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革兴大宋 > 分节阅读 159

分节阅读 15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其实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由于我朝的老百姓绝大多数没什么文化,也不怎么在意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成长。因此,下官与诸位学士的意见,是希望朝廷加大宣传力度,不求让老百姓成为教育大师,只求引导他们做好以身作则的表率,给孩子树立的良好的榜样。

其二,学前教育阶段,主要针对3-6岁的孩子,这个岁数的孩子已经能够主动接纳外界给他们灌输的知识和见识,然而他们并不具备分别是非黑白的能力。因此,这个阶段势必要让一些有识之士来引导他们,引导他们本性“善”。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吾等认为,这个阶段的小孩,不必让他们接触具体的学问,但是必须让忠、孝、悌、忍、善这五伦深入其心。

其三,学堂教育阶段。这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较长的一个阶段,吾等将其细分为蒙童养正、少年养志和青年养德三个阶段。

蒙童养正,针对7-10岁的孩子,强调的是七岁看老的习惯养成期。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对应圣上所设立的小学,他们到学堂主要目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到集体中去演练自己生活、学习、交往、活动的良好习惯。或者说是培育直正、不歪不斜的基础树干。

少年养志,针对11-16岁的少年,也大致对应圣上所设中学,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讲的不是少年真的成了英雄,而是说少年期是立志、树理想的最佳时候。这个年纪的人,认知能力已经形成,开始萌发自我意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诱惑。

想必在座的诸位大人也深有体会,吾等在那个时期的时候,也曾立志想要大干一场,然又因为诸多原因常常放弃。所以这个岁数的少年,也常常处在“无志者常立志”的矛盾期。关注这个时期的理想、道德、志愿的追求;关注这个时期的交友和榜样的追逐,以及对名著名篇、科学密秘的深度探究将会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

青年养德,针对刚成年的人17-20,他们已经要独自走去社会去开创自己的道路,而道德对他们来说就是“责任”。按照咱以往的习惯,对于这个岁数的孩子,基本上都不再过多关注,而是由着他们自己去发展。然而,圣上觉得这个岁数的人其实还可以进一步教育,教授他们专项技能的同时,也他们明白对自已、对家庭、对父老乡亲、对国家民族、对人类社会的一种责任。养德养的就是责任的层次,因为这个层次不仅要影响他的生存状态,还会深深影响他的发明创造。

最后,吾等还根据圣上的指示,提出了一个社会的教育的目标。之所以说这是个目标,那是因为我们现在做得极为不够,就拿在座的诸位大人来说,您们这一身才华和本事大多是哪来的下官认为更多的是在当官之后磨练出来的吧

然而,那些后生们都一定得来经历这个过程,或因此蹉跎半生吗因此,吾等一致认为,朝廷应该鼓励和号召国家贤达之士,能够多多著书立作,能够多多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引导那些还在迷茫中横冲直撞的学子找到自己的光明大道。

皇上,这就是臣的汇报结果,请您指示”

赵祯微笑着点点头:“诸位爱卿怎么看”

晏殊:“回皇上,老臣听了蔡大人一席话,深有感触,细想起来,老臣这一身也经历了颇多坎坷,如果能够有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势必让大多数学子少走许多弯路,老臣对此深表赞同”

赵祯:“你们几位怎么呢”

孙复:“臣附议”

范仲淹:“臣附议”

杨宗保:“臣不懂但臣没有意见”

赵祯:“既然如此,就当是你们内阁通过这个决议了,户部再出一点钱,正式把慈幼局也纳入幼儿教育阶段。礼部也抓紧时间按照蔡爱卿他们讨论的方案,对现有的皇家学院各分部进行逐步调整。另外,朕意把青年教育阶段定为大学,暂时还只有皇家学院高级部等同于这个职能,而各地分院还没有开设。礼部要抓紧时间,并视各路生源,酌情考虑大学建设事宜。”

孙复:“臣遵旨”

赵祯:“朕还是那句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要咱们的教育策略做得好,百姓素质提高,外族就不能把咱们华夏民族怎么样。

然而,现在的诸多学子读书就一个目的,那就是考取功名,当官发财,衣锦还乡朕之所以登基以来对科举不热衷,就是因为朕还在犹豫。虽说这个科举确实让我朝的文风鼎盛,但是他们似乎偏离了先贤让他们读书的本意。

鉴于此,朕苦思冥想,科举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关闭那是不现实的,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考试风格,改变他们只为当官发财的思想观念。

因此,朕打算借着皇儿出生这个机会,再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科举,也算是做一个尝试,希望诸位大臣多多配合”

“请皇上吩咐”晏殊带头喊道,对于科举他是大大滴赞同,能够在自己当政期间举行越多,自己的影响也就越大。

赵祯:“朕命礼部即刻选拔若干考官,前往西京洛阳待命”

洛阳皇上这是个什么意思,科举不在京城,却跑西京去。

“臣遵旨”众人都楞了一下,孙复才在蔡齐拉扯下回过神来。

第95章 科举尝试

仁宗兴华一年,继上次科举已然过去了三个多年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广大学子唯一听到关于科举的信息,还是前不久公布的上届科举名单。

经过三年考察,赵祯考虑到广大学子的情绪,最后还是违心地点了已经连中两元的宋痒为状元,成全了他的“三连冠”。但赵祯却只给封了翰林侍讲的虚职,反而名列榜眼的贾宪被授予户部下属正四品经济使,就连身为探花的文彦博也被分到通判院,授府判一职,掌通判院江宁分院。

这件事情在那些不明就里的学子眼里或许还挺高兴的,毕竟声望最高的传统学者宋痒“名至实归”了。但朝中部分大臣却感到有些担忧,就像晏殊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本来是想去找赵祯谈谈心的,可想来想去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总不能对皇上说:您把状元的官封小了吧

这样说起来,可就有些越权了,晏殊还不想下课呢

而且,没过多久,礼部又发出了告示:当今圣上为了庆贺皇子诞生,特开恩科各路举人,必须于兴华一年五月底赶到西京洛阳,本次科举将于六月一日在皇家学院洛阳分院举行,切勿错过

看完这则通告,众多学子又沸腾了。虽然不明白当今圣上为何要把考试地点定在西京,这还是宋朝立国以来头一遭,不过有得考就很不错了。眼看离开考的日子不到三个月了,纷纷辞别乡亲父老,踏上了新的征程。

虽说赵祯已经下令在各大城市之间修筑大道,但因时日太短,还没有什么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在南北偏远的地方,甚至还没有开始挖掘路基。因此,这一批赶考的考生,除了京成大道沿途的考生外,绝大部分还不能享受到大道带来的便利。

当然了,张柔整合长江黄河的水运之后,过往船只日渐增多,两江沿岸和沿海的考生,还可以选择水路进京。

在诸多学子向洛阳汇集的时候,孙复也找到了赵祯,商讨关于此次科举考官事宜。

“皇上,以臣的意思,此次科举还是以晏相作为主考官,臣在从礼部派遣一人作为副考官,您看如何”孙复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向赵祯汇报了自己的想法。

赵祯摇了摇头:“晏相要操劳国家大事,不可轻离京城,而此去洛阳需要耽搁不少时日,这恐怕不大妥当朕看还是让那个蔡齐来当这个主考官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