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革兴大宋 > 分节阅读 117

分节阅读 11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趴在地上很坦然地说道:“回皇上,学生其实就是想借您这个进士头衔,这样回去才好办事。学生听闻皇后之妹,一介女流却要承担组建我朝金融体系之责,而她势必要与各方势力周旋,期间肯定会受到不少刁难,这也包括各地官府。或许朝中诸位大人还不知金融为何物,简单一点来说,就是让大家手里面的钱可以有更多更好的用处,创造更多的价值。

依学生之所见,一旦这个金融体系打造完毕,势必让我朝经济更加活泛,也可以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而对于学生而言,金融少不了算术,这样一来也算是既实现小时的梦想,又兼顾了自己如今的兴趣。而且,学生不忍一弱女子承担这么大责任,愿意为她分担压力,如果学生能够有进士的头衔,在跟各地官府打交道的时候无疑要方便得多。

学生心里面就是这么想的,请皇上责罚”

大家都在做好准备,等待皇帝的龙颜大怒,却没想到赵祯忽然又换上了笑脸,神态之自然,完全不像刚发完脾气的样子。

“哈哈哈你能在朕面前说实话,朕很欣慰”赵祯狂笑道:“朕就先不追究你的问题了,赶快起来至于你的请求,那也得等殿试完毕再说。虽然诸位的答案都很高大上,朕听这也很开心,但是不知道你们是否真的言行一致。这也不打紧,你们的理想朕今天就记下来了,朕会在以后的日子里面盯着你们,希望你们好自为之

接下来,殿试就要正式开始了,诸位注意

黄河,一条哺育了我华夏女儿的母亲河。曾几何时,她还不叫黄河,那是她还是那么的清澈,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时至今日,她却开始变得浑浊,甚至经常改道,伤害她哺育的儿女,每年因河水患难之灾民何其多也

朕时常在想,这条母亲河为何会变成今天这般模样又如何才能够让她变回原来那般恬静和清澈

这就是朕想要考校你们的问题,请诸位举手作答。”

这些人不愧是经过残酷的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精英,很快便有人举手示意,此人便是此次会试成绩最佳者,历史上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不过现在被赵祯给搅和了的宋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字公序,初名郊。

赵祯朝他点点头,他便出列作答:“启禀皇上,学生开封雍丘宋庠。对您的第一个问题,据学生久居黄河之边的经验来看,黄河之所以变成如今这般浑浊,皆因河水湍急而夹带许多泥沙所至。”

“如何解决呢”

“回皇上,以学生所见,可以在河道中筑坝拦截泥沙”

赵祯对宋庠之言不置可否,只是挥手示意他退回去:“诸位谁还有不同的见解么”

第39章 殿试轶事

随后也有不少人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多与宋庠观点一致。至于第二个问题,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管他现不现实,反正先要抓住机会表现一把。

甚至,还有些比较二的家伙,在这样的场合还引经据典,旁敲侧击,暗示这是皇帝你老人家德行有问题,只要你乖乖听我们的话,黄河根本就不是个事。

对于这些货色,赵祯当然是无视之,他又向躲在后面的贾宪问道:“贾宪,你有何看法”

“回皇上,学生刚从南边来,仅在船上见过黄河水的样子,也未曾关注过,不知道黄河为何有如此多泥沙。但学生见过长江,相较黄河,长江似乎更大一些,可长江却是清澈的。学生虽不知其所以然,但学生相信,只要能够遍访两河,找出差异,想必结果不远矣”贾宪一板一眼地说道。

他的说法在其他大多考生看来是不可取的,作为一个读书人,而且还是读圣贤书的人,怎么能够用这种低端的办法呢读古籍,找真相,这才是我辈之人该做的事嘛

总之在这一刻,因为这个低端的家伙混入自己这群高端的人,让大家感觉很不爽

赵祯听完众人的观点,又观摩了大家的反应,未对众人的答案作出评价,只是默默地在名册上面做了些记号,这才抬头继续说道:“这个问题到此为止,朕再问你们另外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这些年朕正在修建一条连接京城与成都府的大道,为了修建这条大道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因为一些大山的阻隔,不仅路途变得更远,而且道路弯道多而急。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让道路变得更加宽阔笔直,那么只有一个解决方案,那便是逢山钻洞,遇水搭桥。

朕就想让你们这些饱读诗书的天之骄子,想出一个办法来,怎么才能够量出一座山的高度或者一个峡谷的深度如果想要钻洞,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在山两边同时开始挖洞,但如何才能够保证山两边挖的洞能够吻合”

这个问题几乎问得大家哑口无言,不是大家读书不努力,这尼玛谁叫圣贤书上没有写呢难道让大家拿竹竿去捅么

哪怕因为赵祯这一搅合,历史上天圣初年好几届的状元都跑来扎堆,包括宋庠,王尧臣、王拱辰都是开封附近的,可见在家在首都就是好处多多哇在内的诸多大才,都对此问毫无头绪。

最后,还是那么一两个名不经传的家伙出来解答了这个问题,而这两个人之所以会,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在皇家学院读书的寒门子弟,这不过就是三角形的运用而已。由于寒门学子的底子确实比那些豪门大户的读书人要差,故而,会试前一百三十名就他们两个代表。

值得一提是,这两人在之后还一起合作发明了测距仪,更是被曾公亮给挖到了自己手下。

而此刻他两还在战战兢兢地等着皇上的脸上,看到赵祯赵祯朝他两颔首,才把那颗叮咚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接着,赵祯又问道:“最后一个问题,诸位都饱读诗书的菁菁学子,朕想问你们,如何解决我朝百姓的温饱问题”

这问题还不简单,立马就有人站了出来:“启奏皇上,圣人多有言,天子圣德无亏,天下风调雨顺,自然国泰民安矣”

这货尼玛胆子真大,当着皇帝的面还敢这么直接,赵祯立马就在他名字下打了一个大大红叉:“下一个”

这下出来这个就眼力见强多了,起码他就不会那么直接:“启禀皇上,学生以为现在我朝还有些的地方的百姓缺衣少食,无非两大原因。一来天气不好,导致粮食减产;二来也可能是百姓们耕作不佳,亦或是百姓惫懒所至。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多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再教导百姓勤耕细作,学生以为如此便无大虑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