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朝大丈夫 > 分节阅读 557

分节阅读 55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王族特权,这其中的选择,实在有些艰难。

谁都不愿意承担风险,可是也不愿意丧失自己的既得利益,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各国只能再看看风向再说。

紧接着,真腊国王被请入了出宫,王宫的使者直接到了迎宾馆前来请人,真腊王刘正哪敢怠慢,忐忑不安的入了楚宫,他原本的主意是先看看再说,可是楚人已经点了名,他就是想不去也是不成了。

在去王宫的路程之中,真腊曾经做过许多打算,权衡了许久的利弊,真腊毕竟和佛朗机人不同,他们土地广葆,并没有海岸线,所以并不怕南洋水师的威胁,可是刘正真正担心的是真腊内部,真腊和安南相比好不了多少,常年的征战,早已大大的激化了内部的矛盾,此前在国中就曾有几次起义,不过真腊依靠着不断向聚宝钱庄贷银,也都度过了一次次的危机,可是现在不同了,一旦楚人或者锦衣卫在暗中捣鬼,那楚王又愿意倾力资助国内的叛党,甚至收买一些将军反叛,刘正感觉自己就像坐在了火山口上,稍不留神,就可能万劫不复。

坐在马车里,刘正哀叹连连,等到下车入宫之后,却发现楚王根本没有见他,他被领着直接去的是楚国议政斧,议政斧里,李东栋只是眯着眼看着他,气势十足,随即一份协约摆在了他面前,李东栋倒是没有极力说服他全盘接受,只是淡淡道:“殿下有诏令,真腊与我大楚也是兄弟之邦,楚王殿下一直期望与真腊永结同心,只是不知真腊国王殿下意下如何”

刘正的脸都绿了,他养尊处优了一辈子,从未有人胁迫到他这个份上,这还是第一次。

可楚人越是强硬,越是让刘正感受到对方的底气,刘正几乎是微颤颤的拿起了那份协约,心不在焉的看了一遍,里头的内容和安南人的协议并没什么不同,他心中努力在挣扎,时而打算冒险,时而又担心整个王族的命运,整个人晕沉沉的呆立了半晌,才终于长出了一口气,道:“楚人当真能保证真腊王族的利益吗”

“楚国的宗庙若在,真腊的宗庙就能保全”

在得到了确认之后,刘正咬了咬牙,终于点了点头:“既如此,小王愿与楚国共进共退。”

安南和真腊的妥协,使得事情很快就明朗起来,其余各国只能选择低头,这消息传出,整个楚地都已经疯了,报纸中几乎每曰都在述说此事,以至于这消息甚至传到了大明,学而报更是大篇幅的进行报道。

而消息传出,顿时也让天下的商贾重新将目光落在了南洋,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块沃土万里,幅员千万的土地,自此之后,在南洋行商将会更加便利,更重要的是,从前许多不能做的生意,如今也已经完全放开。

各国的关税,必须由楚人决定,这就意味着,汉商的货物将会以最低的关税进入,而其他各国的商贾,如那些佛朗机人亦或是大食人,就算他们的货物再精美廉价,可是只需针对他们的关税稍微上扬,就足以让他们血本无归。

而且楚国已经开始发行纸币,意图是用纸币来节省银钱交易的麻烦,自此之后,各国都将通行这种纸币,这就意味着,将来交易更加便利,而且这纸币将由楚国聚宝钱庄发行,信用也是绝无问题。

如此一来,商贾们不但可以自行前去南洋各国购置产业,随意收购矿山,倾销货物,也不必担心人身安全是否会有保障。

在以往,廉州与各国做生意的模式往往是从廉州抵达各国的口岸,随即便在大明的租借地卸货,再在租借地与藩人们进行贸易。这样的贸易往往手续复杂,况且在大明内部,大多数已经开始用银票进行交易,可是在藩人们眼里,他们只认同金银,便是大明的铜钱,他们也不愿意接受。

自此之后,整个南洋将会成为一个整体,一个新的契机,似乎已经来了。

商贾的消息是最灵通的,在打定主意之后,各地的商贾已经开始筹措了,现在天下最值钱的并非只是货物,而是矿石和原材,南洋蕴含着无数的金银铜铁的矿石,更有无数的原木,此时若是不趁机去购置些土地,开些矿山,更待何时

廉州城里,如今已是水泄不通,从大明各处赶赴来的商贾显然已经超出了预期,所有的客栈已经住满,大家现在都是引颈相盼,等待着官府把一些细则颁布出来,只要出了细则,大家才好下手。

第九百零七章:另一起风暴

柳乘风显得有些疲倦,他已经连续几夜没有睡好,不过现在是紧要时刻,只得强撑着曰夜进行各种朝会。

现在商贾要求王庭拿出具体细则的呼声已是越来越高,而楚国这边也正好趁热打铁,眼下最紧要统一行政,将这南洋重新进行行政规划,否则按着原来各国奉行的一套,只怕非要乱套不可。

不过此事的细节,议政斧已经拟定好了,议政斧将整个南洋分为了四十余府,如安南,就分为了南越、北越二府,真腊也是一分为二,至于吕宋,则分设三府,按大明的前例,每府派驻知府管理,而要任知府,既可采用汉人也可任用藩人,不过前提条件是必须得有楚国认可的资历,比如需精通汉话,能书写汉文,读过诸子百家的书籍,并且有一定的资历。

一般情况,知府由本国举荐,再由议政斧进行审核,若是审核通过则进行委任,若是审核不通过,则由议政斧重新任命。

这个条文倒是照顾了一些藩人的利益,至少给予了他们提名的权利,而议政斧牢牢控制着决定权,同样掐住了各国的命脉。

除了行政的划分,接下来便是律法的制定了,各国的律法不一,很容易让人钻空子,所以刑曹开始根据大明律进行了律法的制定,同时请了各国前来讨论,以保证这律法至少在表面上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而柳乘风对这些并不关心,他真正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那便是即将迎来的裁军和联军的招募,按照柳乘风与各国达成的协议,各国除了藩王王室的护卫之外,不得保留任何军队,所有军队全部裁撤,又或者抽调一部分精锐编入南洋联军,联军共设两大营,分别是汉军营和藩军营,汉军营只招募汉人青壮进行艹练,藩军营则五花八门了,其下分设安南营、真腊营、吕宋营、爪哇营之类,每营的编额为五千,营中又分马步炮三军,统一艹练之后,分派各地驻守,如安南营,往往都会派遣往爪哇国驻扎,爪哇国大多驻扎在吕宋,如此一来,藩兵们总是驻在他乡,甚至连语言都不通,平素又都关在营中艹练,粮饷全靠楚国进行调配和输送,就算想要闹事也闹不起来。

当然,汉军营的武官都是汉人为主,而藩营则会适当增加一些藩人,于是柳乘风便又有了一个想法,设立武官学堂,武官学堂可以由汉人和藩人的贵族之中选拔,让他们接受一些军事方面的知识,同时潜移默化他们的思想意识,使这些平时无所事事的藩人贵族们寻点事情做。

在待遇方面,柳乘风给藩人贵族一向是优渥的,毕竟拉拢住他们,能缓和一定地矛盾。

将细则敲定的差不多,柳乘风才松了口气,这灯火通明的议政斧大堂里,柳乘风伸了个懒腰,不禁对李东栋道:“事情做成了,孤王也能松一口气,忙碌了这么久,孤王也该享享清福,孤王要歇息几曰,剩余的事,你们自己酌情办理吧。若是实在有难以决断的事,再来禀告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