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江东我做主 > 分节阅读 12

分节阅读 1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打了个漂亮的胜仗,将孙绍的势力一鼓作气赶到了西边的豫章郡和南边的临川郡。

“大人还真说对了,孙权大人从一开始就只是幌子,不过这下倒是打了孙绍大人一个措手不及呢。”

声东击西想必这一定是周瑜的计策吧。管他呢,反正暂时没攻过来就行,我这温饱都没解决,才没功夫费脑细胞想他呢,不过他老婆嘛,呃,还是不想的好

这老和尚汇报的东西细节度还挺高,有些地方还像是亲眼所见一般,难不成还是高级卧底的家伙

“好了,细节我清楚了,待会儿向大人汇报,有时候打仗就是得靠这些细节呢。”

听这话的意思,敢情尚香姐已经知道这事了也难怪,我这个躺了个把月的人真心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林家仁在纳闷,为啥米猴子一定要把自己拉过来听这些细节。

“呐,狐狸,咱们先吃饭吧,吃的时候你就想想,待会儿要怎么跟大人说。”

“说说你个大鬼头啊说话说到底要说什么”这死猴子越来越神秘了。

“咦,我昨天来的时候没跟你说么,看着你在装睡我都跟颖儿说了一遍的。”

“”什么叫装睡,那是昏过去了。

“也罢,大人交待让我带上你,这细节你也知道了,那么出动援兵的事情你怎么看”凌统的脸色突然显得有些沉重。

“”阿拉,看来尚香姐还是挺重视我意见的嘛还有哦,我知道你个死猴子后边还有话,想先套我没门。

果然耐不住寂寞的猴子说道:“你也知道,咱们这边刚打了一场大仗,起码还要两个月才能恢复元气,目前也是农忙季节,要出援兵实在是太过勉强”

哦,这小子就是让我去劝尚香姐。

“咱们大人是什么人,不用我说相信你也看得出来,孙绍大人一求援,大人肯定是火速前往的,所以趁现在一则孙绍的求援使者未至,二则鄱阳惨败的细节还不知,对于出兵与否大人也非常犹豫”

“我明白了,可是我并不是靠嘴巴吃饭的人啊,当说客是不是有些勉强”

“不勉强,毕竟你救过大人,而且只有你,有劝服过大人的经历”

我就说嘛,这猴子会好心好意地请人吃饭果然这猫腻还不是一般呢,这浑水趟是不趟以整个尚香势力的实力来说,这援兵肯定是能不派就不派,毕竟自保要紧。但一则唇亡齿寒,要是孙绍给孙权直接灭掉了,这边只会更危险;二则以尚香姐的为人,就算不是她亲侄儿求援,你一普通的人来求救她也会拔刀相助的,要是以后知道了是他林家仁隐瞒了情报后果不敢想象。

“尚香姐还不得恨我一辈子啊”林家仁心说这事恐怕真的做不得,但表面上却道:“这事我自有分寸话说回来,既然猴子兄你难得请客,要是还不多吃点又怎么对得起你呢”

吴郡。

孙权并没有跟着他的大部队前往鄱阳,而是静悄悄地呆在了离其政治中心较远却离会稽较近的、前丹阳山越大本营所在地余杭。

因为他知道,一旦孙尚香得知孙绍节节败退的消息,一定会倾巢而出火速营救后者。到那时会稽必然空虚,他的机会就来了一统江东孙氏,进而坐拥半壁江山,称侯甚至是称王就指日可待了

江东在手之时便可以把学来的生意经遍布其中,搞他一个热火朝天,让江东的国民经济蒸蒸日上,国内生产总值多翻几番,让孙氏统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火洗礼

哼,妹妹、侄儿,咱们就看看吧,到底是谁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谁的道路才是行得通的

无论史书怎么说,反正这个时代的孙权还真不笨,一方面派出三万大军协同周瑜在鄱阳作战,一方面则是坐观山越的败亡、隐匿军队到达余杭的行踪,等待时机。真要说他的疏漏的话,可能就是没想到山越在几天之内就会灭亡,原本想着他们能拖个把月的话他就能赶得急偷袭会稽城,那样的话不仅孙尚香自身难保,而且还不用担心孙绍那边获得援军。

要说的话,孙权也算是一个宅男,丝毫没有继承其父兄喜欢打猎的光荣传统,整天窝在家里策划各种活动是他的最爱。所以一到余杭就各种不习惯,毕竟那儿还有山越人留下的气味、衣服料子、吃过食物、以及拉过的xx。

所谓的水土不服大抵如是,而娇生惯养的孙权也是吃不惯本地郎中开的药,可这不刚好么,华佗在江东啊,所以一阵寻找之后可就把人给找去了,开了两幅药就给治好了。

可是消息也跟着走漏了华佗是谁啊神医那可是n多人排队求医的对象,你这摆明的加塞插队行为还不得引起民愤啊,这一民愤,得,暴露了就。

第23章勉强信任你吧

正当大战一触即发的当儿,实在看不下去这群窝里斗,还斗的这么热闹的人出现了。正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这个着急的家伙就是挂着朝廷认证标示的扬州牧王朗。

这货可是太有来头,原本会稽太守当得好好的,结果硬是让孙策给拉了下来,自诩名士的他自然不肯投降,孙策又不想杀他,没想到这货转眼之间就奔献帝那儿告状去了,但是献帝也拿孙策没办法只好给了他一个虚职,也就是一个挂职领俸禄的干部当着。

两年前,也就是孙策挂了之后没多久,这家伙发觉江东有大乱的征兆,赶紧上书献帝要求回来整肃江东,顺便报报仇什么的,可是挂着扬州牧的头衔一来却发现,他压根就是个谁都不爱理的中年大叔。发觉自己存在感不足的王朗也只有让他们闹,自己就找了一清净地呆着随时观察江东的情况,他不甘心啊,还上表献帝说“江东不宁我就不回来”,搁徐州一直待到了现在。

这货还得多说几句,因为他们一家子在历史上都有些牛。王朗他本人在曹丕称帝后位列三公,他儿子王肃,听名字可能是个酱油,但人家可是个学者。这学者可跟现在的有些区别,人家是儒家的学者,也就是经学家。史书记载这家伙“曾遍注群经”,也就是说当时存在的所有经书他不仅都看过,而且还都给了注释翻译。那么还有个人,目前还没出生,就是这王肃的女儿,王元姬。换个称呼的话就是,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亲身母亲,这女的可是一个狠人生下的儿子个顶个是极品,晋朝的“八王之乱”几乎就是他儿子孙子搞出来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王朗呢,却只是一个受尽孙家欺凌压迫,却还想着改造他们的一个顽固大叔。毕竟他才是“法理”上真资格的扬州牧朝廷任命的江东真正管理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