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月关作品集(一共七部小说) > 分节阅读 307

分节阅读 30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去,再卡死山口”

这一战,如果这一仗也算是一战的话,很快就结束了。

平安等三十七员大将、监军的文官、宦官等一百五十余人全部被生擒活捉。本来嘛,他们是知道还未下令突围的人,所以也是留在最后面的人,自然就被瓮中捉鳖了。尤其是平安,平安自与燕军作战以来,骁勇精猛,胜多败少,他的被俘,令燕军上下欢声雷动。

两只害虫,又立功了

南京应天府西南方,与太平府当涂县交界处,有一座慈姥山,当地人又叫它慈母山,猫儿山。山不太高,五十多丈,积石临江,岸壁峻绝,风景倒是美丽。山上盛产一种桂竹,可以用来做箫,所做的洞箫音色浑厚圆润、嘹亮悠远,享誉天下。

山下不远就是一条官道从慈姥山西南方向经过,道上商旅不绝。官道旁不远,傍山又有一座小山庄,二三十户人家,靠打渔、摆渡、在路边摆茶摊为生,偶尔也有人家上山砍伐老竹,送去城里乐店出售,只能捞个外快,终非长久之计。

临村头的那一家姓陈。

年过六旬的陈婆婆坐在自家小院子里,和两个坐着小马扎的女孩儿正在说话。两个女孩儿都只十四五岁年纪,一个穿着大红的袄儿,看模样分明是刚开脸未久,虽然姿色一般,却也有种初承雨露、娇艳欲滴的新媳妇儿的味道。这女孩是陈婆婆的亲孙女儿,叫白纤纤,新婚三天,今天和新姑爷刚回门儿。

另一个小姑娘穿着土气,发型也土气,可是五官非常的灵秀,一点也不像打扮的那样土气,如果好好收拾一下,绝对是个祸水级的小美人儿,可惜了,明珠蒙尘。不过这也不奇怪,家里没有娘亲,跟着大伯、二叔两个大男人过日子,小姑娘邋遢一些也是正常的。

这小姑娘叫夏菁,是陈婆婆邻居家的女孩儿,邻居家原本只有一个男人,从河南过来的,在这儿住了快一年了,后来托陈婆婆的大儿子帮忙,介绍了个在采石矶当搬卸工的活儿,平时就不大着家了,上个月他的兄弟带着夏菁也来到了这里,据说是家乡遭了水灾。

“可怜见的,这黄河就是不消停,以后啊,就在这长江边上住下吧”靠水吃饭的陈婆婆如是说。

两家很快就熟了,夏菁经常到陈婆婆家来串门儿,和白纤纤成了极要好的朋友。三天前,白纤纤出嫁,今日回门,她自然要来看看自己的闺中好友。

陈婆婆一边纳着鞋底儿,一边教训自己的孙女儿:“嫁了人就要懂规矩,不管人前人后,都要有个媳妇的样子。你看看你,一口一个何益地叫,那是你的男人,能这么叫么,叫人听见还不得笑话咱们白家没有家教。”

白纤纤嘟着嘴儿道:“这不是没有外人在么。”

“没有外人也不成”

夏菁眨眨眼睛,插嘴问道:“陈婆婆,那应该怎么叫呀。”

陈婆婆道:“不管人前人后,对自己男人都应该”

刚说到这里,屋里有人嚷道:“老婆子,老婆子,我那褂子呢,姑爷子来了,我得去打点酒哇。”

“这个老不死的”

陈婆婆站起来,一边走一边往屋里吼:“那么大件褂子都看不见吗就差挂在你眼皮子底下了”

白纤纤和夏菁对视一眼,吐吐舌头,一齐吃吃地笑起来。

“啊,我叔叔回来了”

越过矮墙,看到从官道折向村子的小径上走来的两个人,夏菁突然跳起来,很快活地叫。

走过来的两个人,其中一个白纤纤也认得,他是夏菁的二叔夏有财,唇上两撇微髭,很英俊的一个大叔。就为这,白纤纤发春梦的时候,还梦见过自己变成了夏菁的二婶儿呢。另一个她就不认得了,虽然也穿着短褐、草鞋,挽着裤腿儿,一副乡下人打扮,可村子里二三十户人家她都认得,就没见过这人。

这人走着,时而回头看看左右,肩膀却不跟着动弹,白纤纤想起说书的说过,这么看东西叫鹰视狼顾,奸雄之象,不禁掩着嘴儿笑起来:“比来比去,还是夏二叔中看呢”

想起那与自己同岁的半大小子丈夫何益,小姑娘忍不住又轻轻地叹了口气。

第383章 重启

赶到慈姥山下的人是纪纲。

纪纲投入燕王军中后,先做了他的马夫。

可不要小瞧这个时代的马夫,他的责任不只是平时照料战马,还包括在战时牵马坠镫,一定程定上,他的存在关系着马主人的安危,这就像上古先秦时候战车做为主战武器的年代,驾驶战车的人通常都是由有一定身份的贵族,而且是主将极亲信的人才可担任一样。

燕王要他做自己的马夫,有就近考察的意思,也确是想栽培这个主动投靠自己的读书人。纪纲有勇有谋,绝非一个庸才,他在朱棣身边,作战时勇猛向前,平时照料燕王又心细如发,甚得燕王宠信,这才两年光景,已经晋升为忠义卫千户。

连番大战尝到甜头,使得朱棣越来越重视情报工作,他开始察觉,一个强有力的情报机构,对主帅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场的胜败,有时候就取决于那一纸情报,所以对夏浔领导的飞龙秘谍越来越予重视,尽管前方战事不断,到处用钱,可是夏浔这边但有所需,他必定第一时间予以满足。

后来,纪纲在军中听说了燕王三子自江南逃回的详细情细,甚感兴趣,因为这个杨旭是他的知交好友,忙向燕王打听自己这位好朋友如今的下落,朱棣这才知道他与杨旭是旧相识,前不久,夏浔撤离金陵城,向他汇报了化明为暗的前因后果,并请他再派遣几个胆大心细的人来协助自己,朱棣就把纪纲派了来。

夏浔到燕子矶去接人时,还不知道来人就是山东诸生纪纲,故人相见,确也甚是欢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