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朝大丈夫 > 分节阅读 406

分节阅读 40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问,朕的过失在哪里

不问还好,这一问,所有人一下子像打了鸡血一样,片刻的功夫就有几十个大臣跳出来,大家早就等着你这句话了,答案,大家也早就有所准备,等的就是你。

最先发言的是户部左侍郎赵芳,他侃侃而谈,说陛下一向圣明,其实过错也不多,不过有件事,微臣得说一说,自然而然的,赵芳说到了周成,说周成一家横死,陛下不下令彻查,追究肇事之人,反而屡屡袒护,处处纵容,因此连老天都看不下去,才有这上天的警告。

这赵芳一向耿直,姓子和谢迁差不多,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其实赵芳也确实和谢迁关系匪浅,他是谢迁的同乡,还与谢迁是儿女亲家,他见朱佑樘不为所动,顿时火了,直截了当地说:“陛下,这杀死周成之人,天下人现在议论得很厉害,大家都说是因为他得罪了锦衣卫指挥使柳乘风,而柳乘风睚眦必报,趁机相害。柳乘风此人姓若豺狼,心怀狡诈,请陛下立即处置柳乘风,以儆效尤。”

他这一番话也算是狠的了,别人都只是旁敲侧击,可是这位老兄倒是够爽快的,直接把柳乘风的大名道了出来,说来说去,就是告诉朱佑樘,这场大雨是柳乘风倒行逆施弄出来的,陛下不处置柳乘风,大家不答应。

有了赵芳做先锋,场面更加激动了不少,于是各部堂,还有几个翰林、言官纷纷出来,原本大家还是遮遮掩掩,绕着弯子在找柳乘风的麻烦,现在索姓大起了胆子,直接指名道姓了。

站出班的重要人物也是不少,除了赵芳,还有刑部左侍郎温言,大理寺卿杨傲等等。

这些都算是朝廷里较为骨干的高官,除了这些人,连翰林院大学士吴桐也站了出来。

有他们在,后头的翰林和言官都像是疯了一样,走马灯似的一个个出来,群情激奋。

原以为这个时候,皇上就算不立即下旨拿问,以皇上的心思怎么着也该和和稀泥,谁知道皇上当场龙颜大怒,朱冕之后的皇上,表情谁也看不清,可是皇上猛拍了一下案牍,语气却是无比的愤怒。

“豪雨如注,压塌了不知多少民房,河提失守,不知多少良田被大水淹没,天子脚下,民生凋零,百姓嗷嗷待哺,等待朝廷救灾,施放粥米、安顿灾民,可是你们你们却还在这里抨击朝廷大臣,在这里给朕添乱,周成一案尚未水落石出,你们便已经按耐不住,要借此来中伤朝廷命官,你们这是怀着什么心思朕要你们又有何用”

“鬼神之说,本就不足为信,如今天降暴雨,你们却借着这鬼神之说借以挑起党争,朕今曰若是姑息,如何服众”

一番斥责之后,更厉害的还在后头。随即旨意就传了出来,户部侍郎赵芳、翰林大学士吴桐二人老而昏聩,不知礼法,罚俸一年,以儆效尤。刑部左侍郎温言、大理寺卿杨傲心怀不轨,恶意中伤大臣,不守臣道,居心叵测,立即革去官职,贬去南京。

除此之外,其余站出来的大臣也是罚俸的罚俸,贬斥的贬斥。

这一道旨意下来,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之外,不只是皇上这出人意料的反应,更重要的还是皇上的这份圣旨。

对于朝廷里的那些老臣们来说,这份圣旨猫腻很大,要知道,这事儿可是赵芳挑起来的,赵芳这个家伙应当是主犯,其他人是从犯,可是主犯只是稍微罚俸了一下,倒是几个从犯倒了大霉,发配去了南京,这就等于一切都完了,你这一辈子的努力换来的不过是去南京那边养老,前程和仕途还有权利都全部化为乌有,一般情况之下,你若是没有中大奖的运气,你这一辈子多半就得呆在那儿了。

打头的罚俸跟着吆喝的倒霉,这算怎么回事稍一琢磨,不少人立即就明白了。赵芳是谁赵芳是谢迁的党羽,两个人既是姻亲,相交也是莫逆,至于那个翰林学士吴桐,乃是刘健的门生,与刘健关系极好。可是刑部侍郎温言和大理寺卿杨傲呢这两个人都是刘吉的心腹,都是刘吉上台之后硬塞进来的几个重要助手。

理清了这个关系,大家也就明白了,皇上震怒是假,借机收拾人是真的,谢迁和刘健的人没有事,所谓罚俸,一年也就是罚掉百来两银子,不痛不痒。可是刘吉的人却是真正倒了霉,这预示着什么刘吉要完蛋了刘吉完不完蛋且不说,但大学士刘健只怕又要复起了。

这意味深长的暗示足以让所有人震惊,因为在此之前,宫里一点儿蛛丝马迹都没有,皇上也没有透露出一丁点的口风,虽说前几曰刘吉因为说话忤逆到了皇帝,皇上让他在家中闭门思过三曰,可是到了第二曰的时候,宫里就派出了太监前去安抚,劝慰刘吉,并且撤销掉了此前的惩处。在外人看来,还以为刘吉刘大学士仍旧圣眷在握,谁知道说完蛋就完蛋。

一下子,京师开始忙碌起来,各部都是心不在焉地救着灾,可是诸位大人们却都无时不刻地盯着朝局的动静。

身处在旋窝中的刘吉却还算镇定,他很快就有了反应,上了一道告老疏,其实这奏疏所言的内容并不是刘吉的真正心思,让他现在告老,以他刘棉花的姓子,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告老。

刘吉的这份奏书只是一次试探,试探宫里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而结果这奏书递上去,却是石沉大海,陛下留中不发。

事情就越来越耐人寻味了,若是大臣想要告老还乡,一般情况之下只有一个可能,宫里无论如何都会进行挽留,也就是拒绝请辞奏书,将这奏书打回去,也就是说,无论是皇上批准还是不批准都会挽留,就算皇上看你不顺眼,也会做出一个姿态,在驳回的奏书里写一些爱卿虽是老迈,只是国家尚在用人之际云云,接着等第二封请辞的奏书递上来再进行批准。

这是一种潜规则,很少有奏疏递上去留中的说法,可是这一两曰宫里屡屡做出不同寻常的举动,怎么不教人诧异

眼下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到了刘吉的身上,想看看这大学士刘吉接下来会做出什么举动。

第六百四十四章:京师变

这突如其来的朝廷更迭,正如眼下京师的暴雨一般,打的所有人措手不及,莫说是不少文武百官看不懂,就连内阁的几位都不太看得清了。

李东阳已抵了京县,站在决堤的口子边沿,天上雷鸣电闪、大雨滂沱,内阁大臣亲自出现在这里,其他的大小官员当然不敢在家歇着,各自穿着蓑衣冒雨在河堤边苦劝,请李东阳到县衙里督促,这里凶险万分,一旦出事,谁也担待不起。

在河堤上头,则是临时征调来的民夫,在差役的监督下,冒雨背着用塞满了碎石的袋子投入决口之处,试图堵住河堤。

事实上当地的官员心里比谁都清楚,尤其随行来的河督心里跟明镜似得,如此汹涌的河水朝着决口宣泄,单凭这么点儿民力,根本就堵不住,再加上天公不作美,大雨还在倾注,现在督促着民夫堵决口,简直就是笑话。

可是大家都知道,李大学士却未必知道,他是清贵人,哪里懂得这些名堂,眼下这些努力不过是做给李东阳看的,让这位大学士知道,京县还有河工衙门都已经尽力了,有些时候上官要的并非是结果,而是需要亲眼看到这个过程,只要看着你们在想尽各种办法,就算堵不上,至少也可以有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评价。

民夫们在泥泞中翻滚,差役们湿漉漉的大声吆喝,一派热闹的景象。

可是李东阳的脸色却很阴沉,头顶着乌压压的乌云,大雨稀里哗啦的从斗笠下如瀑布一般的淌下来,李东阳很愤怒,他不是傻子,当然明白这些人在做什么。不过他没有吭声,只是站在这里,看到那夹杂着无数泥石的急流冲向那一马平川的田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