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革兴大宋 > 分节阅读 166

分节阅读 16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亲自给你做的,你就美吧你”

赵祯瘪着嘴:“老婆,你这事办得不地道啊”

张柔“粗暴”地把他扯到自己面前,一边给他试衣服,一边说道:“你就得了便宜还卖乖吧这要不是在宋朝。你要敢找二奶,看我不把你第三条腿给收拾了。”

赵祯听了老婆的话。不自觉的夹了夹腿,笑得很献媚:“老婆,既然你也不想我找二奶,那你干嘛还这么积极,一起忽悠太后她老人家不就得了么”

张柔白了他一眼:“你以为这只是老太后得问题么就算是朝中那些大臣的流言蜚语我也不怕。可咱做人得讲良心,你总得为人家金花和欣然考虑考虑吧”

赵祯:“这又关她们啥事”

张柔:“真是白瞎了你这个大脑袋你也不用你那小脑仁想一想,金花和欣然是谁那是跟着你一直长大的,在外人看来她们两就是你内定的人,谁还敢来娶她们,那不是作死么你说你这人,一点也不知道关心关心她们,她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大龄剩女了,却没人敢上门求亲,那是个啥光景”

“好吧”赵祯沉默了良久,缓缓吐出两个字:“欣然和金花的事我觉你说得有一定道理,可这春兰怎么回事”

张柔笑道:“你就当是买二送一啦”

赵祯:“这事还兴买二送一这是哪门子规矩”

张柔:“哎呀我就这么一说,其实这是几位太后的意思。我问过杨太后了,皇后的贴身丫鬟本来就该是给你当小老婆的,所以我当年进京之后,她们就选了春兰来做我的丫鬟,明白了么”

“果然是老谋深算呐”赵祯咂了砸嘴。

“确实是老谋深算”张柔也表示认可:“你还不知道吧春兰的全名叫李春兰,是你亲生母亲的本家人,算起来还是你的表亲。刘太后之所以选择她,也算是间接的给李太后做出补偿。”

赵祯:“我去这弯弯肠子还绕得挺多的,还真是小瞧了这深宫大院呐,没想到这么点屁大的地方还藏着这么多小秘密。哎,不管了,随他去吧”

皇上娶妃子就没有找皇后那么多事情了,也不用整太大排场,有时候也就是下个圣旨封个衔啥的就对付过去了。但是赵祯为了表示对于女性同胞的尊重,还是让礼部大肆操办了一番。

一个月之后,按照钦天司选定的黄道吉日,赵祯一家伙取了三个小老婆。按照规矩取小老婆用不着赵祯事必躬亲,他只要在拜堂的时候出来意思一下,其他的项目都是由礼部官员在那替他上蹿下跳。

兴华一年,大宋百姓先是遭受了旱灾的洗礼,接着朝廷又搞了大规模的扫煌行动,再接着又是北伐的事情,最后还跟了个更劲霸的天花,真可谓是坏事一波接一波。要说这好事嘛,估计只有这些坏事还没有彻底恶化算是个好消息

于是乎,在冬月之时。朝廷整出了一件大事,一口气给皇帝取了三个妃子,并且还一次性把三个都封了仅次于皇后的贵妃级别。杨家将后人杨金花被册封为杨贵妃,太医谢得贵之女谢欣然被册封为谢淑妃,还有一个不知道哪冒出的丫鬟也被册封为李贤妃。

对于者突如其来的大事件,朝廷的说法是要在这个灾难重重的年代冲冲喜气。

至于这个说法,不管老百姓信不信,反正朝廷大臣是信了

第4章 辽军南侵

在娶妃子这件事情上,赵祯最终向诸多方面的压力表示了屈服,其中也包括来自文官集团的流言攻势。这让他们感觉棒棒哒,起码说明皇帝还是怕这一招的,不能完全无视我们这些大臣的存在嘛

赵祯真怕他们这招么那肯定是不可能滴以他那脸皮的厚度,完全可以免疫大臣们语言上的诋毁。之所以妥协,一来出于负责任的态度,二来他也确实对这三个女孩有一定好感,哦不,准确地说应该是“大龄女孩”。

要说这种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大好事,无论哪个男人碰到都会笑掉大牙人妖不算,而且赵祯这还不担心东窗事发,又能抱得美人归,还不止一个,他自然是异常高兴的事情。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杨宗保为了避嫌,硬是要辞去兵部尚书一职。赵祯就纠结了,自己脑海中北宋大臣牛逼的不少,超牛逼的也大有人在,可是要说军事牛逼的人还真心不多。但是这个关键的时候,总不能把兵部尚书悬着吧

于是,赵祯把晏殊找了过来,问道:“晏相,你看这兵部尚书谁来干合适呢”

为皇帝举荐人才是作为宰相义不容辞的责任,晏殊也不矫情,想了想便说道:“回皇上,臣有一人,名庞籍,大中祥符八年进士,曾在多地司理参军和司兵参军,处事足智多谋,得心应手。深得赞誉。现在负责编修兵法,是一位熟悉兵事之能人,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这货不就是庞太师么”想到这个“恶迹斑斑”名人。不知道玩了乌龙的赵祯使劲摇了摇头:“朕以为此人才能和德行还不勘担任并不尚书一职,晏相再想想还有啥人没”

晏殊有琢磨了一会说道:“皇上,您看夏竦如何此人德才兼备,功绩卓著,天禧年间出知襄州,遇灾荒,劝令大户出粮。救活百姓十万余人;前些年,他再知洪州时。勒令近两千家巫师还农,并毁其淫祠,教化百姓,功不可没。”

赵祯:“这么说起来。这人确实有些才能,为人也还正派,可他是否对兵事方面并无所建树呀这么滴,现在正值多事之秋,兵事繁忙,朕就擢升他为兵部侍郎,协助处理兵事。晏相,你再想想,看看还有没有谁更适合干尚书”

晏殊有闭目养神想了一会。眼睛一亮:“皇上,老臣这还有一个人选”

赵祯:“谁”

晏殊:“李迪”

“他”赵祯诧异:“这人德行朕是见过的,才能也不错。可是军事方面他在行么”

晏殊:“此人是景德二年状元,曾在将作监任职,还做过海州监税,后来又被召回京师负责纠察刑狱案件,当时,濠州盗贼横行。他出知濠州,经过明察暗访。很快肃清匪患。其后,他又在各地任职,都颇有建树,而且对于边疆之事了然于胸。老臣认为由他出任兵部尚书一职,并无不妥,请皇上三思”

赵祯略微想了想一下,点头道:“就依晏相所言,即可下旨擢升其为兵部尚书,火速上任,主持兵部事宜”

晏殊:“臣遵旨”

过了小一会,赵祯抬头见晏殊并没有离去,便问道:“晏相,你还有啥事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