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革兴大宋 > 分节阅读 190

分节阅读 19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道:“我勒个去大去这宋国皇帝到底藏了多少玩意既然辽国人吃了亏,咱们就不能大意,你再给朕多多派人去宋国,朕非得把他们的老底掏光才行”

赵祯虽说是穿越而来的,但他毕竟也是个凡人,他可不知道这会就有人惦记自己这点存货了,看来古人也不全是食古不化之辈呀

此时此刻,赵祯正在垂拱殿召集礼部尚书孙复和研究院的王绅理,带两人见礼之后,他才问道:“孙爱卿,朕听说贵妃一行已经快到京城了,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啦”

孙复捧起奏折呈到赵祯面前:“请皇上放心,按照您的吩咐,臣已经在新的都城做了安排,按照钦天司的建议,臣打算再过五日,也就是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举行献俘和授勋仪式,所有的议程和细节都已经记录在奏折里面,请您查阅”

赵祯接过孙复的奏折细细看了一遍,这才说道:“仪式基本上就按照你这个计划来,不过,朕要提醒一下,这天来看热闹的百姓肯定不少,你们可得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和百姓的疏导工作,并且做好应急预案。这件事,朕会给禁军和开封府打招呼,你去跟他们联系一下,协调好各部门的职责。”

孙复:“多谢皇上教诲臣在此前也想过了这些问题,担心老百姓太激动闹出乱子,所以臣跟同僚们商议了,决定把围观的百姓分成一块一块的。而且臣还去找了京城的几家保安局,他们征得娘娘的同意之后,答应全力配合此次献俘仪式。臣是这样想的,把这些保安安插在人群中维护秩序,然后让禁卫军在外围布防,而开封府衙役在内侧巡逻,您觉得怎么样”

赵祯:“可以你再去确认一下吧”

第37章 江陵疑案

赵祯打发走孙复之后,便拉着王绅理又在旁边的茶几旁坐了下来,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办妥了么”

“妥了”王绅理一边替他斟茶,一边说道:“皇上,臣按照您的计划,已经秘密完成了新城东乾大道的改造,而且都调试过了,保证到时候让百姓们眼前一亮”

赵祯:“那就好你们还得加把劲,朕还等着它们赚钱呢”

王绅理:“是,皇上其实现在基本技术已经差不多了,只不过想要量产还得花些日子,有些制作工艺臣等还没有想到简单一点的解决方案,这使得产量受到了限制。”

赵祯:“嗯咱们现在的条件是比较简陋了些,辛苦你们了”

王绅理:“皇上看您说得,这都是臣等该做的,您这样说起来臣都不好意思了,臣等花了这么多钱,却没有给您什么回报,心里有愧呀”

赵祯挥了挥手:“安心做你们的事,不要听信外面那些流言蜚语,那些个大臣引经据典倒是头头是道,可他们哪知道科技的价值,不用理会他们”

王绅理:“谢皇上厚爱”

赵祯:“对了,朕好久没有收到新秀这家伙的信了,你知不知道他在整啥”

王绅理:“皇上,您这还真问对人了,前不久他给臣写了封私信,还征求臣意见来着呢”

“喔”赵祯惊讶:“这小子说啥啦居然还瞒着朕”

王绅理:“皇上。他可不是想瞒着您,只不过怕您骂他罢了”

赵祯问道:“朕干嘛要骂他难道这小子偷偷干啥坏事啦”

王绅理:“那到没有事情是这样的,您不是派他去抓海盐生产的事么他这在海边呆久了。或许是被大海那种辽阔无际的感觉征服了,就开始向往探索海洋了。不过,想要探索海洋得先有船,而且还得是好船。咱们小时候,您不是给臣等提到过一种神奇的钢铁巨舰嘛这小子就在打它的主意。”

赵祯:“就这事这不是好事么有啥好藏着掖着的”

王绅理笑道:“他这不是怕您骂他没出息嘛”

赵祯:“既然他喜欢,就让他先自己去捣鼓吧咱们眼下还是把精力集中到几天后的献俘仪式上来,你们研究院能不能一炮而红可就看那天了。”

王绅理:“臣省得燕院长天天都在臣等耳朵旁边嘀咕。臣就是想懒散都没机会呐”

兴华一年腊月二十日,继朝廷传出宋辽打战胜利的消息后。时隔大半个月,朝廷再次张贴了皇榜:凯旋而归的野战军代表即将抵达京城,圣上决定于二十日下午在新京城的广场举行献俘仪式和嘉奖仪式。届时,京城西城门将通宵开放。欢迎京城百姓前往观摩。为了更好地维护观摩时的安全,请大家自觉遵守引导人员的安排,共同维护现场秩序

年关将至,辛劳一年的广大百姓也都基本上歇息了,坐等新年的到来。恰逢这种闲暇的时候,朝廷举办这样的大型活动,老百姓自当趋之若鹜,抛开爱国什么的不说,这起码一个看热闹的大好时机。

在这个还不知道it在哪旮旯的时代。茶馆和酒楼就是消息散播的最佳集散地。

一家名为品茶居的茶馆内,两个穿着文人衣衫打扮的年轻男子正一边品着茶,一边看着窗外的吵杂景象。从两人穿着打扮来看。应该是读书人,然而如今京城的读书人穿成这样的已然不多见了,更多的是穿皇家学院专门设计的学生装。

这两人之所以这番打扮,那是他们故意彰显自己跟别人不同,用实际行动对圣上新学做出的无声抵抗。他们两个就是唐介和陈升之,年纪跟赵祯相仿。但因从小的家庭教育影响,成了如今京城各大学院中抵制赵祯新学的代表人物。正是因为这样。两人才在上一次科举中双双落榜,变成了一对难兄难弟。

但是这次打击,并没有让他们改变自己的想法,仍旧坚信自己老祖宗教导的圣人学说,拒绝作出让步。他们相信,在未来某一天,当今圣上肯定能够分不清楚是非黑白,那一天将是吾辈之人再次大行其道的时机。

稍小一岁的陈升之从窗外收回目光,向对面的唐介问道:“子方兄,你怎么看”

唐介:“沽名钓誉耳”

陈升之:“那子方兄到时候可否要去瞧热闹”

唐介:“去,干嘛不去不管怎么说,能够打败此次辽国入侵,都是了不起的功绩,作为一个宋人,咱们自然也是高兴的嘛”

陈升之:“可是,子方兄,你说圣上推行新学后的第一次重大危机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化解了,岂不是更加坚定圣上推行新学的信念了吗”

唐介:“旸叔老弟,你就放宽心吧咱们这次能够打败辽军虽然是件高兴的事,可同样也激怒了人家辽国,说不定什么时候人家又会大举进攻,到时候可就不一定有这次那么简单了呀”

陈升之:“子方兄说得甚是有道理,想我大宋跟辽国相安无事这么几十年,老百姓安居乐业不是挺好么可圣上非得听信谗言,大启兵革,搞不好这难道的太平盛世就要毁于一旦呐”

“唉时不待我呀”唐介叹道:“你看看,现在朝中重臣,多是些年轻之辈,甚至还有跟我等年纪相仿的。你说就他们这岁数知道个啥,窃据高位自然狂妄自大,而晏相又过于宽厚,对他们鲜有掣肘,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