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唐朝大宗师 > 分节阅读 26

分节阅读 2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令他回老家种地去”

金玉龙听完,不知如何是好,心道:我这若是答应,显得我毫无主见,还有舞弊的嫌疑;若是不答应,又得罪刘管家,而且也不知道柴公是个什么想法。眼珠四转,看向房玄龄和柴绍。

房玄龄毕竟长期揣摩圣意,只是随意看了一眼,便知金玉龙的心思,脱口而道:“本官以为刘福广之言还算中肯,金玉龙你不妨考虑考虑”

一旁的柴绍当即脱口而出:“哼,这般蠢奴才,不必考虑,公事公办”

金玉龙略作思考,询问秦轩道:“不知秦公子以为如何”

秦轩早就听出房玄龄的意思,况且福源当铺的五层小楼可不是件便宜物啊,顿时动心,微微而笑道:“还请金管事深思熟虑,毕竟刘掌柜年事已高”

秦轩的回答令金玉龙甚为满意,当即宣判:“事情已然水落石出,本官念在刘福源年事已高,便免去笞五十。刘福源将东市原福源当铺送与秦轩以作补偿,刘福源迁回原籍,以后不得进入东市经商”

秦轩心中十分惬意,虚惊一场得了一个五层店铺。拿着地契,嘴角溢笑。出了市署,柴绍便深含歉意对房玄龄道:“房相,今日饮酒之事就作罢”转身对刘家兄弟呵斥道:“赶紧给我滚回去”

房玄龄与柴绍道别之后,转身对秦轩道:“秦公子不是口称老夫故人么,现在老夫邀请故人秦轩到府上一叙,不知肯否”

第038章 无心插柳

房府,内堂。房玄龄与秦轩对桌相对而坐。率先开口的是房玄龄。“老夫托大,唤你一声贤侄贤侄啊,到老夫府上称故道友之人比肩接踵,你为何会有信心,老夫一定会观看你所写书信在市署与人争执,又为何敢对金玉龙说出那般说辞”

秦轩眼睛一眨,稍作停顿,便嘴角带笑道:“房相的为人,普天之下谁人不知纵使再不信任送信之人,也定会翻看书信况且信中所写又干系重大,只怕是敢于这般书写之人寥寥无几。”

说到此处,秦轩苦笑一声,接着说:“其实在下心中也是十分忐忑,不过试想房相读罢书信,不是怒火中烧,然后对信中之言嗤之以鼻,便是对写信之人刮目相看,有心提拔。而这两种情况,于在下皆无任何损失,试问在下为何不那般所做”

房玄龄闻言,对秦轩更为欣赏,眯着眼睛,盯着秦轩,心道:呵,此子考虑事情还算周全,不枉我与陛下高看一眼。“贤侄,可谓是用心良苦,不知你信中所言水欲起浪,舟能安乎是何意,难道仅仅是指宋家毒案,便夸大其词扬言起浪之事”

秦轩轻轻摇头,平和而道:“沧海之浩瀚,又岂会因浅水之异样,而翻浪掀舟只是推及于全国,恐怕就不是几处浅水之患”

房玄龄依旧面色如常,只是淡淡一笑。“贤侄是不是有些想而当然,想我堂堂大唐,地域万万倾,人口万万数,就算其中有些不平之事,难道就能威胁大唐根本么”

秦轩闻言,略作思考,开口说道:“房相,在下曾听闻一个故事,有些令人发醒,想讲与你听,不知可否”

“但讲无妨”房玄龄抬手示意道。

“说是,战国时期,楚国曾有一个养蚕人,此人家资甚厚,是故蚕园颇大。一日,家中专职饲养奴隶对其言:主子,近日不知为何蚕园竟然死了数十条上好蚕虫”

“此人对此毫不放在心上,还嘲笑奴隶道:家中蚕虫数万条,仅仅死上数十条,还不是九牛拔一毛,休要如此慌张”

秦轩说到此处,侧目瞥了房玄龄一眼,接着道:“又过几日,奴隶又来禀告:主人,蚕虫又无故死了数十条此人有些生气,斥责道:不是与你说了么,茫茫草原,方寸之地着火,无碍大局。若是还有这些小事,莫要再言”

“不过一年,此人再去蚕园之时,发现硕大的蚕园竟然再无蚕虫,对着在一旁休息的奴隶,厉声问道:我叫你打理蚕园,为何如今蚕虫皆死,是不是你不好好劳作,才使我蒙受如此损失”

“那饲养奴隶闻言,急道:主人,这些蚕虫都是一日死上数十条,小的不敢将此无关大局之事禀报”

秦轩言毕,房玄龄却陷入沉思,半晌,才喃喃自语道:“积少成多,小疾成大患。”

秦轩听到房玄龄之言,趁热打铁道:“如宋家毒案这些无关大局之事,房相不必挂在心上,须知大唐人口数万万,小事而已”

房玄龄苦笑回道:“贤侄休要羞辱于我,此事老夫确实眼界太近,不如贤侄看得远”

秦轩闻言,心道:我这还不是在书上看到的,没想到还能教育堂堂大唐宰相

秦轩不语,房玄龄又问道:“贤侄目光甚远,不知对于治国有何高见”

秦轩微微一怔,心中腹诽道:治国还是算了吧,我不过一个大学生,能有什么好的建议转而又想:不过后世倒是听说了不少关于国策的事,不如就说与房玄龄听吧想及于此,秦轩开口道:“高见倒是没有,不过看法还是有些。”

房玄龄语气微急。“说说看”

秦轩摆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徐徐而道:“治国,如孟子所言,当以百姓为本,以学识筑造根基,辅以武力震慑宵小之徒,外邦小国,再发展经济,致使国强民富”

秦轩之言,房玄龄似有所思,又道:“贤侄所言,不过是空话,套话,具体实施,又该如何”

秦轩努力回想着历代明主君王所为,思考片刻,开口道:“观当今陛下,设立弘文馆,储备天下有学之士,就是极善之为。试想,若是我大唐如房相鞠躬尽瘁为国出力之人数不胜数,那又岂会出现民怨”

看到房玄龄抬手示意,秦轩继续说道“对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对胆敢犯我大唐之威的诸般小国,当以武力镇压,施恩拉拢,相辅相成。”秦轩略微停顿了一下,笑道:“在下也是胡言乱语,房相还须谨慎听取说到底,方才之言,可归纳为三个人”

房玄龄顿时兴趣更浓,询问道:“哪三个人”

秦轩笑道:“第一人,是说百姓,亦指民心。第二人,是说才俊,也就是有才之人。第三人便是陛下”

“陛下此话怎讲”

“若是陛下能虚心纳谏,广施仁德,戒奢从简,目光深远,决心做有道明君,那得到之前两种人,便易如反掌”

秦轩之言,房玄龄闻所未闻,听完之后,却又发人深省。当即脱口道:“贤侄满腹经纶,不如老夫荐于陛下,出仕为国,一展抱负”

秦轩闻言,心中暗道:别,我和你这么侃侃而谈,不过是以前听到这些,你要是把我弄到唐太宗跟前,万一我狐狸尾巴露出来,那可是比纸上谈兵的赵括,恐怕还要惨急忙脱口道:“房相抬爱,在下有几斤几两,自己心知肚明,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若是真将我放于高位,还指不定闹出什么乱子呢”

房玄龄开口劝道:“贤侄勿要如此说,入殿为臣,重要的是眼界,贤侄眼界甚远,自然不是问题。至于理事经验,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嘛”

秦轩有些慌张,生怕被房玄龄捅到唐太宗跟前,摆手摇头道:“实话说吧,在下平生最大的愿望便是游山玩水,寻一处世外桃源,隐遁于斯”

房玄龄板着脸,厉声道:“大丈夫当以为国出力为上,岂能如此安逸”

秦轩见房玄龄有些生气,连忙辩解道:“房相,眼下在下欲在东市开一酒楼,汇聚天下英才,促进学识之间探讨这既是为国出力,也是在下力所能及”

房玄龄冷目相视,并无再言。

秦轩又道:“开一酒楼,若以文学为主,闻名天下,想来会使天下才俊齐聚京城,文人探讨,更利于学识增长,难道这便不算为国出力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