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朝大丈夫 > 分节阅读 600

分节阅读 60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歼邪。”

他这其实也是句气话。

至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里头的情况谁也不知,你就算贸然要攻大明门,又有谁敢跟你干莫说是其他官兵,就是那朱佑阮带来的家奴,也绝不敢做这种事。

杨廷和苦笑,也能体谅朱佑阮的不满,连忙道:“殿下息怒,眼下时局不明,不可妄动。”

朱佑阮冷笑:“那你又有什么办法”

杨廷和左思右想,随即咬牙道:“暂时后退五里,先不要堵塞大明门,省的授人以柄。下官陪着殿下就在那里等候,下官不信,宫里就愿意看到我们在这里闹笑话,想必只是有人给殿下一个下马威,眼下不必意气之争,暂时隐忍,等到殿下入宫当政,再报这一箭之仇不迟。”

朱佑阮很是不忿,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先听了杨廷和的主意,连忙把命令传达下去,先与大明门保持距离,随即带着许多人守候。

宫里的异常也引起了不少官员的不满,在他们看来,摄政王如今便是道统,而一些宦官居然敢如此造次,分明是有人使出来的阴谋,众人又乏又饿,憋了一肚子的气无处发泄,谁的脸色都不好看。

足足熬了半个时辰,因为一大堆人所处的位置靠着长街的御道,所以渐渐有些大胆的百姓开始靠拢围观,朱佑阮本想将他们驱散开,却被杨廷和制止,道:“殿下不可,就让这些百姓们看,让他们知道这京师里有人刁难殿下,民心可用。”

朱佑阮这才打消了主意。

围来的人群已经越来越多,大家不敢靠近,远远驻足,指指点点的也是不少,不少人相互之间在打探朱佑阮的来路,许多人得知是摄政王,就更觉得奇怪了,而正在这时候,有人突然在人群中大喊道:“陛下已经失踪,摄政王入京登极,扶葆社稷,君临天下,这便是今后的皇上,吾皇万岁。”

谁也分不清到底是谁喊出来的话,可是百姓大多都是盲从的,有人一叫,四处便有人道:“吾皇万岁”

“万岁”

百姓对于皇室,有着一种盲从,在有心人的鼓噪之下,居然许多人纷纷拜倒,朝向朱佑阮的方向磕头,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吾皇万岁万万岁”

第九百七十五章:大明门之变三

那吾皇万岁的声音不绝于耳,成千上万人一道高呼出来,声震九天。

可是朱佑阮呆住了。

他当然喜欢这四个字,可是这个节骨眼,突然有人喊出这种话来,让他顿时无言以对。

杨廷和更是吓得魂不附体,万岁是一个专属名词,除了皇帝之外,谁敢当万岁可是现在百姓们突然大吼,而且声势这么大,你应当然不是,躲也不是,就算躲了,其他人会怎么想

这是很严重的政治问题,摄政王的身份本来就敏感,正是因为这敏感又尴尬的身份,突然冒出这万岁之声,就更让人可疑了。

此前的时候,朱佑阮就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要求进出大明门,要求住在东宫,他提出这个要求,自然是希望这种种的特权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增加自己的威信,区分自己与藩王之间的区别。

可是换个角度,他提出种种的要求,又何尝不宣示了自己带着非分之想,虽然大家都知道,大明朝的摄政王和东宫太子也相差不了太多,摄政个一两年,若是皇帝还没有回京,那么就应当顺理成章的登基了。可问题是,摄政王就是摄政王,当不起这个万岁。

更严重的是,有人大呼万岁,就难免会有人想,如此多的百姓高呼万岁,到底是是导演的

是谁已经不重要,但是可以确认,天下人都认定了是朱佑阮的授意。

去东宫住是你朱佑阮提出来的。

进出大明门也是你这家伙提出来的。

现在这些人喊万岁,不是你偷偷授意还能有谁

这皇帝还只是下落不明,太后还在宫里坐着呢,让你以藩王身份入京摄政,已经给了你天大的面子,可是还没进宫,你就得寸进尺,就想要做皇帝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朱佑阮反应不过来,目瞪口呆看向杨廷和。

杨廷和也反应不过来,目瞪口呆看向朱佑阮。

良久,杨廷和终于反应过来,道:“殿下,我们中计了,快,快,殿下应当立即下令,立即下令驱散这些无知百姓”

朱佑阮面无人色,道:“还来得及吗”

坤宁宫。

张太后今曰清早便已经醒来,盛装之后,尽是雍容。

今曰要接见摄政王,自然要提早做好准备,可是左等右等,却总是没有摄政王的消息,都说摄政王入京了,可是为何还没有来。

其实从本心上,张太后未必希望朱佑阮入京摄政,人都有私心,摄政王入京,摄的是谁的政,虽说儿子没回来,可是张太后并不希望有人替代自己的儿子。

儿子就是儿子,纵然百官不喜,纵然许多人说朱厚照是昏君,可依旧是自己的骨肉。

不过事急从权,张太后不是不懂这个道理,摄政王既然已经请来了,当然要以礼相待,那朱佑阮提出了种种的要求,张太后也都肯做出退步,她只是期望,一切能够顺利。

只是一直等了一个多时辰,仍旧一点消息都没有,张太后就有些不高兴了,立即叫了个太监来,问话道:“为何摄政王还没有来”

这太监是太后身边的人,他嘿嘿一笑,道:“来倒是来了,只是御马监那边不肯让他们进。”

张太后皱起眉,道:“御马监怎么这么不懂规矩,哀家原以为谷大用是个挺聪明的人,怎么这么糊涂”

这太监回答道:“御马监那边说,摄政王带了许多骁骑营的官兵开路,他们不敢开门。”

官兵张太后眼眸眯了起来。

按理说摄政王带些护卫,那也没什么,张太后漫不经心的问:“带了多少”

“有数千之多吧。骁骑营应当是倾巢而出了”这太监老老实实的回答,不过他回答的模棱两可。

张太后脸色绷紧了,数千之多,这就不同寻常了,她冷冷一笑道:“摄政王这是想做什么谷大用做得对,先不必急着开门,以防生变。”

这太监又道:“奴婢还听说,摄政王这一次来,文武百官都做了随扈,便是内阁的两个学士,也在身边差遣,声势当真不小。”

张太后更是不喜。

其实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如果说文武百官都是去迎接摄政王,这不会引起张太后的反感,因为迎接二字,就说明百官是主,摄政王是客,百官代表太后,代表皇帝去迎接摄政王,道理上说得通,也没什么反感的地方。

可是这太监却是说随扈差遣,就全然不同了,内阁大臣是什么人都可以充作随扈在旁差遣的吗这摄政王想做什么,那些百官又想做什么

张太后的脸色冷若寒霜,冷冷笑道:“好啊,真是人走茶凉,皇帝还没死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