其沉重打击,把这个鞑靼的大部落彻底从茸原上抹去,一战而定军威,就需要一支机动力极强的骑兵队伍,否则那些dǎ子想抢骑上马就来了、想逃卷起帐蓬就走,我们始终要处于被动防御状态c

夏浔带来的五万精锐并没有全部投入战斗,他只从中调拨了两万人,主要是长枪步兵、刀盾步兵和火镜兵、火炮兵。战斗主力仍旧由辽东军队充当,夏浔派去的人马,实则大部由神机营组成,这是自神机营组成以后,头一次经历严格的战争检验。

在骑兵、步卒的配合和掩护下,如果神机营的火器部队能够在鞑靼人来去如电的轻骑面前也不落下风,那么就再也没有什么军队能够对他们形成致命的打击了,这将证明永乐皇帝重视火器研究、扩大军队巾火器配比是正确的,否则的话,火器在军中的推行普及必将形成障碍。

农耕社会,士兵的骑射本领落后于游牧民族的战士,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愤,游牧民族的人从幼年时就生活在马背上,持弓射箭就像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筷子一样普通,你让放下锄头,跨上马背的战士经过几年的训练就在骑射上面超越敌人,那怎么可能

再者,军马的提供,对农耕民族来说,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眼下这个阶段,骑兵不能不发展,但是扬我所长是必然的,我们不可能因为骑射方面没有敌人的先天优势,就放弃农耕,改为牧牛放羊c农耕文明是比游牧文明更高级的一种文明,稳定的生活和完善的社会环境,会促生更多文明事物的产生,我们要做的是扬我所长,而不是效敌所长。

火器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西方能够顺利完成这个过程,是因为它们有着先天的优势,在它们周围,没有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而大明则不然,但是大明不能因为这一点就放弃发展火器而一味的以骑制骑,如果那样,即便是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不复存在了,当洋人的火枪火炮坚船利舰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又拿什么去抵挡呢到了那个年代,曾经纵横天下的骑射在火器面前完全就是个渣,所以,唯有迎难而上,加快火器的发展和成熟才是王道。

沈永已被当众处斩,鉴于他是辽东最高军事长官,夏浔没有把他的人头悬挂高竿示众,但是当众砍头,已足以令诸将心中凛凛了。事先摸清了众将与沈永之间的亲疏关系,让夏浔做到了心中有数,前哨后营、谁主谁辅,各部兵马的配置上,都有了比较妥当的安排口至于临敌之际的具体战术战法,那是统兵将领们的事恃,夏浔是不会越俎代庖的。

关于战略部署,出战的将领已然心巾有数,战前的动员业已结束,随着夏浔的一声号令,大军开拔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