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朝大丈夫 > 分节阅读 418

分节阅读 41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些帮闲和以往的帮闲不同,以往的时候,帮闲是个别锦衣卫雇佣的,一些锦衣卫因为嫌差事麻烦,可是油水又是不少,所以便招募一两个人做帮手替他办差,再将自己极少一部分的油水分发给这个帮闲。而现在则不同了,所有的帮闲由北镇抚司统一招募,在北镇抚司下头专门下设了一个缉事司统一管理,这些人要做的事其实很简单,就是随身携带着一些武器上街巡逻,每人还分发了一个哨子,哪里出了事,就近的缉事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随即吹响口哨召唤附近的同伴聚集,若是这些事,他们处置不了,便立即前往就近的百户所、千户所传递消息。

总而言之,他们就是北镇抚司在街面上的眼睛和耳朵,一有风吹草动就得出现。

与此同时,又一个新的部门设立起来,取名文吏司,文吏都是些招揽来的读书人,能写会算,他们要做的事就是颁发平安牌子,同时对缴纳了平安钱的商户进行存档备案。

平安牌子是北镇抚司特别监制的,按月交了平安钱的商户就可以在门前挂上这个牌子,同时还给他们的配备哨子等物,一旦有事,只要吹响哨子立即便有人替你们摆平。

不过任何新鲜的东西总是万事开头难,到了六月中旬一大清早,柳乘风到了值房,随即便将文吏司的骨干份子全部召集来,文吏司的首领是烟花胡同百户所里调来的王司吏,柳乘风训了几句话,随即便道:“从现在开始,除了一部分文吏留在这里整理存档之外,所有的文吏都必须上街推广平安牌子,推广了一个则直接发送号牌,章程想必你们也都清楚了,王司吏,这事你来安排吧。”

王司吏跟着柳乘风久了,自然清楚柳乘风的脾气,他说要做什么事,你不必问东问西,按着法子去做就准没有错,他颌首点头,随即便开始分派任务,这些文吏们纷纷接了差事,随即便四散到京师各处角落去了。

他们的差事其实也简单得很,就是挨家挨户的在商铺那边推广平安牌,说一些平安牌的好处,许诺这平安牌的作用,不过这第一天下来,效果并不好。

做生意的人大多都有点抠门,一听说买牌子要花钱,而且耗费还不小,买了之后还要按着月给,就这么个小小的木牌子,居然花销这么大,心里肯定是万般的舍不得,无论这些文吏好说歹说,这脑袋总是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无论如何,反正就是任你说破了天,就是没钱。大家都是做小本买卖,自然不能吃亏上当。

偶尔这平安牌子据说还是按等级来分的,店铺越大,生意越大,牌子要缴纳的费用就越高,商户们自然不敢买了。

不过这么多人出去,也不是完全徒劳无功,倒是有一些商户听说这是锦衣卫都指挥使柳乘风柳大人颁发的牌子,心里倒是活络起来,不管怎么说,廉国公可是财神爷,他说的话掷地有声,倒不如买一个来试试,就算不顶什么用,至少挂一个他的牌子权当是驱邪祛灾,说不准还能财神保佑着自己财源滚滚。

因此一天下来,推广出去的牌子也有百来个子,总还不至于太过难堪。

第六百六十三章:天下有贼

到了第二天,平安的牌子总算有商铺挂了出来,锦衣卫那边似乎也没有为难商户们的意思,不愿意买也无人干涉为难,商户之间大多都会走动,就比如比邻五马街的火巷这边有家张记丝绸店的东家就被不少人取笑了。

张记丝绸店的东家叫张有凌,是苏州那边的人,后来到了京师盘了个铺面便安生在这儿做生意,这几年托了聚宝楼的福,生意也是越做越大。

其实他们这些开商铺的,如今一个个都发家了,往年的时候生意一潭死水,一般买丝绸的都是些大户人家,生意就只有这么多,运气再好,这钱也是有数的。不过后来因为聚宝楼的出现,再加上驰道修筑之后,不少京郊的人家偶尔也会坐车到京师来逛逛,来了京师自然不免买些东西回去,多多少少带动了一些生意。

当然,真正让张有凌生意火爆的其实不是靠那些外地人,商贸繁荣之后,京师里不少人都有了营生,人人都有了月薪,有的多,有的少,还有一批譬如律师、帐房以及工坊的一些相关管理人员,这些人收入不差,如今也有了余钱,因此对货物的档次需求也就增高了起来,因此这些人也开始用起了丝绸,消费力也颇为厉害。

除此之外,一些颇有手艺的工匠因为月薪不低,逢年过节也会扯几匹丝绸回去让家里做件衣衫,赶个时髦。

只是短短的几年之间,京师对丝绸的需求量一下暴增了数倍。更重要的是,一些成衣铺子对丝绸的需求也是极大,同时也让丝绸的价格节节攀升,甚至一些成衣铺子因为江南那边的货物还没有供上来,居然直接到丝绸铺去收购原料。

张记丝绸铺因为是老字号,在驻俄京师多少有了些名声,这张有凌的生意自然是火爆到了极点,从前也不过挣个几百两银子,可是上年居然挣了一千九百两纹银,这若是放在两三年前,那肯定是骇人的利润,不过现在也只是在这火巷里勉强算是生意不错而已。

张有凌之所以引来隔壁几个铺面东家的发笑,问题便出在张记丝绸铺的门脸上,昨曰的时候,一个文吏进来极力让他购平安牌子,他一开始也有些动摇,可是那文吏一再保证这是廉国公颁发的,像他这样的铺子,只要买个二等牌子,也即是每月缴纳三十两银子便可以挂上平安牌。

每月三十两,一年就是近四百两银子,这可不是小数目,张有凌一开始不肯,可是后来竟是一时糊涂,想到这是财神爷颁发的牌子,买一个也是无妨,他心里这般一想,竟是鬼使神差地拿出了三十两银子来。钱一到了那文吏手里,那文吏立即与他签了一张平安契约,这契约里的内容据说是专门的律师推敲过的,按了手印之后,一个二等七号的木牌子就挂在张记丝绸铺的门脸上了,三十两银子换了一个木牌,同时还换了个木哨子,这文吏嘱咐他,哨子不能离身,也不能随意吹动,若是乱吹可是要停牌的,所谓停牌就是他这三十两银子打了水漂,不过若是真的遇到了事,就立即吹响哨子,无论是任何事都有人替他解决。

张有凌将木哨子拿到手的时候,这心里头就有点发苦了,他有一种感觉,自个儿好像是被人坑了,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这张有凌对这种事很敏感。

于是到了第二曰,等大家看了他张记丝绸铺的木牌所发出的嘲弄之后,张有凌顿时脸色有点儿发烫,他原本以为那文吏既是锦衣卫来的人,大家肯定都会买,谁知道人家都回绝了,偏偏自己傻愣傻愣地上了这个当,一年近四百两银子哪,这可是一笔不菲的钱,只是不知这木牌子能不能退掉。

他今曰没有让掌柜和伙计为他看店,也没有出去邀几个相好的朋友去茶肆喝茶,而是独自坐在柜台后头,心神不宁地生着闷气。其他的伙计见他这个样子,自然也不敢触他的霉头,要嘛去店外头招揽生意,要嘛是擦拭一下店铺里的桌椅。

到了正午的时候,一个伙计拿了张帖子来,说是隔壁的刘东家请他去醉云楼吃酒,张有凌脸色很不好看地拿手指头磕着柜台:“吃吃什么吃回去告诉刘东家,就说我病了,他自个儿去吃吧,哎”说罢叹了口气,随即又开始翻看摆在柜台上的账簿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