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革兴大宋 > 分节阅读 192

分节阅读 19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听说这个奶牛的奶对皮肤很有好处,你们可以试试哟”

李春兰听赵祯这么一说。拉着张柔的手一边摩挲,一边问道:“皇后,您这皮肤这么白嫩,不会是躲着咱们悄悄用牛奶吧”

张柔看着她那口角遗漏出来的一丝晶莹剔透的口水。似乎感觉自己的藕臂在她眼中就是一道香喷喷的美食,忍不住打了个冷颤,感觉抽回手臂在她脑门上轻轻敲了一下,娇嗔道:“想啥呢你不天天跟着本宫的嘛”

接着,几个女人就把奶牛抛到了九霄云外,开始探讨其皮肤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各自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场面非常之激励。当然了,争论的主力选手主要是李春兰和谢欣然。一个代表自然学派,一个代表医学派,而张柔自然就成了她们的专业裁判员。

直到三个女人口干舌燥之际。才发现赵祯在一旁修炼黑脸神功。张柔打了个哈哈,拉着赵祯的手,假装惊讶道;“啊呀皇上,您还没臣妾们讲杨贵妃送您啥礼物了呢”

“对呀对呀皇上,快给我们说说呗”李春兰跟谢欣然看到张柔的眼神提示,毫无节操地当了应声虫。

“哼”赵祯翘着鼻子。傲娇地从袖子里面掏出一个卷轴,展开在几人面前:“看到没贵妃这会可是给朕送了一份大礼。”

张柔凑近一点。念道:“宋辽协议,兹与兴华一年冬月二十三日,宋辽于益津关外对战,双方各出两千人。若宋胜,则辽归还宋燕云十六州皇上,这上面说的是真的吗那现在燕云十六州现在是不是咱们的呢”

赵祯摇了摇头:“这你可想多了,人家辽国当时就没想过自己会输,所有他们压根也没打算承认这个协议”

谢欣然:“皇上,那这个东西岂不是就个摆设了么”

赵祯:“也可以这么说不过,朕打算用它做点文章,就算辽国不承认这份协议,咱们大宋也可以单方面承认嘛”

李春兰:“皇上,光咱们承认有什么用啊这燕云十六州不是还在他们手上么”

“嘿嘿”赵祯奸笑道:“这你们就不用管啦朕自有计较。你们先带振儿去玩,朕跟皇后有点事情要商议一下。”

“好的,皇上”谢欣然和李春兰应了一声后,一人牵着赵振的一只手带头朝前走去。

赵祯则拉着张柔故意落后一段距离,边走边说道:“老婆,过几日献俘仪式就要开始了,我之前让你准备的奇珍阁都布置好了么”

张柔:“应该差不多了吧我前两日还专门去看了一下,货都基本上备齐了。”

“那就好”赵祯点了点头:“这次机会难得,咱们一定抓住机会,让奇珍阁一炮而红,到时候再在各地开分店,快速霸占珠宝市场。”

张柔:“没错这种奢侈品市场就应该垄断,这样才能够搜刮有钱人的钱来再分配嘛”

赵祯:“嗯对了,你这货源充足么别到时候卖火了,没得卖的就坑大发了哈”

张柔:“这你放心,我已经安装安排了不少的寻宝队伍,让他们前往各处寻找宝石原石,然后再运回来加工。为此,我都已经开了好几家珠宝加工作坊了,还高价挖走了一些珠宝商的高级工匠。再说了,咱们不是还有那么多跑海运的船队么,珠宝应该不会缺货。现在可以说,咱们的奇珍阁在京城就占了大半的市场份额,除了一些还顶着自己的招牌,却被我暗中控制的珠宝商外,那些散户已经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你这么大动作不会引起什么乱子吧”赵祯微微皱着眉头,说道:“据我所知,京城有不少珠宝商都跟朝中大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你这么做可是在断他们的财路呀”

张柔:“你放心吧每一个珠宝商我都是独立控制的,不会都怀疑到咱们头上来。再说了,你之前发布的关于商业的法律上明文规定要对此类商品征收重税,你说那些有牵连的大臣还以为你是要清理他们,都在想方设法脱手,这让我收购的成本可降了不少呢”

赵祯:“那就好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让大臣和百姓知道咱们两的龌龊事,不然让他们觉得咱们的吃相太难看”

“这个我懂”张柔点头说道:“我估计你准备那些玩意在这个年代应该很有市场,你也让你的人多准备一点,倒时候即便国内消费不了,还有广大的国际市场可以消化。”

赵祯:“那是必须滴我都憋了好多年了,就为了等它给我捞钱呢”

第40章 献俘开始

兴华一年腊月二十五,朗朗晴空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增加了不少热气。不过这对京城百姓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因为今天又有一场超级大戏可看,就算下雨也不能剿灭大家的八卦之火。

按照朝廷发布的通告,此次献俘仪式安排在申时举行,不过在此之前已有许多民间表演团队进入了场地,一来增添气氛,二来吸引人气。街道两旁除了各类表演,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层出不穷的美味佳肴。许多百姓为了看热闹,早早的就赶到了新城,一边吃着小吃,一边看着戏曲杂耍,难道在年关大肆挥霍一回,消费热情十分高昂。

到了这个约定的日子,唐介和陈升之又相约聚到了一家梦想酒楼,点了几个快餐,匆匆吃完中饭之后,便一起向新城走去。这个时候,越来越多人从家里面走出来,街头巷尾都是移动的人群,唐介两人狼狈地穿行在人流之中,也顾不得自己的仪表风范。

陈升之在不知道第几次被人流挤到之后,抱怨道:“子方兄,你说不就看个热闹嘛,用得着这么夸张么你看这人群,我估计整个京城都快搬空了吧”

唐介安抚道:“快过年了,人自然多了。我大宋平和几十年,首次交锋便能取的如此成就,老百姓激动那也是很正常的。且忍一忍。新城就快到了,新城街道宽阔,想必不会向现在这么拥挤了。”

陈升之:“说句实话。虽然我不看好圣上推行新学,但是圣上在一些事情上面的前瞻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就拿这个新城来说几年前大家都说一面倒的反对态度,觉得圣上这是在劳民伤财,昏聩至极。然而到如今这个时候,似乎才慢慢体现出圣上这个决策的正确性呐”

唐介:“你说这话我倒是不反对,在此之前,我们谁也没想到京城人口会增加这么快。街道上不知不觉就变得拥挤起来。你说这是为什么难道是这几年生孩子的人多了么可这也不对呀,就算生也还没长大呢”

陈升之:“子方兄。你这个问题今天可是问对人了。说来也巧了,就在不久前,我偶然间认识了一个在皇家学院就读的老乡。当时还跟他辩论过新学和圣学的问题,他非要说皇家学院里面经过圣上修正过得文科才能代表真正的圣学。我自然不服气了,跟他争论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当然,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我在他家里面看了一篇他写的文章,好像叫个啥京城人口增长调研什么的,我记不大清楚了。不过,他里面写的内容我还记得,我觉得还蛮有道理的。”

唐介欣喜道:“哦旸叔老弟。快说来听听”

“好”陈升之默想了一下才是说道:“依他所说,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导致京城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由于士大夫集团的特权,加速了土地兼并的速度,导致越来越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或佃户;其二,因为圣上自登基以来,大力倡导和发展工商业。京城乃至周边的各种作坊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尤其是以皇后掌控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工商业集团为代表,给广大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带动了人口向京城聚集。综合上面两个主要原因和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才有了如今这番景象,进一步印证了圣上做出筹建新城的英明决定。”

唐介:“听你这么说,貌似有那么一点道理不过,说句大不敬的话,这或许是那位为了给自己正名,才故意让你这位老乡写这样的文章也不一定呀”

陈升之:“应该不会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的文章早就在时报上刊登出来了,可是每期时报我都有看,并没有看到这篇文章啊”

唐介点点头:“这倒也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