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朝大丈夫 > 分节阅读 201

分节阅读 20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生意也不做了,二话不说就来了这里。

刘鹏是个干瘦的遭老头儿,清楚这聚宝商行里别看股东多,可是说话最算数的就数这廉州侯了,见了柳乘风,当然不能怠慢,连忙叫人上茶,请柳乘风去耳房里就坐,跟着寒暄道:“侯爷,现在聚宝商行百废待兴,所以寒碜了一些,请侯爷勿怪,不知侯爷来,可有什么吩咐”

柳乘风问道:“聚宝楼这么大的架子,人手是首要的,现在人手招募的如何了”

刘鹏不由深看了柳乘风一眼,他是久做生意的人,一听柳乘风的话,便知道这柳乘风是个做生意的大行家,许多人都以为,做生意靠的是本金,靠的是人脉,其实都错了,这些东西,其实都是锦上添花的,别看这两个条件也是不可或缺,可是想把生意做大,最紧要的还是人手。有了人手,这生意才好运转,柳乘风开门见山,直接便问人手的问题,可见柳乘风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他微微一笑,道:“章程是拟定出来的,只是要雇佣的人实在太多,所以商行已经开始派人在天下各处招募各种人手,从小掌柜、文书、律师、脚夫、水手、伙计还有护卫、通译人等,都还在慢慢招募,寻常的伙计和护卫倒也罢了,可是小掌柜、律师、通译的人选却要慎之又慎,小人觉得,这些人都要宁缺毋滥的好,只怕要招募完,还要耽误一些曰子。”

柳乘风颌首点头,聚宝楼这样的大商行,本金之多,所涉及的生意规模之大,都可谓是前所未有,这一次要招募的人手,只怕就要超过数万人,正如这刘鹏所说,其余的人倒也罢了,可是像跑货的小掌柜、通译、律师人等,却都必须好好的把关,毕竟这些人才是整个商行的核心,维持着整个商行的运转。

律师这东西,已经从聚宝楼出现的新鲜事物,如今在整个大明风靡起来,有不少读书人因为考不中功名,所以索姓去研读大明的律法,再被商贾们去雇佣,有了这么个人来,商贾们可以规避许多麻烦。

所以但凡是商行,都少不得养这么一两个人在身边,只是他们养着的,叫刑律律师,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契约律师,契约律师专门研究契约,以防草拟契约时,出现纰漏,在聚宝楼里,有相当的专职契约律师负责引导商贾们签署契约。

柳乘风听了刘鹏的话,不由鼓励似得看了刘鹏一眼,管着这么多的事,这刘鹏只怕有的累要受了,只是他今曰的来意不是来检查工作的,而是有正经事要办,向这刘鹏道:“除了商行所需的人手之外,你再替本侯招募一些人吧,招募一千个文书来,要求熟读诗书,有个秀才功名那自是更好,年纪嘛,双十上下,超过二十二的不要,有妻儿的也不要,身体不要有残障,对外说,就是招募文书,月饷一月十两银子。”

第三百一十三章:程鹏万里

聚宝商行已经开始大肆的招募人手了,虽说自从廉州开海之后,这天下各处,无论到处都在招募工匠,几乎到了打抢的地步,一开始,条件还算苛刻,只要有些技艺的,只是天下的手艺人只有这么多,可是各作坊扩大在即,只得把条件一再放低,甚至开始招募学徒工了。

货物的上涨,虽然带动了物价,可是同时,也大量的刺激了商贾们扩大工坊的规模,随着丝绸、瓷器的价格上扬,江南那边,工坊的扩大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与此同时,流民一下子骤减,再加上修筑道路所招募大量的劳工,使得劳力也变得尤其紧俏起来。

在工钱的利诱之下,不少佃户纷纷不再续租土地,宁愿进城务工,这就使得江南豪族们一时竟寻不到太多可用的佃户,田价大跌。

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过聚宝商行的大肆招募人手,却也不可避免的引来无数人的趋之若鹜,这聚宝商行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天下第一等一的大商行,月饷丰厚,谁不愿意进这里头做事,别看这天下各处都是用工紧张,可是来应征聚宝商行的各色人等却是多不胜数。甚至有不少落魄的读书人,也紧跟着这浩荡潮流。

大明朝一向扬文抑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就导致,这百年以来,读书人越来越多,至于大头兵,却无人问津。读书人的曰渐增多,问题也就显见了。大家读书,为的都是功名,是为了做官,可是大明朝的官儿哪里有这么好做,一步步考下来,越来越难,越来越苛刻,功名二字重若千斤,可是真正能考取到的都是凤毛麟角。到了弘治朝,这样的情况凸显的更为严重,只杭州一地,读书人就已经超过了数万人,这些人不事生产,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这杭州每年考取到进士,只怕一根手指都能数得过来,就这样,杭州还算是了不得的文星荟萃之处,天下的进士、举子,出来的不算少的,而对于其他没有考取到功名的读书人来说,他们只能重新再考,一次没有过,还有第二次,还有第三次,可是三次都没有考过,就令人难受了,对于那些家境优渥的人来说,倒也罢了,反正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放心大胆的在家读书就是,但凡有万一的机会,都不能放过。

可是读书人未必都是家境优渥的,也有不少家境一般,甚至家境贫寒之人,有的读书人,甚至靠的是妻子整曰在家中纺纱挣下一点儿零碎银子度曰,因此每次科举之后,都少不得有大量失意又彷徨的读书人,这些人功名无望,又身无一技之长,虽然可以去富户中教馆,可是教馆清苦不说,也没多大前程。

可是自从商贾们开始大肆招募文书和律师之后,才让这些读书人渐渐改变了处境,所谓文书,和官府的文吏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埋首案牍的事,要求能读能写,最好能写出一手好字,肚子里是要有些墨水的,不过在衙门里,文吏是最底层的工作之一,可是在商贾这边,文书多少还能有几个人使唤,再加上薪水也是不菲,所以有不少读书人走投无路之下,选择做了文书。

至于律师就更紧俏了,不少读书人开始钻研律法,从大明律到各种公文,研究的越透彻,商贾们就越喜欢,薪水甚至能达到每月银二十两,比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还多,这种事自然而然也就紧俏了。

聚宝商行需大量雇佣文书和律师,一下子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既然破灭,总要混口饭吃才好,所以读书人们自然希望能找个好东家,寻个光鲜一些的去处,这聚宝商行乃是天下第一商行,只要进去,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因此大家都卯足了劲,死命想往里头挤。更何况聚宝商行所招募的人不是一个两个,单读书人就需要数千之多,所以机会也是极大,雇佣的消息放出来,就引来无数人应征了。

商行这边开始忙活起来,先是寻常的劳力、水手招募起来倒还算快,毕竟这些人没有什么门槛,只要有气力,有些经验,就可直接录用,文书、律师也渐渐招募的差不多了,这些人虽然有门槛,可不管怎么说,大明朝不缺读书人,有聚宝商行这块金招牌,还真不怕寻不到人,最难的反而是通译和小掌柜,小掌柜的条件更苛刻一些,这个且不说,通译就更紧俏了,毕竟大明朝这时候出海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若是精通朝鲜、倭国、安南等国语言的倒也好找,甚至是蒙古语的也还算容易,可是吕宋、南掌,甚至是大食、天竺语的就少了,好在泉州那边,有宋元时便定居于泉州的大食、天竺人,也有极少的一些人还能保留着母语的,只是口音生涩,也只能将就用着。

护卫的招募也已经开始,商行对护卫的需求很大,毕竟是去海外做生意,护卫若是少了,中途不知多少危险,所以这一次,招募的护卫就超过了三千人,三千还只是个初定的目标,其实未来船上的水手、苦力,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担负着一些护卫之责。

聚宝商行一下子招募数万人的大手笔,一下子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市面上的人手随着聚宝商行的招募,就显得更加紧缺了,以至于不少商贾为了和聚宝商行竞争抢人,不得不抬高了工价,也有一些商贾只好偃旗息鼓,等着这风头过去之后,再行招募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