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革兴大宋 > 分节阅读 37

分节阅读 3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时之间,躲在各个角落抑郁不得志的人才,在赵祯记忆引导下,通过密碟们的手一个个地牵了出来,继续为大宋挥洒他们的热血。

这是一个奇葩的年代,一个一言可决万事的时代,对于赵祯而言这却是再好不过的了。这一年,赵祯只是拍了拍脑袋,动了动嘴,大宋朝廷的格局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圣四年,前朝重臣相继去世,赵祯大权在握,开始主持改革朝廷机构。

宋朝宂官现象严重,各级机构重叠臃肿,办事效率低下。赵祯下旨将御史立出来,成立监察院,所属监查司和廉政司,分管审计调查弹劾之权。将大理寺更名为大宋皇家最高通判院,全权负责所有案件审查。将“三衙”并入兵部,“三司”并入户部,并与刑部、礼部、工部、吏部一起组成新的国务院六部。

机构改革后,将形成枢密院、国务院、监察院、通判院为核心,国务院六部为主体的执政机构。各院长官官职为院长,均拜参知政事,组成内阁管理国家事务,对皇帝负责。皇帝任命国务院六部尚书之一为国务院院长并担任宰相一职,作为行政机构最高首脑。与此同时,皇帝还可能增加若干无实职的参知政事参与组建内阁。内阁九层官员反对皇帝旨意时,可以封还圣旨。

作为皇帝自然是拥有最高裁决权的,地位崇高不容侵犯。而内阁处理日常事务的决议必须取得内阁超过半数大臣同意方可执行。此次调整后,枢密院负责军队调度和作战,下属为参谋司、后勤司、情报司、军法司。兵部没有调兵之权,仅仅负责军队训练,以及派出将军带兵。

所有财政事务归于户部管辖,原“三司”长官任户部尚书,但所有收支须由监察院审查。工部礼部原本职责不变,礼部增加教育事务管理。刑部专司社会治安维、查案及逮捕,其中逮捕需要相应级别的监察院官员出具书面文书方可执行。吏部专司官员档案管理、政绩考核监察院参与等。

总的来说,经过这次改革,六部在权利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收回了全部财权和部分兵权。同时也交出了司法权,仅仅保留了一点执法权,而且还接受全方位的监管,等于有权也不能乱用,与此前无所欲为的状态可就大相径庭了。

与此同时,地方上相应官职职权也发生了变化。整个宋朝行政体系分为四级,分别为路、府州、县、镇。前面三级由朝廷任命,镇由各村民推选村长组成联合会议制镇,朝廷指认推荐出来的村长为镇长。路设经略使衙门负责行政,安抚使负责军务,监察使衙门负责监督,通判使衙门负责案件审理。府州、县则分别为知府州、知县,对应监察部门为府州监和县监,对应通判部门则为府州判和县判,对应军事主官为防御使和县尉。

此次改制历时大约三月,史称“天圣改制”。

“天圣改制”后的第一批官员,尤其是朝中高官引起了广大百姓的强烈关注,纷纷猜测哪位大神能够获得赵祯的首肯,得以执掌中枢。宋朝买扑现象十分活跃,官府也不怎么管,许多地方甚至以此开起了盘口。

不过结果注定是要那些想发财之人失望的。赵祯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选择了晏殊为相,拜天章阁大学士,并出任刑部尚书。陈执中,拜参知政事,敷文阁直学士,出任吏部尚书。杨宗保,拜参知政事,出任兵部尚书。范仲淹,拜参知政事,宝文阁学士,出任户部尚书。孙复,拜参知政事,观文殿学士,出任礼部尚书。张知白,拜参知政事,显谟阁学士,出任工部尚书。

后世鼎鼎大名的包拯以其公正无私的形象深入人心,赵祯不可避免的把他纳入了自己的视线。在自己构建的官僚体系中,通判院就为他量身打造的。毫无疑问,包拯也拜参知政事,并且负责组建大宋通判院体系。

都察院作为改制后极其重要的监督部门,这是自己以后得以偷懒的保障,负责人人选也是让赵祯费尽了脑汁。赵祯拿着朝廷官员的卷宗翻来覆去,最后终于找到一个叫鲁宗道的。鲁宗道这人不仅年纪大而且脾气还很直,宋真宗还在位的时候就逮谁批谁,这一点就是赵祯最需要的,同样把他给拉出来拜参知政事,打理监察院。

作为军队最高统帅部的枢密院就简单多了,变化最小,赵祯从大宋人才库里面随便翻了两个出来就解决了。北宋都是文人把控军队,绝大部分根本不懂军事,所有这个枢密使只是皇上用来限制军权用的。于是两个幸运的人,陈尧佐和章得象分别担任了疏密使和副使,同时拜参知政事。

由此可以看出能够参与组建内阁的都必须被授予参知政事头衔,整个内阁几乎都金字塔顶端的存在,而其中有一位比较特殊,他叫吕夷简。说他特殊不是说有多牛逼,当然他确实也牛逼,能够被选中那些人个个都不简单。这是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是以开封府府伊的身份参加的,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

改制法令一出,不出意外的引起了全国轰动,作为大宋嘴巴的士大夫集团一看,这怎么行呢你一个小屁孩在那胡乱折腾,完全无视我们士子的存在,说好的共治天下呢

天下风起云涌,似乎在酝酿雷霆风暴

而作为风暴眼中的赵祯在干嘛呢准确地说,他正在沾沾自喜,兴奋地向新上任的内阁成员们宣讲自己的政治理念,把自己结合后世英国“君主立宪”和孙中山“五权分立”的政治体系改进版统统的告诉了大家。毫无悬念,这种来自千多年以后的理论让宋朝这些正在摸索平衡策略的精英们看到了新的方向,一致表示要严厉执行赵祯的策略,打造他口中的完美帝国。

赵祯完成了他的演讲,翻了翻各地送来的密碟,看到那些个跳梁小丑不屑的笑了笑。

北宋执行重文轻武的策略虽然有诸多缺陷,也给后世留下来懦弱的形象,然而赵祯此刻去爱死老祖宗的这个决定了。放在其他朝代,皇帝要是乱折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会不会有人造反。而在宋朝这个是最不需要考虑,武将们都被文官压得踹不过来气了,谁有心思造反。

可能有人会说文官们会造反,赵祯指定会给他两个呵呵

第54章 扩张之旅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赵祯也是费了老鼻子劲才把中央大权搞定,而地方上的改变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这么大的地盘并不是换几个人就能搞定的,更何况还有些闹心的家伙尾大不掉。

“任重而道远,只有先把框架给立起来在慢慢改了”赵祯盯着墙上的地图无奈的感叹道:“还是太祖他老人家心态好啊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革命尚未成功,小爷还要努力呀”

一般来说,天下绝大多数百姓对于朝廷的变化没多大兴趣,似乎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都对政事都没有参与的激情,大家只关心自己能不能吃饱,能不能养家,其他的谁当皇帝都没他们啥事。

正是如此,百姓们看到“天圣改制”的内容的时候也是呵呵而已。

当然,百姓的普遍观念不代表有心之人的想法。金陵城中这个“奇女”就是这有心之人,自从皇家时报第一次在金陵城中售卖开始,她就通过报纸时刻关注这个国家的变法。综合一系列情报分析,她觉得自己的猜测正确性相当高。

刚开始只是为了养活家人,她开起了酒楼,后来为了不那么空虚,她又换着法的折腾。这一刻,她有了一个更大的目标。

思奇集团集团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又在思奇酒楼开幕了。

“诸位股东,感谢大家这些年来精诚合作,请满饮此杯”张柔带头举杯庆贺。

“饮胜”众人举杯齐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