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月关作品集(一共七部小说) > 分节阅读 377

分节阅读 37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匆测览几眼便放在一边再翻一份,不一会儿便把儿子特意挑选出来的奏章都简要地看了一遍,朱高炽所选出的奏章,都是关乎农桑、工商、赋税、徭役和赈灾、水利、边塞屯田等方面的,朱棣轻轻叩着桌面,脸上渐渐露出微笑,沉思有顷,却又轻轻叹了口气

晚上,夏浔依约来到了定国公府。

徐景昌闻听夏浔赶到,亲自出迎,将他高高兴兴接进府去。

夏浔笑道:“定国公太客气了,这些日子大家吃吃请请,太频繁了,有些吃不消啊,要不是你定国公相邀,今儿杨某是绝不出门了。”

徐景昌笑道:“新帝登基,朝纲甫立,迎来送往的事情自然就多些,今日在下设宴,款待的都是谈得来的朋友,大家都是斯文人,不会穷形恶形,逼辅国公吃酒的。”

“哦定国公还请了哪些人呐”

徐景昌徽微一笑:“呵呵,国公一见便知”

跨进花厅,迎面一个小矮子便率先迎上来,满面春风,兜头一揖:“辅国公,大伸望穿秋水,终于把你盼来啦”

这句话弓得满堂大笑,于是众人纷纷上前相迎,夏浔定睛一看,面前站着的竟是内阁首辅解缙,随之而来的是大部分也都认识,翰林院侍讲、内阁学士杨士奇,翰林院侍读、内阁学士黄淮,此外还有杨荣。内阁学士,来了四个。

这几人中,称得上好友的,解缙是一个,在燕王朱棣欲登基时,提醒他应先谒孝陵的杨荣也算一个,其他只是泛泛之交。杨荣本名杨子荣,其实这杨荣,还是朱棣去其“子”字,赐的名字,在内阁中,也是极受重视的大臣。此外,还有张玉之子张辅,户部右侍郎夏原吉。

夏浔满腹困惑,一一拱手还着礼,忽然察觉还有人并未近前,酒席间无须迎他的”夏浔定晴一看,不由暗吃一惊。

站在席前,向他微笑看来的那人,身宽体胖,神态安详,正是皇长子朱高炽,夏浔赶紧上前参见,此时心中已经全都明白了,别看朱高炽不显山不露水的,他是不动则已,骤一发动,便摆出这样的排场,看来对于争嫡,他也不是无知无觉啊。

“臣杨旭,见过大殿下”

“呵呵,辅国公免礼,免礼,快快起来。”朱高炽笑吟吟地举手相扶,不让夏浔施礼:“今儿,是景昌请客,我也不称王爷,只以景昌表兄身份赴宴,国公,千万不要客气了,否则,高炽可是喧宾夺主喽”

“是啊,辅国公,今日定国公邀请的客人,都是性情相投的朋友,就不必讲什么尊卑贵贱了。”这人静悄悄地站在朱高炽落后半步的地方,夏浔一开始只道是朱高炽的侍卫,没有注意他,他这一说话,夏浔才认出来人:“郑和”

在场这些人中,郑和这个内宦算是职位最低的了,但是郑和出现,意味着哪一方面的势力夏浔忽然觉得,今天这顿饭,恐怕不简单了。

第468章 情决

“啊,郑公公”

夏浔虽刻意掩饰,还是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郑和微微一笑,说道:“辅国公对皇上一家,有数次救命之恩,娘娘一直铭记心头。只是如今不比当初,若是娘娘设宴,专为答谢国公,恐在朝野间引起不必要的议论。今日,大殿下偶然对娘娘谈起,定国公要宴请辅国公,我受娘娘差遣,借定国公的酒,答谢辅国公。”

“不敢,不敢,这都是臣子份内之事,娘娘厚爱了。”

夏浔满口答谢,心中已然明白,皇后娘娘这是瞩意大皇子的,今日派郑和来,不是为了答谢什么救命之恩,显然是想拉拢自己,为大皇子效力。就算不是为了这个理由,也是提醒自己置身事外,莫为二皇子所用。

众人纷纷落座,虽然说了今日是家宴,无需分什么上下尊卑,可是谁又能在朱高炽面前占上首。几番谦让之后,还是让朱高炽坐了上首,夏浔和徐景昌一左一右,依次下去,就是内阁首辅解缙等官员,郑和自然是屈居末位的,别看他在后世名声显赫,在这些朝臣们面前,如今他的品秩显然是最低的。

朱高炽对夏浔很亲切,确实不端架子,不过言语之间,还是透露出了招揽的意思,只是说得比较迂回隐晦,比如“国公正当壮年,将来还大有作为,可为朝廷立下更大功勋”一类的话,话里隐隐透着招揽和一旦自己做了太子,便会对他封官许愿的意思,但是话说得十分圆滑,就算传扬出去,也是皇子对朝中股肱重臣的赞许和褒扬,叫人挑不出什么错来。

夏浔本来有些紧张的心态不免放松下来,朱高炽这样含蓄,没有把问题赤裸裸地摆到台面上来,他就不致于被逼着当场表态了,自也可以用些圆滑的外交辞令来应对。不过郑和的出现,还是给了他相当大的震撼。

以徐皇后的脾气秉性,对这个性情沉稳、敦厚老实的长子显然更偏爱一些,再加上靖难四年间,这对母子在北平同甘共苦,因之更宠爱朱高炽一些,是很正常的。不过皇后把郑和派来,分明就是代表了她的心意,显然,她不只是感情上偏爱长子一些,而且在行动上,在争嫡的立场上,她已经明确站在大儿子一边了。

夏浔很清楚徐皇后在朱棣心中的位置,徐皇后之于永乐皇帝,犹如马皇后之于洪武皇帝,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虽然迫于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刮,徐皇后不好明确向皇帝表明自己的立场,朱棣也不可能不考虑皇后的意见。

道衍呢除了徐皇后,对皇帝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位皇帝心中亦师亦友的佛门高僧了,如果他也站在朱高炽一办,有鉴于此,夏浔不好明确表白自己要置身事外,态度上就有些含糊。

酒过三巡,徐景昌便令家中舞伎歌舞以助酒兴,看了一段歌舞,夏浔有些内急,便向朱高炽告罪一声,起身由家人陪着如厕。夏浔刚一走,徐景昌便凑到朱高炽耳边,低语道:“表兄,辅国公态度暖昧,始终不肯明言支持,这”

朱高炽微微一笑,小声答道:“景昌,不要着急,辅国公已然位极人臣,我如今只是一个皇子,对他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他能有如此态度,已是难能可贵了。不可迫之太急,如果今天这顿酒,能让他心中稍生犹疑,不会投向二弟的怀抱,那就足够了”

徐景昌见朱高炽神色从容,当真一集不急,只得无奈住口。

政治上,虽有后夭磨砾的经验,可是有些事,也是讲究天份的,朱高治就是个很有政治天份的人。他知道自己不太受父亲喜欢,如果拉拢朝臣太过了,激起父亲的反弹,反而弄巧成拙。他是皇长子,占着先天的优势,又有母亲的宠爱,只要没有大过失,父亲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所以,他要尽力争取的,是让朝臣们保持中立,这也容易被朝臣们接受,可以事半功倍的作用,父亲春秋鼎盛,来日方长,何必逼着群臣表明立场呢。

凭心而论,朱高炽确实是性情沉稳,秉性敦厚,但老实不代表没有欲望、没有脾气、没有心计。他一直谨慎小心,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可父亲却偏爱二弟,对他态度恶劣。不管他多么努力,多么丹功,始终不得父亲的欢心,他何尝没有怨恚。

他是世子,皇储本该就是他的,如今父皇迟迟不立太子,弄得臣子们议论纷纷,许多人都望风投向二弟,把他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叫人非议,叫人嘲笑,他何尝没有愤怒。可他清楚,自己的优势在于皇长子这天然的身份,自己的劣势就在于没有父皇的偏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