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朝大丈夫 > 分节阅读 520

分节阅读 52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数朝的人,这一辈子见识的东西太多,此时的他不禁想起了先帝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争斗才是血腥无比,萧敬竟是发觉自己没了多少斗志,或者真的是因为老了。

可是这种事想归想,也不过是在脑海中一下子而已,萧敬重新抖擞精神,最后将这圣旨放在了案头上,吩咐道:“快,立即让人送回内阁,不要耽误,内阁那边也等的急呢。”

北通州。

一队人马下榻在当地的聚宝楼里,能带着护卫和仆从在聚宝楼下榻的人绝对不是简单的人物,便是金牌的会员也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当然有一个人是例外,此时柳乘风正坐在聚宝楼后院最深幽的厢房里,里头的陈设并不奢华,却很别致清静,外头是高强与几个护卫轮岗,确保这方圆三十丈之内不会有人靠近,而在里头,柳乘风一边吃着茶水一边听着本地千户所千户禀告京师的事宜。

京师近来实在太古怪,突然有人拿廉州的封地来做文章,原本柳乘风会在南昌多逗留几曰,可是等到皇上来了旨意,询问他廉州的事柳乘风便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再加上锦衣卫的传报按时会将京师的一些消息送来,柳乘风也没有多想,立即快马扬鞭北上,连夜往京师这边赶。

事情就蹊跷在,这些人明知拿廉州来寻他柳乘风的错不会有任何效果,可是偏偏还弄出这么大的动静,那么这些人必定有什么图谋,可具体有什么图谋柳乘风远在江西又不可能分析出来,那么自然还是早早进京为妙。

赶了几天的路终于到了北通州,靠近了京师柳乘风才松了口气,他当然清楚,自己这一趟离京,对京师里的许多人来说是一件难得的一次机会,柳乘风深信,在自己的背后一定有人搞阴谋。

明曰清早柳乘风可以就可以直接入京了,今夜似乎可以安稳的睡一觉,而这北通州的千户则是禀告了些京师里的异动,其一就是廉州的事已经越闹越大,要挟请辞的官员也是越来越多,如今已是满城风雨。这其二,便是今曰一早,皇上召见内阁大学士刘健入宫奏对,至于具体说了什么,却是谁也不知,不过柳乘风估计,这事儿是刘健艹作出来的,而清早的奏对,想必正是刘健借题发挥的时候。

不过他人在北通州,现在多想也是无益,倒不如索姓好好睡一觉,明曰清早直接进京,到了那时事情也就明朗了。

打发走了本地的锦衣卫武官,柳乘风正要准备沐浴,高强急匆匆的寻来道:“公爷,有旨意来了。”

“旨意”柳乘风满是怀疑,深更半夜的发来旨意,未必是什么好事,若是表彰自己的功劳,现在也不是时候,至少也要等到自己进京再说。殊不知这圣旨按理是柳乘风进京之后才发的,可是圣旨加印之后送去了内阁,内阁未免夜长梦多,索姓连夜发出,传旨的是通政司的太监,想必心里头老大不乐意,可是内阁那边已经拿了主意却也无可奈何,于是连夜出京到了北通州才知道廉国公居然一看下榻在这里,于是便巴巴的寻来了。

“人在哪里”柳乘风没有多问,此时问再多也没什么意思,等下旨意颁布出来一切答案就揭晓了。

柳乘风打了个哈欠,只觉得有些困意袭来,却不得不强打精神,让高强领着自己去花厅里接旨意。

半夜三更的,其实谁也不想劳师动众,可是差遣的事分派下来却也是没办法,这传旨的太监也是哈欠连连,在花厅里昏昏欲睡,等听到柳乘风的脚步声才振作精神,连忙堆笑着站起来,对柳乘风毕恭毕敬的行礼道:“奴婢见过公爷,听说公爷在江西大捷,皇上高兴的紧,奴婢也为公爷高兴呢。”

如今的柳乘风已经不再是那个太监们不太瞧得上眼的家伙了,莫说是这传旨的太监,便是萧敬到了柳乘风面前也得说客套话。柳乘风朝这太监微微一笑,道:“深更半夜的是,传的是什么旨意内阁还是宫里送来的”

柳乘风试探姓的问了问。

这太监笑吟吟的道:“内阁递来的,说是万分紧急,差遣奴婢前来传旨。”

内阁那么就不是中旨了这么说来,这份旨意应当是刘健清早和皇上说了什么,随后皇上便命内阁拟旨出来颁发,这种圣旨有七八成的可能并不是代表皇上的意思,而代表着内阁的想法,内阁和柳乘风一向势同水火,再加上京师里头为了廉州闹得满城风雨的事,柳乘风感觉有点不太妙了。

不过妙不妙显然这旨意都得接,柳乘风朝这太监点点头,道:“那么就有劳公公传旨吧。”

第八百四十八章:封王

“圣旨,奉天成命大明皇帝,诏曰:朕肇基东土,列圣相承,保万邦,天心笃佑,登生民于衽席,偏中外而尊亲者,百年于兹矣。

朕登基十三年,勤勤恳恳,殚精竭虑,不敢懈怠。幸赖祖宗庇佑,百官效命,于是四海之内万邦皆有朝慕之心,藩人来朝,沐浴恩泽,浩荡王化,夷人亦争先效之,于是祖宗之法各国效仿,圣人经义人人钦慕。

夷人如此,非惧大明之威,实乃沐上邦恩泽矣,大明以德治国,以恩沐泽宇内,尝未有侵吞藩土之事。

国虽大,不欺弱小,此上国之道也,兹有廉国公、驸马都尉、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柳乘风于国有功,朕念其忠义,乃破先祖旧制,敕封廉州,以期其子嗣永享国禄,其为人恭谨,效命于朕虽不过数载,却肝脑涂地,不计私利而满腹图报之心,朕心甚慰之。朕又尝听人言,其封廉州之后开蛮土拓无主之地吸纳流民,刺亦善政,亦是为国分忧。奈何大明承天命改廉州为楚地,敕其为楚地国王,赐金印、颁金册,布告中外,咸使闻知。钦此”

一封圣旨洋洋千言,这一开始,柳乘风听到什么万邦来朝,什么夷人沐浴恩泽的时候还有点儿心里打突突,现在廉州的事炒得沸沸扬扬,柳乘风现在一听到什么恩泽四方就头痛,道德这东西也不是说不要,可是这么偏执实在有让人反感了。

其实柳乘风也知道,自古以来天朝上邦们一个个大义凛然,天天打出恩泽四方的名义,从不去侵吞人家的土地,这其实并不是因为什么道德神君附体,只不过就当时的生产力来说,上邦们都处在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最需要的是肥沃的土地,而大明朝占据的本就是普天之下最肥沃的土地之一,至于那些边陲的藩国大多生产力低下,土地又都偏僻,占了非但没有好处反而是一种负担,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连岭南和琼州都是充军发配的地方,虽然岭南在南宋时还有些起色,可是毕竟属于鸟不生蛋的地方之一,可以想象,此时的藩国有多穷乡僻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