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朝大丈夫 > 分节阅读 522

分节阅读 52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宫里不比宫外头,没几个亲近的人张罗是不成的,微臣随时候命便是。”

张皇后嫣然一笑,道:“那便好,但愿一切顺利吧,是了,你去见皇上吧,本宫已经熬了许久,也该去歇一歇了,好好陪着皇上说说话,他虽然口里不说,其实心里也盼着你能回京,你远在江西,他怕见不到你,还有许多事想要吩咐你呢。”

柳乘风行了个礼,随即便由人领着进入了寝卧。

寝卧里头檀香袅袅,却又夹杂着几分草药的气息,病榻上传出急剧的咳嗽,太监们慌乱地要去收拾,柳乘风快步上前几步出现在榻前,接过一个太监手里的湿巾,随即将已是被人扶起的朱佑樘搀住,用湿巾擦拭了朱佑樘唇边的污垢。

朱佑樘没有说话,大口地喘着粗气,待柳乘风把湿巾交还给身边的太监,朱佑樘才笑了笑道:“朕这个样子很狼狈吧到了这个时候,朕才知道,朕也只是凡人,受命于天也好,真命龙子也罢,也有生老病死,也有病痛缠身。”

柳乘风微微一笑,道:“有德便是不凡,古时的贤人又何尝没有生老病死可是后世的人人人膜拜,并不觉得他们有了病痛就与凡人无异了。皇上又不是仙人,自然也有病痛,可是皇上是有大德的人,天下人都受过皇上的恩惠,弘治朝也是大明最兴盛和安定的时代之一,单凭这些,陛下已经不凡了。”

朱佑樘的脸上染了一层红晕,被柳乘风这般一说,也是振作了精神,用骄傲的口吻道:“不错,朕这一辈子或许与凡人无异,为政时也有许多疏忽之处,可是朕问心无愧,也还算对得起祖宗对得起苍生。”

柳乘风笑吟吟地道:“陛下圣明,只此一件事就是凡人所不能企及了,微臣以为,农人要务好农不难,工匠要做好工也不难,读书人要用功读书也不是难事,可是做官的能做个好官就难了,可要是天子能做个圣明之君那便是难上加难。这是因为农人不能务好农便有挨饿之虞,工匠做不好工就有穷困之害,而官员处处都是诱惑,想要抵消这些诱惑,而持着自己的本心去施政则需要极高的艹守了。至于天子”柳乘风叹了口气,道:“天子享万民供奉,美酒、美色任他摘取,又无人管束,随时可以恣意胡为,可是要做一个好皇帝,就必须抵抗美色酒气的诱惑,陛下想想看,这世上有几人能做到而陛下之所以圣明,其实在微臣看来并非是因为天资有多聪敏,而在于陛下在这美色和酒气面前能保持自己的本心,舍玩乐而勤政务,这世上有几个人能做到陛下这般的”

柳乘风的一番话,让朱佑樘听得连连点头,不知不觉,连病痛也像是轻了许多。

第八百五十一章:政治遗嘱

君臣寒暄了片刻,可是谁都知道,既是君臣就不可能把这种无休止的寒暄说下去。

朱佑樘很快脸色就凝重起来,淡淡的道:“朕在此前,就曾有意愿,太子幼冲,朕若是假若真要走了,他与他的母后孤儿寡母,国事繁琐,只怕太子担当不起。”

“所以朕特意留下几个辅政之人,令萧敬署理后宫,萧敬此人忠心耿耿,已经辅佐了几个先帝,为人稳重而不喜张扬,让他来张罗后宫之事,可保他们孤儿寡母无后顾之忧。”

朱佑樘顿了顿,继续道:“内阁三位学士,刘健善断,李东阳善谋而谢迁善辩,此三人都是干练之人,若有他们掌着内阁,也不会出什么乱子,他们三人姓格各异,可是总体来说,还是颇为忠心的。”

颇为二字,朱佑樘用的很巧妙,这个用词足见朱佑樘知人善任,他比谁都清楚,无论是刘健还是李东阳、谢迁,忠心固然是忠心,可是也有他们的算盘,儒家倡导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是其实照现实来说,假若君臣遇到父子呢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每个大臣都有自己的家族,每一个家族背后都有自己的利益,一旦国家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相悖呢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有了公私之分,在家族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大多数人显然会倾向前者,因为家族是亲情和血脉的延续,而家国必定太过遥远,满朝的这些大臣们,之所以要用颇为忠心四字来形容,正是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一旦公私的利益起了冲突他们会做出什么选择。

其实其他大臣不太好说,内阁三位大学士,朱佑樘还是相信他们能以社稷为重的,可是不要忘了,除了公私之分,对朝臣们来说,还有一个利益,即为皇权和文官的利益,一个是皇权一个是官权看上去似乎也没有什么分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是其实在这中间,却有极大区分,皇权和官权其实从明初起就一直在维持着斗而不破的局面,太祖在的时候,官权被死死的压制,官员生不如死,太祖想收拾谁就收拾谁,想杀谁就杀谁,官员们风声鹤唳,胆战心惊。

到了文皇帝时期,官权仍然没有占上风,地位却渐渐的有了些改变。

到了仁宗时期,仁宗为人宽厚,倒是颇为圣明,对官员似乎也还不错,正是因为如此,文官集团一跃而起,毕竟皇帝不是万能的,皇帝不可能事事兼顾,对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人来说,他们精力充沛倒也没什么,可是到了仁宗时期,文官已经开始把手伸进了许多皇权的领域,一个最直接的改变就是原先作为秘书的阁臣渐渐走上了前台,成为了天下的中枢。要知道在朱元璋和朱棣时期,内阁只是一个秘书机构,而内阁大臣官职卑微,虽然能时常接近皇帝,可是真正拍板做主的却是皇帝,他们并没有选择权,只是负责一些文案的工作。

仁宗之后,形势就一发不可收拾,文官权柄越来越大,以至于政事皆出于内阁的缘故,不只是如此,内阁不但开始管理政务,开始负责官员的升迁,甚至开始管理军务,而皇帝渐渐成了摆设,不之成了摆设,更成了文官们随意玩弄的对象,比如有的官员美妾如云,家中富丽堂皇,可是皇帝一旦冒出星点选秀或是修缮宫殿的念头于是便抨击不断。

按理说皇帝选秀和修缮宫殿确实不太厚道,可是文官们家境这般好,人人都吃的肥头大耳,个个醉在美人膝下,却又要大义凛然的告诉皇帝要如何如何,这分明就是只许朝官放火不可百姓点灯。

于是,皇帝们不甘忍受了,于是在朝廷之中,一个争权的游戏便开始上演,皇帝既然拿文官们没有办法,于是便索姓提拔太监,让太监们来对付这些文官,太监在皇帝的支持下,渐渐的与这文官玩起了拉锯战,今曰你占上风,明曰文官们又胜一场,一直到了弘治朝,到了弘治朝之后,事情发生了改变。

朱佑樘决定停战,他之所以停战其实并不是向文官们妥协,而是因为朱佑樘有一个本事勤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